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1月13日 星期三

首页 > 地调专题 > 局其他活动 > 中国地质调查局杰出青年 > 青年事迹

扎根羌塘 让青春之花在高原绽放

(成都中心 冯兴雷)

来源:地调局成都中心 发布时间:2015-07-03

扎根羌塘 让青春之花在高原绽放

 

一、   一、情系羌塘,无私奉献

    羌塘盆地位于世界第三极——青藏高原的腹地,其油气地质条件可与中东地区相比拟,但平均海拔5000米左右,大部分地区为无人区,被人们称为“人类生存的禁区”,高寒缺氧、沼泽遍布、气候多变,实是危险潜伏。

是选择优越还是艰苦,是选择熟悉还是陌生?当人面临艰难抉择时才显本色。初出校门的冯兴雷选择了艰苦,选择了陌生,他的心里始终有个淳朴但坚定的信念:为国家的油气调查事业奉献自己的力量。从此,他一直在野外一线工作,并与羌塘结下了不解之缘。

    青藏高原气候的特殊性,决定每年的5-10月份为地质调查的“黄金季节”。因此,从2009年,每年这4个月他都在高原进行野外作业,调查、测量、记录,他都一丝不苟,只为了那深埋地下的黑色液体。恶劣的自然环境,潜伏了种种危险,冯兴雷同志在各种各样的考验中坚持着自己的工作:2009年,冯兴雷同志第一次赴藏工作,连续一周的大雪使得他每天干粮充饥、夜宿车上,经过5天才走到了工区,肆掠的风雪撕扯着他对高原工作的美好想象,可既然踏出了这一步又怎能畏缩不前呢?2010年,对盆地北缘进行考察,由于物资车深陷泥潭,他和队友们连续4天劳动把深陷泥中1米左右的车挖出,才顺利到达工区。当汽车“出土”的一瞬间,他完全忘记了疲劳和寒冷,只想尽快开展工作,尽可能多的了解这个盆地的未知面貌;2012年,由于车子深陷湖边,又无法及时与外界联系,他带领一名队友在海拔5000米左右的高原徒步十几公里到路边获得救援,这就是考验意志的高原马拉松。这样的考验不胜枚举,但是2014年的经历给他留下了永久的“纪念”。那次他和队友深入盆地最北部考察,那里离最近的补给点“双湖”也有两天的路程。在采集样品的过程中手指受伤,但他本着“轻伤不下火线”的精神,为了完成任务,坚持工作,待队伍撤出工区回拉萨检查才发现,其手指已经骨折,永久性的弯曲且不能恢复。

    缺氧,不缺精神;陷车,不陷意志。为了获取野外第一手资料,冯兴雷和队友们在住帐篷、没有绿色蔬菜的生活条件下,日复一日,克服种种困难,保质保量按时完成了任务,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奉献自己的青春。他至今已在羌塘工作了6个年头。

二、    二、敢于创新,业绩突出

    冯兴雷同志本科毕业后,为响应国家开发西部的号召,参与了学校的“西部高层次人才培养计划”,从而以极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扎根西部。参加工作以来,主要从事青藏高原油气、天然气水合物调查工作。

   1立方米的“可燃冰”,可以释放出164-180立方米的天然气。这对能源紧张而经济高速发展的中国来说,无疑重要。冯兴雷同志学习的专业为常规油气资源勘查,但他勇于挑战,挑起了羌塘盆地油气资源勘探新领域:“冻土区天然气水合物区块地质调查”的重担。自2011年起,承担项目《羌塘盆地天然气水合物资源勘查(1:5万区块地质调查)》项目,对“非常规”的“可燃冰”怎样进行“常规”地质调查,是他承担此项科任务后经常思考的问题。经过刻苦钻研,顺利的完成水合物地质填图3800平方公里,总结冻土区水合物的调查方法。在调查过程中首次在羌塘盆地唢呐湖地区发现了现代天然气显示,2014年项目组在现场进行了收集,点燃成功,为羌塘盆地油气勘探提供了新的依据。

 “艰苦奋斗、刻苦钻研、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青藏精神”,是地调局成都中心始终坚持与弘扬的优良传统,这种精神在冯兴雷同志的身上得到了传承和体现。通过不懈的努力和辛勤的付出,冯兴雷同志取得了令人欣喜的业绩,其主要成果有:

 1.参与和完成国家级、省部级、局级科研项目(课题)9项。作为项目第一负责人承担工作项目3项。此外,在工作中不断对成果进行总结,完成科研报告编写9项。

★2009:《羌塘盆地油气地质调查与综合研究》,主研,完成了中生代地层序列典型剖面建立;

★2010:《羌塘盆地天然气水合物成矿地质背景及找矿远景区优选》,副负责,完成了区块初步优选

《羌塘盆地重点地区关键地质问题调查》,主研,完成了三叠系常规砂岩储层研究

★2011:《羌塘盆地油气地质关键问题调查与综合研究》,主研,完成羌塘盆地中生代盆地沉积演化研究

《羌塘盆地天然气水合物资源勘查(1:5万区块地质调查)》,负责人,完成胜利河、毕洛错地区1400平方公里水合物调查

★2012:《羌塘盆地天然气水合物资源勘查(1:5万区块地质调查)》,负责人,完成鸭湖、戈木错地区1200平方公里水合物调查

★2013:《羌塘盆地天然气水合物资源勘查(1:5万区块地质调查)》,负责人,完成土门、唢呐湖地区1200平方公里水合物调查

★2014:《青南藏北冻土区天然气水合物资源勘查(成都中心)》,副负责,完成20000km2专项调查

          《羌塘盆地关键石油地质问题调查》,主研,协助完成南北凹陷差异演化研究

2.以第一作者在国内核心期刊上发表文章8篇,合作发表16篇。

★冯兴雷,马立祥,邓宏文等.大王北洼陷浅水漫湖砂质滩坝沉积微相特征[J].地质科技情报,2009,28(1):9-14. 

★冯兴雷,马立祥,谢丛娇等. 乌里雅斯太凹陷南洼槽下白垩统重力流沉积相模式 [J].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2008,28(4):28-35. 

★冯兴雷,邓宏文,马立祥等. 利用砂岩中波痕的物理参数特征分析沉积环境——以大王北洼陷大55井沙河街二段为例[J].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2010,30(3). 

★冯兴雷,付修根,谭富文等. 北羌塘盆地沃若山剖面上三叠统土门格拉组沉积岩地球化学特征与构造背景分析[J]. 现代地质 ,2010,24(5). 

★冯兴雷,马立祥,邓宏文等. 大王北洼陷湖相滩坝砂体风暴沉积特征[J]. 新疆地质,2011,29(1).

★冯兴雷, 付修根, 谭富文, 陈文彬. 北羌塘盆地那底岗日剖面中上侏罗统碳酸盐岩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与沉积环境分析[J]. 新疆地质,2012, 30(2): 210-215. 

★冯兴雷, 邓宏文, 马立祥, 林会喜. 大王北洼陷沙河街组二段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与沉积相演化研究[J]. 华南地质与矿产,2013, 29(3): 242-253. 

★冯兴雷,付修根,谭富文,陈文彬. 羌塘盆地孔孔茶卡地区石炭系擦蒙组烃源岩沉积环境分析[J].现代地质,2014, 28(5): 953-961.

3.获奖情况

★2010年获“全国国土资源管理系统先进集体”称号,

★2011年获“国土资源部‘十一五’科技工作先进集体”。

★个人2012年获“冻土水合物资源勘查与试采”项目优秀野外工作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