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站区的天气预报,北查尔斯王子山地区的天气在未来几天都不适合飞行。针对这种情况,与戴维斯站沟通后,我们将考察计划进行了相应的调整,决定提前开展戴维斯站附近西福尔丘陵中部地区的剖面地质考察。
根据前人研究资料,西福尔丘陵地区发育大量的中元古代基性岩脉,并经历了格林维尔期低级变质作用改造,其变质程度具有从北向南逐渐加深的特征。我们近年在西福尔丘陵南部的基性岩脉中发现了麻粒岩相变质作用,所以需要进一步检验前人的认识。此外,西福尔丘陵地区基性岩脉的围岩时代约为25亿年,围岩如何响应格林维尔期变质事件也是一个重要研究课题。

西福尔丘陵地区中元古代基性岩脉的野外产状(陈虹拍摄)
2014年12月31日至2015年1月3日,我们完成了西福尔丘陵地区中部一条南北向地质剖面的调查,而负责我们后勤保障和野外培训员James Hamilton也一直陪伴我们。剖面起点距站区约9千米,所以我们第一天就行走了近20千米。整个路程都是在冰碛物堆积区穿行,加上采集的地质样品,每走一步都异常艰难,第一天野外工作结束后,我们每个人的脚上都毫无意外的磨出了水泡。

澳大利亚培训员陪同考察队员一起开展野外工作(刘晓春拍摄)

考察队员背着样品翻越冰碛物堆积陡坡(陈虹拍摄)
考察第二天,我们的野外工作被临时叫停。按照澳大利亚南极考察的规定,在南极采集相关岩石、生物等样品都需要获得澳大利亚政府的采样许可。一直等到中午,我们才获得澳方政府的口头许可,正式纸质文件还需要再等待一段时间才能传真过来,而且告知我们可以在北查尔斯王子山、布朗山、戴维斯站和凯西站等任何地方进行采样。当天下午天气不好,一直风雪交加,而且还是新年第一天,但为了尽快完成考察任务,我们还是在风雪中完成了既定的工作路线。

考察队员在风雪中进行地质记录(刘健拍摄)
经过四天的野外工作,我们完成了西福尔丘陵地区中部大约10千米长的剖面调查,采集岩石样品93件。基性岩脉变质特征的野外观察表明,西福尔丘陵地区北部的变质强度确实较弱,但其为麻粒岩相还是低级变质还有待于室内研究来确定。该区地质考察为我们即将开始的北查尔斯王子山考察进行了很好的适应性锻炼,因为那里考察的路线会更远、高差更大、行走更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