顺利抵达西太平洋的关岛,进行油、水、生活物资补给以及人员休整。 据介绍,“海洋六号”是7月8日从广州起航并于7月18日抵达西太平洋海山区开始调查工作的。在工作期内,“海洋六号”取得预期的科学考察成果,完成对合同区嘉偕海山群的多波束全覆盖高精度地形与回波勘探调查,进......
航次的任务胜利完成,终于开始返航了”。但这个工区的收官之战,却是来之不易,步步艰辛的。 海洋六号船于当地时间10月20日下午15:30到达海山区,随即开始浅钻作业。由于海况较差,一直处于四级的上限;站位作业坡度大,寻址困难;浅钻状态又不稳定,面对诸多困难,大家小心翼翼,克......
底富钴结壳矿区勘探合同,标志我国具有专属勘探权和优先开采权的富钴结壳矿区已经完成所有法律程序。合同为期15年,合同区位于西北太平洋海山区,面积3000平方公里,限定在长度550公里、宽度550公里的范围内。 中国大洋协会秘书长金建才和国际海底管理局秘书长涅·艾洛提·奥敦通......
2014年,我国自主研发的 “海马”号无人遥控潜水器在“海洋六号”船通过海试验收。2015年,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远洋调查团队将其应用于海山区富钴结壳资源调查,完成了对海底结壳和生物样品的抓取,获取大量的海底高清视频数据,填补了我国海山区资源环境调查手段的一项空白,提升了......
查区的地层和构造特征;首次成功将我国自主研制的4500米级无人遥控潜水器(ROV)“海马”号应用于我国富钴结壳合同区调查,填补了我国在海山区资源和环境调查手段方面的一项空白。 天然气水合物研究工作,为其勘探开发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中国地质调查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科......
近日,“海洋六号”船执行大洋36航次第二航段科考作业进展顺利,圆满完成航次“海马”号ROV调查任务后,继续开展了海山区浅钻作业。 成功钻取85厘米浅钻样品 关岛时间6月23日下午2时30分,搭载在海洋六号母船上的浅钻在采薇平顶山成功钻取了总长85厘米的浅钻样品,该样......
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协会组织,分3个航段,主要在东太平洋和中西太平洋海域开展资源、环境、生物等调查,主要任务有3项:一是开展西太平洋海山区富钴结壳合同区和东太平洋多金属结核合同区资源环境评价,二是在太平洋国际海域开展海洋新资源侦查性调查,三是开展相关科学研究。航次时......
厦门大学等9家单位共73人参加。整个航次工作时间约120天,分三个航段进行,主要承担中国载人深潜器“蛟龙”号7000米海试技术保障任务;开展西太平洋海山区富钴结壳资源调查;开展调查区环境调查与评价以及相关科学研究,了解环境基线自然变化范围和生物多样性空间分布特征等。 ......
合物资源探查应用中首战告捷,发现了我国海域第一个巨型活动性冷泉——“海马冷泉”。同年6月,“海马”号作为我国第一台应用于西太平洋海山区富钴结壳资源调查的深海遥控潜水器,显示出强大的探查作业功能优势。 5年来,“海马”号实现了“百次下潜”,应用“海马钻机” 、富钴......
勘探合同义务,取得了大量的数据和样品资料。二是首次成功将 “海马”号深海非载人遥控探测潜水器应用于我国富钴结壳合同区调查,填补了海山区资源和环境调查手段方面的空白,提升了我国在该领域的技术水平。三是实现了多波束回波勘探新技术在多金属结核和富钴结壳资源调查领域的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