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所将聚集国际深海探测领域科技力量,聚焦全球深海极地地质演化与资源环境效应重大科学问题,推动我国东部海域、印度洋、西太平洋以及北极海区钻探工作,积极参与南海、花东海盆以及其他国际海区钻探任务,有力支撑“梦想”号大洋钻探科技中心运行,服务全球科技工作者探索地球......
准物质终审的地质类标准物质共9个系列41种,占地质领域现有国家一级标准物质10%。其中土壤中有机氯农药和多氯联苯成分分析标准物质 6种,北极海洋沉积物成分分析标准物质1种,青藏高原三江源土壤成分标准物质6种,矽线石矿石成分分析标准物质3种,Re-Os同位素标准物质2种,共计5个......
心以及有关的地勘单位、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部门单位的大力支持下,在自然资源部主管司局直接指导下,中国地质调查局连续组织开展南极、北极的地质调查并积极参与极地陆地和海洋地质科考,在中国南极科考站建设、极地地质构造、基础编图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有关成果得到了国内......
洋矿产资源,矿产资源有哪些种类,什么是锰结核,什么是富钴结壳,什么是大洋中脊,什么是硫化物,大洋调查有哪些常规手段和方法,南极、北极科考经历……为科考队员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增长了海洋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海洋环境等专业常识,同时诠释了“海洋六号”“......
今鸟类新种“甄氏甘肃鸟”;发现最古老的史前爬行动物产后亲代抚育行为化石记录。 ——编制完成一系列重要图件。编制完成1250万月球北极地区地质图(LQ-1)、150万月球第谷月坑区域地质图(编稿图)、1300万《中国及邻区地质图》、新一代1500万中国变质地质图、中国西部蛇绿岩......
7月30日至31日,《东南亚地区油气地质综合研究与区域优选》、《北极地区油气地质综合研究与区域优选》、《中亚—里海地区油气地质综合研究与区域优选》3个研究项目,在北京通过了由李廷栋、胡见义、康玉柱、翟光明、童晓光、龚再升等组成的专家组评审。专家们认......
完好保存了大量的地球气候、环境、岩石圈演化、早期人类活动以及外太空诸多事件的精细记录。中国开展极地科学考察20多年来,考察队员从南北极地区采集了大量的地质、生物、冰心、陨石、湖泊海洋沉积物等实物标本和研究样品。为充分发挥其科学价值,提升中国极地科学整体研究水平,......
资源部矿产资源署署长利多夫斯基赫(A.Ledovskikh)会谈,传达了汪民部长的问候,并落实了中俄两国联合进行"两极"(中国青藏高原和俄罗斯北极)地质考察的项目计划。 全体代表合影留念董树文副院长主持会议李廷栋院士作报告耿树方研究员作报告陈炳蔚研究员作报告  ......
基地。海洋强国建设持续深入推进,2021年海洋生产总值突破9万亿元,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速超过10%,五年累计开展5次南极、4次北极和30次大洋科学考察,自主建造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雪龙2”号船投入使用。测绘地理信息工作转型升级,构建新型基础测绘体系,大力推进实景......
究站;依托自然资源部南海环境监测中心、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建设的南沙珊瑚礁生态系统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依托中国极地研究中心的北极黄河站地球系统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依托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的大陆科钻深孔地壳活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依托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