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支撑和服务。在协同发展深入推进的今天,京津冀大地上,正在奏响一曲地质工作的协奏曲。一部三地联动:绘就京津冀协同发展地质路线图高慧丽 2月26日在京召开的京津冀协同发展地质工作研讨会上,《支撑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地质调查实施方案(2016—2020)》正式启动实施,全面部......
传处的同志结合地调工作特点及实际工作,重点讲解了新闻写作、消息写作政务信息写作等知识,培训内容丰富详实,生动易懂。国土资源报记者高慧丽同志以《发出地质调查最强音》为题,从地质调查报道的主要内容、稿件存在问题、新闻报道主题、报道策划和新闻写作建议等方面分享写作注意......
发挥地质技术优势和人才优势,在全程服务新型城镇化的过程实现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为蓝色国土开发提供有力支撑 本报记者 高慧丽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海洋是我们宝贵的蓝色国土。要坚持陆海统筹,全面实施海洋战略,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环境,......
当时起了重要作用,但如果地方政府不进行持续维护和管理,几年后钻孔就会堵塞,“报废了,很可惜啊”! (此文由本报记者田雪莲、李伟锋、刘振国、王少勇、于德福、高慧丽、滕艳、张亚莉、张金萍、盛迎超、郑雪蕾、赵玲玲、刘静文、李晓健、刘斐集体采写。)......
解读》专栏,对7个支撑性规划和7个专业规划进行详细解读,全面展望地调局向世界一流地质调查机构迈进的美好蓝图。 □本报记者 高慧丽 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资源短缺与环境恶化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缓解资源瓶颈压力,提高资源保障能力,促进......
工作全面铺开。在这里,我们发自心底地对所有地质队员们说:“在野外,一定要注意安全!” □ 本报记者 高慧丽 “安全就是幸福,安全就是效益,安全就是稳定。”在中国地质调查局4月15日召开的安全生产工作会上,副局长王研的发......
王少勇) 27.15个三维地质填图试点项目启动在即(王少勇) 28.做地质工作的坚强基石——中国地质调查局2011年支撑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概述(高慧丽) 29.先行军的找矿“棋局”(高慧丽) 30.青藏高原地质综合研究取得一批原创性成果(刘振国) 31.徐绍史在全国地质调查工作......
的新要求,同时增强法律意识,更好地助力所转型升级,2020年7月23日,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力学研究所邀请自然资源报社高级记者高慧丽、《局内要情》编辑谷兰丁、首诚律师事务所律师王晨做专题培训。 高慧丽记者紧紧围绕如何做好“地质调查新闻宣传与写作”,从“信息写......
8月,七国代表签署《中国—东盟跨境地质编图合作机制与技术方案研讨会会议纪要》。资料图 首届澜湄国家地学合作圆桌研讨会。 高慧丽 摄 首届澜湄国家地学合作论坛开幕式。 谷兰丁 摄 从澜沧江到湄公河,一路蜿蜒,山水相连。这是一条和平之河,更是一条互惠......
西藏日喀则地区打出甘甜地下水 本报讯 (记者 高慧丽 特约记者 金 红 通讯员 刘迎娟) 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中心组织实施的华北、东北地方病区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