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和国家海洋局确定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总工程师杨胜雄为蛟龙号载人深潜器7000米级海试先进个人获得者人选;确定“海洋六号”调查船和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方法所为蛟龙号载人深潜器7000米级海试先进集体获得者候选单位。
根据规定,现予以公示。如有异议,请即日起7日内以书面形式反映。
联系人:马成义(010-58584826,13910906252)
许振强(010-58584517,13601382176)
通讯地址:北京市阜外大街45号
附件:事迹材料
2012年10月29日
附件:
杨胜雄事迹材料
杨胜雄同志现为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总工程师、教授级高工。他一直从事大洋矿产资源调查研究、国家高技术研究开发工作,先后担任中国大洋协会“九五”、“十五”、“十一五”项目首席科学家;分别担任国家“十五”、“十一五”、“十二五”863计划海洋技术领域专家组专家、主题专家组专家;曾八次参加大洋矿产资源调查,三次任首席科学家助理,四次任航次首席科学家,主持编写过多份大型综合性调查报告及课题研究报告;作为主要成员参与我国多金属结核开辟区申请书及开辟区20%、30%区域放弃报告编写工作,为我国在东太平洋海盆最终获得7.5万平方公里的多金属结核矿区做出了突出贡献;作为“富钴结壳资源勘查与申请工作组”组长,主持编写了《中国富钴结壳调查区资源评价报告》以及《国际海底富钴结壳中国申请区资源勘查报告》、《国际海底富钴结壳中国申请区方案研究报告》,为我国申请国际海底区域富钴结壳勘探区奠定坚实基础。
2009年以来,杨胜雄同志担任国家863计划“蛟龙号”载人潜水器1000米级、3000米级、5000-7000米级技术改进及海上试验技术咨询专家组专家,为“蛟龙号”的研制、改进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意见;2011、2012年,两次担任作为蛟龙号5000米、7000米级深潜试验联合编队成员-“海洋六号”船首席科学家、临时党委书记兼海试现场指挥部成员,带领全体科考人员克服各种困难,精确测量了海试区域的基础地理信息,为现场指挥部及时提供详实、准确的海底地形、水文环境等资料;经科学研究和综合分析,选出了“蛟龙”号7000米级海试作业区,保障了海试任务的顺利开展;在“蛟龙”号下潜期间,密切关注海上气候及周边动态,利用一切有效手段提供警戒,为“蛟龙号”圆满完成海上试验做出了贡献。
海洋六号船事迹材料
“海洋六号”船2009年10月正式入列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2011年首次执行中国大洋第23航次科学考察任务,出色完成了为蛟龙号载人潜水器5000米海试警戒、保障以及7000米海试选区等任务,被中国大洋协会授予“首航深海大洋,科考业绩显著”匾牌,并获得中国能源化工会授予的“工人先锋号”称号。
2012年,“海洋六号”船再次为“蛟龙号”7000米海试提供警戒和保障的任务。“海洋六号”船高度重视,精心做好船舶设备的维修保养工作。驾驶部、轮机部、业务部通力合作,大洋第27航次出海前对船舶机器设备、助航设备及调查设备等进行两个多月的调试、验收,维修保养项目多达300余项,确保海洋六号船的人员、设备在执行大洋27航次任务时均处于最佳状态。6月5日中午,“海洋六号”船离开珠江口桂山锚地,冒着3号台风 “玛娃”刚过后的强烈涌浪,途径东沙海域、巴士海峡、菲律宾东海,劈波斩浪,迎难而上,6月10日下午提前到达试验区,随即展开海底地形、海流、水温、盐度及深度等项目的水下环境调查,为现场指挥和海试提供了技术支撑。海试海域位于世界最深的马里亚纳海沟,海洋环境和地质条件比较复杂,同时海试区域处于西太平洋台风生产海域和商船航道附近,每年6-9月是台风多发季节,气候条件复杂多变,过往商船会对海试安全造成一定影响,警戒护航任务非常艰巨。“海洋六号”船临时党委充分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带领全体科考人员,严格按照《蛟龙号载人潜水器7000米级海试警戒行动保障方案》的要求,按照海试现场指挥部的指令,在“蛟龙”号下潜前一个小时赶到海试现场,密切关注海上气候及周边动态,同时保持与“向阳红09”船的联系,适时调整警戒距离。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在马里亚纳海沟进行了多次深海试验,“海洋六号”船作为深潜试验联合编队成员,克服海试海域海洋环境、地质条件复杂,气候复杂多变,过往商船对海试安全影响等各种困难,为“蛟龙号”海试提供详实、准确的环境测量数据,忠实履行海试警戒保障任务,为整个7000米级海试的成功发挥了重要的保障作用。
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方法所事迹材料
方法所是隶属于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的一个具体承担国家基础性、战略性、公益性、综合性海洋地质调查海上资料采集任务的单位。全所职工123人,专业技术人员占80%。2008年获广东省“文明单位”荣誉称号,2011年获广东省“模范职工小家”荣誉称号。
2011年,广海局“海洋六号”船首次执行中国大洋第23航次科学考察任务,技术方法所作为科考队员的技术中坚力量,出色完成了为蛟龙号载人潜水器5000米海试技术保障以及7000米海试选区等任务。2012年,广海局“海洋六号”船执行中国大洋第27航次科考任务,为蛟龙号载人潜水器7000米海试技术保障任务再次落在了技术方法所科技人员身上。他们抽调了年轻技术人员为主体的骨干力量,2人担任首席科学家助理,3人任综合作业组长,6月10日船到达试验区后,按照海试指挥部的要求对海试区立即进行了多波束地形测量、海流、水温、盐度及深度等项目的水下环境调查,并现场对资料进行处理和成图,完成海试区1:5000海底地形图、海底三维地形图以及试验区流速、流向剖面图。图件资料及时提交了现场指挥部,为精确选择蛟龙下潜试验点提供了准确的海底地形、海水密度以及流速、流向等信息,为蛟龙号海试现场指挥和海试任务的顺利进行提供了技术支撑,得到了海试现场指挥部的高度评价。海试海域位于世界最深的马里亚纳海沟,海洋环境和地质条件比较复杂,7000米级作业深度几乎是“海洋六号”船有缆作业的极限,每个站位来回都在六个小时以上。年轻的技术人员不畏艰难,勇于挑战,胆大心细,在作业过程中,坚守岗位,密切关注绞车和设备状况,确保作业安全,取得了宝贵的资料。
在蛟龙号海试间隙期间,方法所科技人员对海试区附近的马里亚纳海沟海域进行了科学考察,获得了该海域多参数的环境剖面以及生物多样性特征,特别是通过多波束测深实测获得了马里亚纳海沟“挑战者深渊”的最大深度为10923m,这是我国首次对马里亚纳海沟进行精确探测,是我国调查船测得的最深水深记录。通过综合地球物理测线的调查,收集了横跨“挑战者深渊”的综合地球物理测线,为今后对该海域的科学研究获取了第一手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