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主义思想为引领,武装头脑,推进扶贫工作的落实。 其次,要夯实部门职责,确保扶贫用地政策落地见效。要加强跟踪研判,多深入贫困地区贫困群众开展调查研究,全方位实地了解自然资源扶贫政策落实情况;加强培训指导,要将好的政策让贫困地区更多的同志了解、用好;加强典型示范,......
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作出了积极重要贡献。 据了解,中国地调局地质特色扶贫之路主要表现在:一是成功找水打井1600余眼,为严重缺水地区贫困群众提供了生产生活水源保障。二是调查评价绿色富硒土地资源2366万亩,支撑建设300余处特色农业产业示范基地。三是指导贫困山区全面开展地......
矿业为主的地质特色扶贫之路。 其主要进展及创新: 1.聚焦“两不愁三保障”中的饮水安全问题,成功找水打井1600余眼,为严重缺水地区贫困群众提供了生产生活水源保障。 2.先后在贫困地区调查圈定绿色富硒土地2366万亩,支撑建设300余处富硒农业产业示范园,推动贫困地区走......
水和季节性缺水严重地区,深入调查摸底,精准对接需求,根据当地的地质条件,成功找水打井1600多眼,总涌水量超过20万吨/天,为严重缺水地区贫困群众提供了生产生活水源保障。 “在调查富硒土地,支撑富硒产业发展上,我们先后在贫困地区调查圈定绿色富硒土地2366万亩,支撑江西赣......
具备条件的建制村全部通硬化路,村村都有卫生室和村医,10.8万所义务教育薄弱学校的办学条件得到改善,农网供电可靠率达到99%,深度贫困地区贫困村通宽带比例达到98%,960多万贫困人口通过易地扶贫搬迁摆脱了“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的困境。贫困地区群众出行难、用电难、上学难、看......
加强“三区三州”电网建设,加快解决网架结构薄弱、供电质量偏低等问题。加大深度贫困地区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力度,加快实现深度贫困地区贫困村网络全覆盖。推进深度贫困地区整合资金、统一规划、统筹实施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和高标准农田建设。推进西藏、四省藏区、新疆南疆退耕还林......
面积2万多亩。 总结出中国南方岩溶形成发育的四大地域优势,使广西桂林、环江等七大南方喀斯特自然景观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为岩溶地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打造了金山银山。 在上世纪80~90 年代,国际著名岩溶学家M.M.Sweeting(英国)、D.C.Ford(加拿大)在考察和了解了中国岩......
悬崖村”的困与变,折射出更多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的急与难。 在千沟万壑的四川凉山,现在仍有相当数量的“悬崖村”远在云端,不少地区贫困发生率高达40%、人畜共居、不通公路、孩子辍学、一年吃不上几次肉、难得洗上一次澡…… 剩下不到三年时间里,全国还有3046万人......
和油气等。 中阿水工环地质调查合作成效显著 阿拉伯众多国家水资源短缺,居民饮水困难,严重影响当地居民的正常生活,成为阿拉伯地区贫困的重要根源之一。 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与阿尔及利亚、埃及、摩洛哥、苏丹等国,合作开展了水文地质环境调查、供水勘查及供水工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