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北项目办组织专家,在新疆哈密市对新疆东天山、甘肃北山地区2个区调项目进行了野外验收。专家组检查验收认为,这2个项目较好的完成了各项任务,在基础地质和地质找矿等方面取得新进展和新认识。
新疆东天山1∶25万沁城幅区调修测项目(西安地调中心):将前人划分的前震旦纪小铺岩群解体为变质表壳岩和变质侵入岩,变质表壳岩主要为(矽线石、红柱石、十字石、石榴石)片岩和片麻岩,通过碎屑锆石SHRIMP定年,确定其沉积上限为366±3Ma,变质时代为309±2Ma,厘定为晚石炭世;在康古尔构造带前人划分的长城纪星星峡岩群变质碎屑岩中获得多个碎屑锆石测年数据,最小年龄为346Ma,结合岩石组合将其厘定为早石炭世干墩组;依据红柳沟组英安岩中获得的420.6±12Ma锆石U-Pb年龄,将该组时代重新厘定为晚志留世;在图拉尔根东北大南湖组中采获大量柯布兰兹期-艾菲尔期化石组合。其中腕足有7大类25属,包括扭月贝类、石燕类、小嘴贝类、无洞贝类、无窗贝类、直形贝类和正形贝类等。化石组合与东北北部大兴安岭乌奴尔组和小兴安岭金水组及霍龙门组、内蒙古东部敖包亭浑迪组、新疆北部芒克鲁组腕足动物的许多种属十分相似,说明哈密东部与东北北部、内蒙古、甘肃北山、新疆东西准噶尔、蒙古以及哈萨克斯坦等地在早泥盆世埃姆斯期同属于一个古生物地理区;在大马庄山地区蓟县纪卡瓦布拉克岩群分布区,填绘出片麻状花岗闪长岩侵入体,并获得845Ma的锆石U-Pb年龄;北天山地区填绘出中三叠世英云闪长岩(237.5±2.4Ma)、早石炭世花岗闪长岩(359.6±6.9Ma)、中泥盆世辉长岩(380.1±5.4Ma)、晚泥盆世石英闪长岩(370.8±3.4Ma);中天山地区填绘出晚奥陶世花岗闪长岩(447±18Ma)、晚志留世花岗闪长岩(420.6±7.7Ma);将中天山中泥盆世闪长岩重新厘定为晚志留世(421.5±6.5Ma);确定前人划分的“前震旦纪小铺岩群”和“长城纪星星峡岩群”变质岩系接触变质所致,具有递增变质分带特征;重点对黄山-镜儿泉(康古尔塔格-红石山)韧性剪切带进行了调查研究,依据拉伸线理、剪切褶皱、旋转碎斑等资料,确定该剪切带主期为南北向挤压兼具右行走滑性质;新发现磁铁矿化点1处,收集了地质、矿产、物化遥等资料,初步总结了不同区带优势矿产资源成矿地质背景,指出了找矿方向;开展了中国地质调查局与西澳大利亚州地质调局合作地质填图项目,在测区部分区域合作进行了1∶25万地质填图,在西澳部分区域合作进行了1∶10万地质填图。在合作填图的基础上,对中国、西澳大利亚填图方法进行了对比研究,在(变质岩、沉积岩、侵入岩)地质填图方法、同位素测年技术方法应用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系列进展。
甘肃红泉地区1∶5万区域地质矿产调查项目(甘肃地调院):在早二叠世地层中采获小斜苔虫(未定种)、阿拉斯苔虫(未定种)、戈壁围脊贝、内蒙古小石燕、滑翔鹰石燕等化石,据此将1∶25万马鬃山幅所划“红山井灰岩”厘定为双堡塘组;将测区西部乌拉峡东山一带前人所划二叠纪红岩井组三段解体为志留纪中酸性侵入岩体及长城纪古硐井群残留体;在原二叠纪红岩井组三段分布区填绘出英云闪长岩,获得422.6±2.2Ma锆石U-Pb同位素年龄;将巴乌林口布一带前人所划石炭纪二长花岗岩岩体解体为英云闪长岩、花岗闪长岩、似斑状二长花岗岩等,在似斑状二长花岗岩中获得402.2±4.4Ma锆石U-Pb同位素年龄;重点对小泉西(蛇绿)构造混杂岩带进行了解剖,初步查明了物质组成、变形变质特征;对二叠纪红岩井组发育的叠加褶皱几何学、运动学特征进行了调查研究;新发现铜矿化点3处、铁矿化点3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