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1月13日 星期三

首页 > 地调专题 > 地调业务 > 汶川地震专题 > 最新进展

一份来自地震灾区一线的日记

——汶川地震活动断裂与次生地质灾害科学考察组陈正乐

来源:国土资源部门户网 作者:国土资源报 发布时间:2008-05-20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8级地震的消息公布后,在国土资源部广大地质科技人员中产生强烈了反响,为响应部、局抗震救灾应急行动,13日上午,中国地质科学院立即组织专家对汶川地震的发震构造动力条件等进行分析,研究部署现场地震断裂变形调查计划,决定组成地质科学院副院长董树文为组长的汶川地震活动断裂专家调查组,急入四川重灾区组现场,进行现场调查取证。专家调查组成员,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所矿田构造研究室主任构造地质学家,现年40岁陈正乐,白天坚持在一线科学考察,晚上记录下了调查组的见闻。

 

    第一天

   今天我们一行七人(董树文、张岳桥、吴珍汉、杨农、雷伟志、张永双、陈正乐)在董院长的带领下坐飞机从北京到西安,然后从西安座小飞机,大约于下午3:50分到汉中。司机张振江和考察队员施炜及石菊松在我们到达后约半小时后,也到达汉中。他们是昨天从北京出发,带着我们的野外装备开车来的。

    我们另外用的两个车原先计划在汉中等我们。司机是许殿营和李新民,他们是跟我们第四纪研究室的王书兵和乔彦松出差到四川汉源,正好遇到汶川地震,野外工作无法开展只好回家,计划路过汉中回北京。所科技处与他们联系后,就将他们的野外用车留下,临时调用给我们去震中开展地震地质灾害调查。

    可是我们到达西安时听说,王书兵和俩辆车一起准备回西安,因为他们在汉中买不到回北京的机票,所以只好用车将他们和野外采集的标本一起运回西安,再从西安飞回北京。吴珍汉处长和董院长听后非常着急,怕司机太累,当天无法赶回汉中,影响我们的野外考察。后经多次协调后,王书兵他们半途下车,让两辆车返回汉中。他们自己又临时租车,回西安。

    算是一个小插曲吧。苦了王书兵他们,我们将按计划明天从汉中出发直赴震中。

    晚上,董院长召集大家开会,商讨明天的工作计划。董院长通报了我们的这次考察已经得到了国土资源部总前线指挥部甘藏春副总监的直接批示。

    根据我们临时得到的消息,到北川的公路已经打通,董院长决定明天直接从绵阳的文县到北川重灾区,也是我们这次野外考察的重点工作区。目的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汶川地震的直接发震断裂带——映秀—北川断裂带的地表破裂特征,如断裂带在地震时的破裂方式、传播方向和力学性质等等;其二是地震诱发的次生地震地质灾害情况,如地震堵塞湖、地震伴生的滑坡和泥石流等,及其这些此生灾害给人类带来的破坏情况。会上,董院长将我们的考察队根据相应的任务分为两组,董院长为总指挥,吴珍汉处长在董院长回京后,担任总指挥,张岳桥、杨农、施炜和我为活动断裂考察组,张永双、雷伟志、石菊松为地震地质灾害组, 在会议期间,董院长获知一条好消息:航遥关于震中的航片资料,部信息中心将及时提供给我们。大家非常兴奋,对本次考察任务的顺利完成更加充满信心。

    2008年5月16日晚11点

    第二天

    早上七点多,匆匆用完早餐后,我们于七点半左右从汉中出发,直赴四川北川震中。沿途,可以看到大量救援灾区的车辆,有医疗卫生的队伍,有运送物资的车队,有地方的车辆,也有部队的车辆,有大型的卡车、货车,也有小型的轿车、面包车。车上都标有抗震救灾、支援灾区的标志,贴有大量的标语。

    到达广元前得到消息,我们所需的航片资料,已经发到我们的邮箱中,所以我们又下高速(抗震救灾的车辆沿途免费)到广元市,计划将航片下载并打印出来,以备野外工作所需。由于时间紧迫,董院长只留张永双、小雷他们的车辆留下处理数据,其余两车赶时间赴灾区。

