榴斜长角闪岩岩块经历了顺时针变质P-T演化轨迹,变质峰期的温、压条件分别可达700-725℃和8.5-8.8kbar(图3)。考虑到半拉山蛇绿混杂岩的变质特征,结合区域沉积、岩浆、变质、古地磁以及构造变形等资料,认为西伯利亚和华北古板块在晚二叠世末期沿西拉木伦河缝合带发生了强烈碰撞造山......
林岩群,认为郎杰学岩群和洛林岩群均属于典型的增生杂岩,初步重建了雅鲁藏布江洋板块地层系统。三是在曲水、谢通门等地识别出一套具有浅变质特征的火山-碎屑岩沉积组合,显示出斜坡相-盆地相深水沉积特征,该新发现为雅鲁藏布江新特提斯洋在三叠纪向北俯冲提供了新证据。四是厘定喜马......
是观察震旦系灯影组岩石组合、古岩溶、储层特征和古油藏的理想剖面。王国芝和邓斌两位教授分别向学员详细介绍了该剖面观音崖组地层的浅变质特征和沉积构造特征,灯影组地层内的沉积环境变化特征、典型的沉积构造特征、古岩溶特征、葡萄状构造特征及成因、古油藏的形成与破坏演化特征......
大洪山地区位于扬子陆块北缘,出露有新发现的晋宁期俯冲增生杂岩,且露头良好,是理想的造山带观察和研究场所。本次培训内容主要包括野外实地观察大洪山地区前寒武造山带物质组成特点和变形变质特征,并分别选择三里岗镇、三阳镇两条典型的地质—构造剖面进行了详细观察和讨论学习。 ......
构造环境的岩石组合露头良好,是理想的造山带观察和研究场所。本次培训主要开展了野外实地观察大洪山地区前寒武造山带物质组成特点和变形变质特征,分别选择三里岗镇、三阳镇2条典型的地质-构造剖面进行详细观察讨论。整个活动过程中,青年科技人员学习热情高涨,充分发挥各自的专业优......
实际材料图、项目成果进展等与项目组进行了讨论,同时抽查了克什克腾旗长胜德村哲思组变形剖面,查看了巴林右旗海苏坝营子大石寨组接触变质特征及林西县三七地林西组变形与变质作用,并提出了相关整改建议。 通过听取项目汇报、查阅原始地质资料及现场抽查等,专家组认为该项目完......
外实地分别对古生代查干合布组、阿木山组、呼和艾力更组等填图单位划分、接触关系,塔林宫地区宝音图群、白云鄂博群尖山组物质组成、变形变质特征,乌德混杂带构造属性,索伦山缝合带的二条蛇绿混杂带基质与岩块解体的合理性等进行了检查,并对如何收集构造要素、开展构造解析等进行了......
进行地质记录(刘健拍摄) 经过四天的野外工作,我们完成了西福尔丘陵地区中部大约10千米长的剖面调查,采集岩石样品93件。基性岩脉变质特征的野外观察表明,西福尔丘陵地区北部的变质强度确实较弱,但其为麻粒岩相还是低级变质还有待于室内研究来确定。该区地质考察为我们即将开......
花岗闪长岩(420.6±7.7Ma);将中天山中泥盆世闪长岩重新厘定为晚志留世(421.5±6.5Ma)。 调查了工作区变质岩岩石类型、区域分布、变质特征等,确定前人划分的“前震旦纪小铺岩群”和“长城纪星星峡岩群”变质岩系接触变质所致,具有递增变质分带特征。 初步划分了测区构......
花岗闪长岩、似斑状二长花岗岩等,在似斑状二长花岗岩中获得402.2±4.4Ma锆石U-Pb同位素年龄;重点对小泉西(蛇绿)构造混杂岩带进行了解剖,初步查明了物质组成、变形变质特征;对二叠纪红岩井组发育的叠加褶皱几何学、运动学特征进行了调查研究;新发现铜矿化点3处、铁矿化点3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