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8月,七国代表签署《中国—东盟跨境地质编图合作机制与技术方案研讨会会议纪要》。资料图
首届澜湄国家地学合作圆桌研讨会。 高慧丽 摄
首届澜湄国家地学合作论坛开幕式。 谷兰丁 摄
从澜沧江到湄公河,一路蜿蜒,山水相连。这是一条和平之河,更是一条互惠共赢之河。
在澜湄合作机制建立两周年之际,首届“澜湄周”系列活动在各成员国拉开帷幕。3月22日,由澜湄合作中国秘书处、中国地质调查局共同组织的“澜湄周”活动之一——首届澜湄国家地学合作论坛在北京举行。来自柬埔寨、老挝、缅甸、泰国、越南以及中国地质矿产领域的相关负责人、专家、学者齐聚一堂,探讨加强地学合作的路径与方式,谋划今后澜湄国家地学合作之路。
1 澜湄国家地学合作成果丰硕
澜湄合作是首个由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六国共商、共建、共享的新型次区域合作机制,是我国重点投入和打造的周边合作平台。2016年3月,澜湄合作首次领导人会议宣告澜湄合作机制正式启动。
近两年来,在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下,澜湄合作迅速发展。澜湄六国虽然国情不同,但在工业化、基础设施建设、产业结构升级、农业现代化、旅游业发展等方面有共同的合作需求,而且6个国家具有相似的地质背景,这使得澜湄六国共同开展地学研究、促进地质环境和地质资源方面的合作成为必然。
在地学领域,中国与澜湄五国开展了双边、多边合作,实施了跨境对比编图、区域地质地球化学调查和水文环境地质调查等系列项目,进行了一系列人才交流培训,并拓展了澜湄各国相关合作领域,为澜湄国家经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首届澜湄国家地学合作论坛上,中国地质调查局副局长李金发介绍说,中国地质调查局与老挝、柬埔寨、泰国、越南等国家地质矿产部签署了地学合作谅解备忘录及项目合作协议;借助东盟+3矿业高官磋商会以及东亚东南亚地学计划协调委员会合作平台开展了大量交流合作;利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岩溶中心、全球尺度地球化学国际研究中心,推进了与澜湄五国在基础地质、水文地质、岩溶地质和地球化学领域的交流。2016年,中国地质调查局建立了东南亚南亚地学研究中心,进一步夯实了澜湄地学合作基础。
在地球化学调查合作方面,中国先后与柬埔寨、老挝开展了1∶20万~1∶100万区域地质填图和地球化学填图项目合作,完成1∶20万地质地球化学填图面积1.63万平方千米、1∶100万低密度地球化学填图41.6万平方千米。
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调中心与老挝自然资源与环境部地质矿产司,从2011年开始,合作开展了1∶20万地质填图和地球化学填图和1:100万全国地球化学填图,1:20万地质地球化学填图成果已于2017年8月中国—东盟矿业合作论坛上移交给老挝地质矿产司。2016年,中国地质调查局与柬埔寨矿产资源总局签署了1∶100万低密度地球化学调查项目合作协议,开启了两国在矿产资源领域的合作。截至目前,已完成填图面积17.8万平方千米,采集地球化学样品1800余件,编制了地球化学系列图件。
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合作方面,中国地质调查局部署了《中国与东南亚地区岩溶地质系列图编制》《中南半岛5国水文地质环境地质合作编图》等地质调查项目,围绕中国和东盟国家的需求,通过双边、多边合作,提升中国与东盟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科研水平,同时也为我国与东盟国家的重大基础设施、重大工程规划与建设,以及东盟地质环境保护、防灾减灾、地下水资源保障提供科学依据。2015年,中国地质调查局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委托,编制了湄公河流域及其毗邻区域地下水系列图。
目前,中国地质调查局正与澜湄国家合作开展中南半岛五国地质环境单要素图编制,中柬海洋地学与海岸带地质灾害合作项目也正在进行中。
