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全 站  |  新闻  |  通知公告  |  重大计划  |  工作动态  |  队伍建设  |  关于我们  |  互动  |  图 片  |  视 频 查询到83条相关结果,系统用时0.012秒。

查询时间:时间不限

  • 时间范围


查询范围:标题+正文

排序方式:按相关度排序

检索范围:
  1. 大地解码者:一位地质科学家的三十载坚守 —— 记全国先进工作者、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研究员李海兵

    加点整理分析资料,裹着睡袋打个盹儿就又开始新一天的工作。最终,经过连续一个多月的考察和分析,获得了大量宝贵的原始资料,及时形成对发震机制的认识,为汶川地震断裂带科学钻探的实施奠定了坚实基础。想要真正认识和了解地震的形成机理、力学过程,不能仅靠观察地表破裂,还要......

    https://www.cgs.gov.cn/gzdt/zsdw/202505/t20250507_787183.html    发布时间:2025.05.01 14:51:00
  2. 追逐地震的人,记全国先进工作者、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研究员李海兵

    疮痍,他们冒着余震频发的危险,穿行在自然伟力留下的种种遗迹间,进行了拉网式的精细勘查和分析研判,获取了大量科研数据,及时形成了对发震机制的认识。在这段超高强度的工作中,李海兵也感受到了强烈的冲动——深入探索地震奥秘,减少这样触目惊心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这是自......

    https://www.cgs.gov.cn/gzdt/zsdw/202504/t20250430_786949.html    发布时间:2025.04.30 17:23:00
  3. 地质所开展西藏定日6.8级地震应急考察研究

    发生6.8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地震发生后,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活动构造与断裂作用”创新团队迅速对本次地震的构造背景和发震断裂进行分析研判,确认本次地震是发生在青藏高原南部南北走向地堑系内,丁木错(登么错)断裂上的一次正断型地震事件。   团队通过中国......

    https://www.cgs.gov.cn/gzdt/zsdw/202501/t20250114_779755.html    发布时间:2025.01.14 11:38:00
  4. 大型断裂带的流变、瞬时变形及机制国际研讨会在成都成功举办

    (以下简称“地质所”)承办。来自国内外19家机构的80余位专家、学者及学生代表参加会议。   会议旨在深入探讨大型断裂带的流变特性及发震机制的最新研究进展,为未来地震危险性评估提供科学依据。参会代表聚焦青藏高原构造演化及断层活动、断层发震机制及断层作用与自然灾害三大......

    https://www.cgs.gov.cn/gzdt/zsdw/202410/t20241028_774736.html    发布时间:2024.10.24 16:14:00
  5. 中国地质调查局抗震救灾数据资料组工作纪实

    心主任、数据资料组组长邓志奇一语中的,道出了数据资料组快速反应的秘密。     他介绍说,由于这次地震强度大、震源浅、发震地区地理位置特殊等原因的综合作用,使这次地震引发的滑坡、崩塌等次生地质灾害世界罕见:一是受灾面积大,达到10万平方公里、受灾县达到......

    https://www.cgs.gov.cn/ddztt/ddyw/wcdz/zxjz/201603/t20160309_297317.html    发布时间:2008.05.25 15:28:23
  6. 一份来自地震灾区一线的日记

    后,在国土资源部广大地质科技人员中产生强烈了反响,为响应部、局抗震救灾应急行动,13日上午,中国地质科学院立即组织专家对汶川地震的发震构造动力条件等进行分析,研究部署现场地震断裂变形调查计划,决定组成地质科学院副院长董树文为组长的汶川地震活动断裂专家调查组,急入......

    https://www.cgs.gov.cn/ddztt/ddyw/wcdz/zxjz/201603/t20160309_296366.html    发布时间:2008.05.20 18:14:00
  7. 新华社:我国已安排6颗卫星实施灾区应急监测

    人机、三维激光扫描仪等设备分赴甘肃、青海灾区,配合有关部门和地方开展现场地质灾害调查排查、无人机航测、监测预警、风险评估和应急处置等工作。中国地质调查局还组织协调安排卫星过境拍摄,根据地应力监测数据开展震情分析和发震机理研究,部分报告材料已提交救灾使用。   ......

    https://www.cgs.gov.cn/xwl/ddyw/202312/t20231220_750497.html    发布时间:2023.12.20 09:20:00
  8. 中国地质调查局多名专家赶赴震区

    灾害调查排查、无人机航测、监测预警、风险评估和应急处置等相关工作。   此外,中国地质调查局还组织有关局属单位第一时间提供了灾区地质灾害报告、图件,协调安排卫星过境拍摄,并根据地应力监测数据开展震情分析和发震机理研究。部分报告材料已及时提交救灾使用。      ......

    https://www.cgs.gov.cn/xwl/ddyw/202312/t20231219_750483.html    发布时间:2023.12.19 19:37:00
  9. 旗帜网:聆听大地脉动的地质人

    工作压力和严酷的工作环境下,他一直以饱满高昂的工作热情影响和感召着考察队全体成员,通过细致认真的勘查和扎实严谨的分析,及时形成对发震机制的认识,为上级分析研究余震灾情提供了重要依据。   作为国家重大科技专项汶川地震断裂带科学钻探工程的总地质师,李海兵通过组织实......

    https://www.cgs.gov.cn/xwl/ddyw/202310/t20231010_745015.html    发布时间:2023.10.10 10:47:00
  10. 地质科学技术情况的报告

    现巨量孔兹岩系,沿大青山—乌拉山发现古元古代高压基性麻粒岩,深化了华北克拉通形成演化与碰撞增生的认识。汶川科钻地震断裂研究揭示了发震断层的结构组成、摩擦生热、流体作用、滑移机制及愈合过程,为防震减灾提供了理论依据。相关成果在《科学》、《自然-通讯》、《前寒武纪研......

    https://www.cgs.gov.cn/gywm/ddxc/201603/t20160309_289655.html    发布时间:2015.03.25 10:02:59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