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射线暴。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使用引力波天文台和电磁波望远镜同时观测到同一个天体物理事件,标志着以多种观测方式为特点的“多信使”天文学进入一个新时代。6月1日,科学家就称,第三次探测到了引力波。此次结果不仅再次验证了广义相对论,也为了解双黑洞系统的成因提供了线索。......
子山上,占地面积1.36平方公里,是目前世界上海拔最高、规模最大、灵敏度最强的宇宙线观测站。借助“拉索”,科学家们取得了精确测量高能天文学标准烛光——蟹状星云的亮度、“捕捉”到迄今最亮伽马射线暴等多项成果。 “梦想”号:我国首艘大洋钻探船 ▲“梦想”号试航。新......
藏,有望构建我国氦气资源基地。 我国对氦气资源的研究程度低,资源家底不清 氦气开始进入人们的视线,始于1868年。那一年,法国天文学家彼埃尔·让桑(Pierre Janssen)和英国天文学家约瑟夫·洛基尔(Joseph Lockyer)几乎同时分别独立发现太阳光谱里有一条陌生的明亮黄线......
调研。他曾赴日本就地球科学的学科发展问题做了详实的考察。 在他眼里,地球科学是一门复杂的大科学,涉及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天文学等。地球科学又是一门“龙头”学科,对相关学科具有很大的带动作用。“凡是世界一流大学,地球科学的学科实力基本上都排在全球前列。”我国......
近年来,随着我国科技投入不断增长,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科学数据呈现出“井喷式”增长,而且质量大幅提高。海量科学数据对生命科学、天文学、空间科学、地球科学、物理学等多个学科领域的科研活动更是带来了冲击性影响,科学研究方法发生了重要变革。科技创新越来越依赖于大量、......
在的24个小时。 该团队还检测到了120万年斜率周期信号,首次发现该信号的强弱与早三叠世的多次灾难的发生时间有对应关系。这一周期被天文学家认为来自于地球轨道与火星轨道的相互作用。斜率周期驱动了全球水热的纬向分布的变化,因而它对地球的气候和生态系统造成重要影响。这一发......
1976年考察吉林陨石雨期间,欧阳自远与天文学家卞德培讨论考察方案。 1978年欧阳自远在超净手套箱内分装阿波罗月岩样品。 1981年开展高空科学气球平流层宇宙尘的收集与研究。 2004年中国月球探测工程总指挥栾恩杰(中)、总设计师孙家栋(右)与首席科学家......
高山,向祖国献出宝藏’,这让我热血澎湃。”欧阳自远毫不犹豫地在第一志愿填上了北京地质学院矿产资源勘探专业。他的第二志愿是南京大学天文学专业,因为这个专业能满足自己对天上无穷秘密的好奇心。他化学学得很好,第三志愿就报了当时化工专业最好的天津大学。 最后,欧阳自远......
识”。 在赵文津看来,阿波罗载人登月,在月球上进行地质剖面调查和多项地球物理工作,是人类月球研究的历史性突破——月球研究从以天文学、遥感方法研究,进入地学方法(包括遥感方法)研究月球的时代。他向记者表示:“新一轮的国际探月高潮都以最后登月研究与开发为目标,‘......
期积累,也不乏研究人才。另一方面,国际上对行星探测科学数据共享的机制已形成。”郑绵平表示。 与中国空间探测工程技术的进步以及天文学和太阳物理学的出色成就相比,中国行星科学亟待大力发展。“行星科学知识是全人类的应当共享的精神财富。中国人应该而且也能够作出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