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覆盖区1:5万填图试点”(2016-2018年)是“特殊地区地质填图工程”部署在郯庐断裂带活动构造区的填图试点项目,其任务是在查明研究区新近纪以来的地层结构、了解基底地质特征的基础上,开展郯庐断裂带泗洪地区构造特征及活动性调查。
在前期野外踏勘基础上,项目组聘请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曹凯副教授,针对郯庐断裂带构造活动及演化特征等疑难地质问题,于5月15-17日在江苏泗洪地区进行了野外现场指导。
曹凯副教授首先简要介绍了中国东部区域构造背景及中新生代以来的构造演化历史,结合其在西部地区开展的活动断裂调查实例详述了该类型地区地质填图的主要技术方法、工作经验及需注意的问题;并根据本区地质特点,提出泗洪地区活动构造调查应按“大、中、小、微”四个不同尺度开展。随后,曹凯副教授对区内安徽泗县朱山地区新元古代地层中的构造形迹进行了分析,详细讲解了控制华北陆块与苏鲁结合带的边界断裂(F4)的宏观特征及各次级断层面上发育的细微构造特征;对江苏泗洪县重岗山地区受新生代断裂(F1、F5)控制的新近纪背斜、正断层及第四纪逆冲断层等进行了分析讲解;最后,曹凯副教授对项目组提出了下一步工作建议,并特别指出,需选择最适合的测年方法及样品用以限定活动断层的最晚活动时间。
通过本次专家野外指导,为本项目即将全面开展的野外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