    根据计划,我们在高速江油北服务站时,问加油站的工作人员,被告知当地救援北川的队伍都是从江油到北川的,所以我们临时决定改变计划将从江油到桂溪,至北川。

    在江油往北到桂溪,越接近灾区,沿途看到的房子受地震破坏的程度逐渐增加,地震地质灾害发育程度加重(滑坡、泥石流)。地表的滑坡、落石到处可见。在西羌大黄山猿王洞风景区,我们看到一个重约三百吨的石头(可能是泥盆纪?的灰岩),从将近300米高的悬崖上滚落,沿途砸坏一系列的大树,同时将一间民房和风景区的游览车砸坏,最后滚至公路上,将公路砸出一个约1米深的大坑。

    过桂溪后,岩北川县城上游的河道,也即是发震的映秀——北川断裂带的地表谷地往北川县城进发。在一个金鼓村,我们看到了一个特大的滑坡和滑坡堵塞河道而成的堰塞湖。根据当地的老乡介绍,该滑坡毁灭了三个小村庄,造成了至少其中一个村庄16户人间毁灭性的伤亡。(具体人数不得而知)。安息吧!我的同胞!!!

    我们实地考察和初步了解了该滑坡的情况后,继续往前考察,发现沿河,大约每两公里在河道的两侧都出现严重的滑坡,并形成多个堰塞湖,通往被北川的公路或损毁严重,或被边坡滑坡体所堵塞,经临时抢修后,基本上只能保证一辆车单向通行。

    到达陈家坝镇时,当地执勤的部队告诉我们,前方由于桥梁坍塌,道路不通。我们下出步行后,戴上口罩发现,原先横跨河道的大桥受地震破坏已经塌方,汽车已经无法通行。我们下河道准备从河道过河继续前进(从远处观察,前方塌方更为严重),但是河道中执勤的部队人员告诉我们,由于道路不通,桥西侧的陈家坝村没有清理,卫生条件很差,往前道路根本不通。所以我们只好返回江油,到安县。由于时间太晚,只好宿营安县,明天再去北川。

    我们在安县是在安县文化宫前面的开阔地上搭帐篷的。这里已经有大约千人的民众从12日开始救灾此处搭帐篷避灾,但是该处卫生还是不错,大家的情绪也很稳定。我们宿营时,当地的老百姓还给我们送来了开水,使我们在劳累了一天之后,终于能吃上一顿热热的方便面。在得知我们来自北京后,还特地为我们准备了充电设备,使我们的计算机和手机等可以充电,以备明天使用。

    还有一件事,也令我们十分感动:中午小雷他们在广元市接受邮件、打印航片后,当商店老板得知我们是来考察和指导地震救灾时,不仅免收一切费用,还为他们提供了免费的午餐。

    “地震无情,人间有爱”——相信我们的人民一定能克服困难,战胜灾害,重建家园。

    晚上十一点左右,天降大雨!余震不断,我们经过了第一个灾区不眠之夜,还不知重灾区的情况如何???

    2008年5月17日晚上12点

 

   第三天

    昨天晚上一场大雨,使我们的帐篷都在水中浸泡,幸亏帐篷防雨性能不错,我们帐篷内部还行,没有进水,但是外面是一片汪洋。

    早上,六点55分我们出发直奔北川。昨晚,安县国土局的人员告诉我们,安县去雎水乡?震后至今还没有任何消息,对于该地区的地质灾害一无所知,因此特邀请张永双他们去该地段考察,他们陪同前往。因此,我门两车先去北川。

    越往北川县城接近,地震坍塌的房子越多,破坏程度越厉害。

    从安县至北川,路过安县老县城安昌镇,过擂鼓台后,到任家坪。发现这里的房子几乎全部坍塌。在公路旁,我们发现和实地测量了一个地震鼓包和地震破碎带,初步得到地震造成的地表逆冲缩短量大约为25%。继续前进,我们进入到了北川县城。由于交通仍为完全疏通,我们只好下车徒步进入县城,开展科学考察。