澜湄国家的地学合作,还促进了人员和技术交流。据统计,近十年来,邀请澜湄国家地质矿产领域政府部门官员、专业技术人员300人次来华研修或参加短期培训,中国为澜湄五国培养留学生186名。此外,中国地质调查局与老挝地勘司合作共建的老挝矿产资源及能源勘查分析服务中心,已经运营多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与柬埔寨矿产资源总局共建的柬埔寨国家地质实验室即将破土动工。
2 澜湄国家地学合作迎来新机遇
2018年1月澜湄合作第二次领导人会议上,六国领导人共同制定并发布了《澜沧江—湄公河合作五年行动计划(2018~2022)》,旨在促进澜湄沿岸各国经济社会发展,增进各国人民福祉,建设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澜湄国家命运共同体。《行动计划》中提出,在互联互通建设、跨境经济、水资源、农业和扶贫5个方面优先开展合作,并围绕水资源、环境、信息技术、卫生、扶贫等领域提出了一批合作项目。
一江连六国。李金发指出,在澜湄合作机制下,共建澜湄次区域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目标,对澜湄地学合作提出了新要求。今后,澜湄地学合作的广度需要进一步拓展,应从注重资源领域的合作向资源—环境—土地—灾害并重的综合地质研究转变;合作深度要进一步深化,找准切入点和兴趣点,开展更多务实项目合作,切实解决区域经济发展中的民生问题。
部科技与国际合作司巡视员张陟在论坛开幕式上提出,要将澜湄地区国家地学合作打造成为独具特色、具有内生动力的新型区域地学合作机制,成立澜湄合作地学工作组,助力澜湄共同体建设和一体化进程,促进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在以往基础地质调查合作的基础上,深化在区域跨境地质对比、水文地质环境地质、地质信息化、卫星遥感等领域的合作,并拓展在水资源、林业等自然资源领域的合作。继续扩大人员交流,分享彼此技术与经验,扩大联合学生培养规模,加快澜湄国家实验室建设。
在3月22日召开的首届澜湄国家地学合作圆桌研讨会上,柬埔寨矿产资源总局副局长索唐•西恩、老挝地质矿产局老周•索托基、缅甸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部地质调查与矿产勘查局副局长久久奥、泰国矿产资源部地质调查局地质标准及信息部主任圣•阿撒瓦帕查拉、越南自然资源与环境部地质矿产总局地质处处长庞代提出了今后的合作需求。他们纷纷表示,希望与中国加强人员交流,加快共建地学实验室,提升本国地学研究能力。大家就加强跨境地质对比、水文环境地质、地质信息化、卫星遥感等方面的研究合作初步达成共识。
3 澜湄国家地学合作迈上新征程
亲仁善邻,守望相助。澜湄合作第二次领导人会议开辟了升级版中国—东盟战略伙伴关系的新空间。澜湄国家的地学合作也将随之迈上新征程。
论坛期间,中国地质调查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中国地质调查局愿与澜湄五国地调机构一起,围绕解决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资源—环境—土地—灾害等问题、积极谋划和开展地学领域合作,更多地分享中国的技术和经验,共同开展更多、更广、更深层次的务实合作,共同推进《澜沧江—湄公河合作五年行动计划》的落实。
据悉,中国地质调查局将联合五国相关地质部门推动建立澜湄国家长效地学合作机制;围绕水资源、环境、生态领域的地学问题,与五国共同制定澜湄国家地学5年或10年合作规划;2018年探讨启动澜湄次区域水文地质编图、跨界地质综合编图等项目;并在卫星遥感应用、地学信息共享等领域探讨合作。同时,联合五国相关部门共同举办澜湄国家地学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培训班;推动澜湄国家地学联合实验室建设。在未来5年内,中国地质调查局计划为澜湄五国培养各类地学人才50人。
同饮一江水,命运紧相连。相信在六国地质部门的密切配合、共同磋商、携手推动下,地学领域将盛开出五彩缤纷的“澜湄”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