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以下简称“地质所”)岩石圈中心团队揭示特提斯喜马拉雅东段“双穹窿”构造S波速度结构与成矿机制。 新生代以来,受陆-陆碰撞造山作用控制,青藏高原南部的特提斯喜马拉雅带内发育了大量的淡色花岗岩,形成了一系列穹窿构造并伴随着多种类型矿产资源的......
统”。 转机出现在2010年,郑绵平院士的钾盐团队通过对古气候和盐构造进行背景研究,认为柴达木盆地西部长期受下降干旱气流的影响,晚新生代以来处于我国西部寒旱中心,故推断下第四系(Q1)有成盐找矿背景。 2012年,柴达木盆地深层卤水钾盐资源被列为国家级整装勘查区,目前进展......
清研究区岩性分层、岩相变化、构造带展布等地质问题;②探索该区古环境变迁、以及隐伏构造带的新生代活动特征;③科学厘定青藏高原东北缘新生代以来变形特征和区域构造-沉积-地貌的响应过程。 5 “宁夏固原-中卫地球物理勘查”是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承担的地质调查二级......
演化历史与资源环境保护”科普讲课,根据泗洪地区先后发现的古生物化石,结合项目近两年来取得的调查研究成果,逐步梳理介绍了泗洪地区自新生代以来的生物与古人类演化过程,以及泗洪地区古地理演化历史;泗洪县有国家级“洪泽湖湿地生态保护区”,但仍存在系列生态环境问题需要治理。 科......
造活动及演化特征等疑难地质问题,于5月15-17日在江苏泗洪地区进行了野外现场指导。 曹凯副教授首先简要介绍了中国东部区域构造背景及中新生代以来的构造演化历史,结合其在西部地区开展的活动断裂调查实例详述了该类型地区地质填图的主要技术方法、工作经验及需注意的问题;并根据本区......
自20世纪70年代逐步发展起来的现代岩溶学有两个重要特点,一是引入了地球系统科学;二是从全球角度研究岩溶。中国大陆碳酸盐岩古老坚硬、新生代以来大幅度抬升、未受末次冰期大陆冰盖的刨蚀破坏、以及季风气候水热配套4个条件,岩溶发育完好,类型多样,使其在国际上有范例性。 自1......
表性的沉积岩剖面开展重点调查研究。这将会厘清多个区域火山岩、沉积岩的空间与时代分布关系,并通过深入多种手段实验分析,进而讨论中、新生代以来火山活动期次,各块体运动过程及时限,以及全球气候变化在西南极所造成的影响。 考察队员抵达南极 在本次的考察路线中,南极半岛西北端可......
士对于会议提出了殷切希望。他指出,板块构造理论传入中国后,板内变形和地质成矿作用已得到了广泛的重视,取得了大量成果。但是,面对中新生代以来强烈的构造岩浆作用和资源环境效应的重要意义,许多理论方法还需要不断研究、推动和发展。中国东部大约2300万平方公里,李四光研究过新华......
地质调查局于2011年下达的地质调查项目,为全国率先开展重要经济区地质环境调查的项目之一。项目获得六项重要成果:一是建立了滨海新区晚新生代以来年代地层格架和地层沉积模式,并结合抽水试验,评价了深部含水组的水文地质条件。二是通过区域地面沉降现状分析和分层标组动态监测结果,......
源、地质工程等领域的区域合作和学术交流是大势所趋。 特提斯造山带横贯欧洲阿尔卑斯山脉、高加索山脉、伊朗高原、帕米尔高原、青藏高原和印支半岛,是新生代以来全球规模最大的造山带,它的形成与演化对全球构造及矿产资源与能源形成分布有着重要影响,成矿条件优越,矿产资源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