    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北川县城,应该再不能称之为“县城”。我们所见的只是一片废墟,和在废墟上廖廖几栋东倒西歪的破碎的房子。北川县城东坡的滑坡体,掩盖了县城东侧大部分建筑,就是这个滑坡体掩埋了北川中学大部分的师生们。县城街道上除了房子的碎片、零乱的杂物和衣服,就是一些滚石。在县城的西南侧,一个更大的滑坡体,几乎将北川老县城全部掩埋,老县城的房子已经全部坍塌。远处,县城北侧,一个山梁的一半已经全部跨踏,就是这个滑坡体造成了河道的堰塞,在上游形成了堰塞湖(也是我们考察的重点内容之一)。

    进入县城,基本见不到灾民,只有救援人员,主要为医疗卫生和道路抢修、及其废墟清理的施工人员,只见到一个日本的救援队在一个原为七层楼、现只见一层楼的房子废墟中仍在继续搜寻幸存人员。县城中,已经看不到一个完整的建筑物,只有一些摇摇欲坠、还没有完全坍塌的房子。县政府大楼已经完全坍塌,听说3个副县长死亡,3个失踪。由于,县城的防疫工作十分及时,或许由于昨晚的一场大雨,现场气味不浓。但是我们还是得戴上口罩。

    鉴于我们的主要任务,我门匆匆穿过满目凄凉、全是残垣断壁的县城,先观测北川县城西侧的滑坡体,然后,沿河流往北川的北东方向前进,继续考察北川地震断裂的活动情况。

    河道堵塞的堰塞湖在北川河道下游十分发育,几乎每一、二公里都有一个滑坡体形成的堵塞坝和堰塞湖。地表活动断裂的发育情况可见具体由张岳桥负责,我只是负责摄像(虽然我也是一个蹩脚的摄像师,摄像机也很古老、落后)。我们沿河道往北东方向考察了大约3-4公里,到达一个叫沙坝村的地方,由于桥梁坍塌,已经无法前行。我们的考察一直到下午2点多采开始返回,大约4点左右回到北川县城,正好遇到了张永双和小雷他们。原来,他们上午在安县国土局的人员陪同下去雎水镇考察,达到后发现道路不通,只好下车徒步涉水前进,但是遇到一个特大的滑坡体,使得前进没有可能(该地区的救援工作进展十分缓慢,特大滑坡体中仍然埋有数十辆汽车,包括客运车)。根据当地人介绍,救援人员已经死亡5人,2位武警和3为志愿者,主要死于后期的震后滑坡塌方。因此,在完成初步的地震灾害考察后,他们赶到北川开展工作。

    沿河道往北川北东方向的考察途中,可以见到不少在河道一级或二级阶地上建立起来的村庄,现在房子都已经全部坍塌,村庄中已经没有住留任何村民(都已经临时安置在安县、绵阳等地区),唯一仍然坚守村庄的只有一些在地震中存活下来的家畜和家禽。我们多处可以见到,一些受伤或未受伤的狗,仍然在主人的房子前后徘徊,忠兴耿耿地保护着主人的家产。多群流浪的猪和鸡鸭,仍在四处寻食。坍塌房子前的花盆中,君子兰仍在开花怒放。沿途偶尔还可以见到三三两两的老百姓,他们一般徒步或骑车,或是从外地务工的人员返回家乡,想得到留守在家中亲人的消息,或是从家中拿出一些简单的生活用品,往外投奔亲朋好友。见得最多的就是参与抢修道路的部队救援人员,他们都在紧张的施工,想尽快打通道路,加快震后救援工作。(然而,由于塌方、滑坡严重,进展缓慢)。

    晚上,返回安县的路上,根据后方的消息,我们直接又赶到成都,准备明天从成都到震中漩口镇和映秀镇考察。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的丁俊所长热情接待了我们。

