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下潜了100多次,笑称自己“身经百战、千锤百炼”。 采火执行组组长、广海局正高级工程师陈宗恒说:“茫茫大海里面找到气源,有种大海捞针的感觉。” 陈宗恒2007年参加工作,2008年“海马”号研制项目启动,从图纸设计,到零件加工、集成,再到投入使用、发现冷泉……陈宗恒......
就是原始数据的来源,这项报告的特点就是来自于数据,它属于大数据时代,数据集约型的科学研究时代的一个显著特点。在数据的基础上,就像大海捞针一样捞出一些关键性的思想,通过这些创新的科学思想再提炼出进一步的结论。比如水有水的算法,植被指数、叶面积指数也有它的算法,怎样算......
断层剖面,也就是被挖开、暴露在外面的岩层,可以供地质工作者直接观察、描述和研究。由于三亚地区植被覆盖率高,露头并不容易找到,犹如大海捞针般。“我们开展的调查点有1000多个,跑遍了也就找到七八个比较好的断层露头,真是把眼睛都看花了。”杜建军说,“其实断裂也很难找,需要......
取研究样品。1986年,我国“海洋四号”科学调查船首次在我国南海采集到了海绵骨针样品。时隔近20年,原有的样品已不见踪影!重新采样犹如大海捞针。王晓红他们四处向国内海洋调查单位求助寻找样品。幸运之神悄悄来临。在一次古生物学会议上,她得知中国科学院青岛海洋研究所的李锦和研......
器(ROV)成功打捞回收潜标,重量1300公斤。这是“海马”号投入使用以来成功打捞回收的第七套大型深海探查设备。海马”号出色完成此次“大海捞针”任务,成功将深海潜标整体打捞回收,获取相关数据,此次潜标打捞回收技术服务,证明“海马”号这一国产化深海遥控潜水器具有强大的海洋地......
海底钻探、生物取样、海底摄像、测流、声学测厚等多种作业,功能非常强大,海马’号的作业工具已经武装到了牙齿。”陈宗恒说。 “大海捞针”不再是难题 “海马”号不仅应用于南海的调查作业,更远赴太平洋,在太平洋海山区开展富钴结壳资源调查活动。 大洋调查与南海调查......
扫描,搜索并定位被搜救者。 据项目负责人、成都理工大学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教育重点实验室主任王绪本教授介绍,与传统的人员失踪后大海捞针式搜索不同,此项技术的研发将使寻找失踪人员成为一项防范于未然的工作。外出人员只需事先携带信标,并在遇到突发状况时开启装置,搜救人员......
6月6日,“海洋六号”在西太平洋海山区某海山附近海域开始了一项犹如大海捞针的精细工作——回收环境调查设备锚泊系统(简称锚系)。在浩瀚大洋中,将这些长度从数十米到上千米不等的锚系一一回收,工作繁琐,程序复杂,极为不易。 “海洋六号”首席科学家助理邓希光博士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