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建是在2009年加入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的。 “刚参加工作的第一年,我都没见过自己的工资卡,几乎所有时间都在野外采样,从没回过单位,过年直接从野外回家,过完年又赶赴下一个野外。”周建回忆道。 2008年到2014年,周建跟随项目走过了江西、云......
野外中暑,同志们每天早上五点半就起床吃饭。伴随着蒙蒙亮的天色启程前往作业区,下午2点便开始返回驻地。即便如此,每天工作的最高温度都在37℃以上,夏季更是轻松高于40℃。每一口呼吸都是热浪与身体的交换。岩石露头都烤得发烫,观察、采样都需要戴手套操作。为了防止被紫外线晒......
个工程结束之前,是不能停工的。大家每天坚持早上6点前起床、组织早操和训练,准备上山施工所需的材料物资,施工作业“四班三倒”,吃住都在钻探机台上。 “往地下打钻,就是睁着眼睛干看不见的活儿。”在内蒙古朱日和矿区,钻机穿透复杂地层时突然孔内坍塌导致卡钻,张贵林裹......
分布等情况,逐流域提前圈定不同预警等级条件下需要提前避险转移的人员,形成了避险转移“一张图”。 一组组精确的数据,一件件鲜活的事例,都在诉说着“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故事。这,是我国地质灾害防御工作者的不变初心,更是他们迈向更高水平防灾减灾的坚定承诺。 ......
结果直接作为第二天清晨总指挥部署当天工作的重要依据。每天早上六点起床,七点二十分是早饭后的工作部署会,八点前就出发了,一天的时间都在野外,每天工作时间大于15个小时,晚上至少要工作到十二点半,许多时候会更晚。调查和物探测试工作同时进行,经常会遇到信号不好,或是测......
被喻为草原上最后的“天堂”。风景虽然优美,但是对地质工作者来说,困难也不少,交通不便,补给困难,夏天的烈日蚊虫、冬天的暴雪狂风,都在考验着刚参加工作的雷晓东。 那段时间雷晓东从未有一日懈怠过,每天早晨5点多钟就起床,吃过早餐带上干粮,出野外采集高质量数据,往......
调整增加的钻探工作量达1万米。 金龙矿区项目负责人、公司技术部经理孙兴国说:“最初,因对矿体认识不足,矿区首批钻孔设计深度一般都在500米左右。实际施工中我们发现绝大多数钻孔施工至设计深度后仍未穿透矿体,就及时增加钻探工作量,直至达到钻机的最大钻进能力才终孔。”......
合屯金矿都是他们在1∶5万区域地质调查工作中发现的找矿线索,并顺利转变为勘查目标,成就大、中型金矿床。特别是汪岩和杨晓平同志,爱人都在齐齐哈尔工作,两地分居已十年有余,但这丝毫没有影响他们前进的脚步。作为为地质奉献了青春和智慧的老兵,他们现在依然在东北大地上奋笔......
科学家指导下,我和项目组竭尽全力协助编写。申报书虽然只有3万字,但每一段章节,每一幅插图,每一个数字,都需要我们仔细斟酌。每一刻都在爬坡, 每一步都要学习,每一天都要出新认识,编写过程难度难以想象。在编制成矿模式图时,我们前前后后历经近半年时间,关键修改时集体讨......
全球90%以上、开发难度最大的泥质粉砂型天然气水合物安全可控开采。“此次试采的成果表明,我国天然气水合物开采理论、技术、工程和装备都在世界范围内具有领跑优势,且优势仍在扩大。”叶建良说。 中国地质调查局副局长、天然气水合物试采协调领导小组副组长李金发表示,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