    2008年5月19日凌晨1点

   第四天

    今天的目的地是映秀镇,汶川地震的震中位置,希望能看到地震的主断裂活动特征,同时考察震中位置的次生地质灾害情况。

    早上因为要往北京发我们的考察简报,因此一直到大约8点45分才出发。到达堵江堰往漩口进发时,被告知前方堵车,得在堵江堰等待。后经董院长的交涉后,得知我们有“危急交通”(成都所丁俊所长给的)的通行证后,才让我们通过。由于到映秀的道路都是最近几天抢修出来的,很多地方都是单向通行。离映秀还有大约5-6km,时,由于堵车严重,董院长决定步行去映秀镇。还好,在我们徒步前进大约半小时后,汽车又能通行。这样,一路上走走停停,到达映秀时已经是中午12点左右。

     一路上我们见到最多的是滑坡体,发育于岷江两岸,每一公里左右都可见到一些滑坡体和埋在滑坡体中的车辆,堵塞了通往漩口的道路,抢修震后通往灾区道路的难度可想而知。

    映秀镇房子的破坏程度也非常厉害,县城几乎没有一座完整的建筑物,但是相比北川,建筑物的破坏程度稍低。在少数一两座建在基岩上的房子,外框架基本保持完好。根据在场的灾民介绍,县城破坏最严重的是映秀小学和中学,至今在小学教学楼下还埋有几百位祖国的花朵,映秀中学的死亡人数也在百人以上,其次是映秀电厂(在该电厂废墟中,下午还救出一位30几岁的男子)。在映秀的九寨沟绿色药品集团的废墟上,我们见到了该厂的办公室主任兼保卫科长。据他介绍,他们厂的一座三层楼的塌方时,将厂里的中层干部全部掩埋(他们正在开会),制药厂的一座二层小楼,二楼塌方全部压在一楼之上。在二楼工作的60-70工人全部逃生;一楼被埋人员只有十几人,被救援出3人,其中一人死亡。该厂的宿舍楼塌方,也造成了大约40-50人的死亡。

    与北川一样,映秀镇里全是救援人员,但是该镇中还有很多原该城镇的居民和周围山区的灾民,城镇中还缺乏较多医药和少数粮食,一些灾民还以为我们是医护人员,找我们要医药用品。

    经仔细寻找和考察,我们发现了本次地震的发震断裂——映秀断裂。该断裂在地表主要形成地震鼓包,形成与逆冲断裂相关的地貌褶皱构造。同时考察发现,城镇中破坏最严重的房子,如映秀小学、电厂都是建在映秀主断裂带地表的破裂位置上。

    我们的考察工作一直到下午五点多才完成。但是在返回的路上,由于其中的一座桥梁补修,让我们等待了2个多小时后才能继续前进。到达成都时已经是晚上11点左右,然而更可气的是,从进入成都市到我们的住宿宾馆,居然花费了我们将近3个小时。进程到了成都二环路时,我们发现汽车前行十分困难,更令人费解的是发现,二环路中间隔离墩、道路两侧坐满了居民,主道路上挤满了汽车。经我们向路旁的居民打听问询后,才得知其原因:四川地震局在广播中报导,据国家地震局专家会诊,发布地震预报说,从19日至21日,四川汶川余震区有发生6-7级余震的可能性很大,四川省启动地震应急预案。但是成都居民听到广播后,都认为今晚有地震,因此大家不敢在家休息,准备到露天宽敞的地方过夜。有车的家庭,全部驾车出逃,车中满满载有全家人员,一般是老人抱着已经睡着了的孩子,驾车往城外逃,从而造成了全城交通的瘫痪。我们历经多次寻路、倒车,终于于20日凌晨1点多到达宾馆。我们亲历了“成都大逃亡”,永世难忘。别人出城了,我们却进了市中心“宇豪酒店”。

    本想上接找个饭馆吃点饭,然而人心惶惶的省城已经找不到还在营业的饭馆,最终每人还是一碗方便面充饥。带着全身疲惫,我相信今晚我们可以睡个好觉,虽然现在已经是20日凌晨3点,因为我们相信即使今晚发生汶川地震余震,对成都不会造成较大的破坏。

    上帝保佑中国人!上帝保佑灾区的人民!上帝保佑我们!

    2008年5月20日凌晨3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