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全 站  |  新闻  |  通知公告  |  重大计划  |  工作动态  |  队伍建设  |  关于我们  |  互动  |  图 片  |  视 频 查询到30条相关结果,系统用时0.013秒。

查询时间:时间不限

  • 时间范围


查询范围:标题+正文

排序方式:按相关度排序

检索范围:
  1. 岩溶所在典型岩溶流域碳循环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究所岩溶水资源研究团队系统采集了典型岩溶流域地下水水化学、氘氧、硫氧和碳同位素样品。通过分析相关指标,研究团队阐明了流域丰枯水期外源酸(硫酸、硝酸)导致碳酸盐岩溶解加强及碳释放机制。   研究有三点发现。一是流域水体中硝酸盐主要来自化肥,硫酸盐主要来自当地的煤层......

    https://www.cgs.gov.cn/gzdt/zsdw/202411/t20241119_776435.html    发布时间:2024.11.13 16:40:00
  2. 外源酸对碳酸盐岩风化的减汇效应研究获得新认识

      近期,中国地质调查局岩溶地质研究所(以下简称“岩溶所”)对外源酸对碳酸盐岩风化的减汇效应进行研究,并获得新认识。   精确评估碳酸盐岩风化碳汇通量对于深入认识全球碳循环和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受到关注,除碳酸外,酸雨(主要......

    https://www.cgs.gov.cn/gzdt/zsdw/202406/t20240606_763070.html    发布时间:2024.06.04 16:46:00
  3. 应对气候变化 地质责任与担当

    3个过程中,都可通过人为干预增加碳汇效应。比如:人工选择和培育陆地植物,可增加岩溶碳汇发生强度;让来自硅酸盐岩地区、具有侵蚀力的外源水流经岩溶区,可产生碳酸盐岩溶解,增加碳汇量;通过土壤改良,可增加土下岩溶碳汇发生强度;水生植物的选择和培育,可提高岩溶碳汇的稳定......

    https://www.cgs.gov.cn/xwl/ddyw/201603/t20160309_303858.html    发布时间:2015.12.03 09:46:54
  4. 2021年度中国地质调查局期刊百篇优秀论文评选结果公示

    同位素分析的化学前处理方法研究   闻静, 张羽旭, 温汉捷, 朱传威, 樊海峰   《岩矿测试》39(1):30-40   PDF在线阅读   69   外源水和外源酸对万华岩地下河系统岩溶碳汇效应的影响   刘朋雨, 张连凯, 黄奇波, 覃小群   《中国岩溶》 39(1):17-23   PDF在线阅读  ......

    https://www.cgs.gov.cn/tzgg/tzgg/202111/t20211115_683986.html    发布时间:2021.11.15 11:25:00
  5. 生态画卷 资源综合利用有新突破

    疾病和症状。重金属元素还会对人体细胞酶产生毒害作用。   土壤重金属污染来源   土壤中重金属的来源可分为地质过程内源和人为活动外源两部分。地质过程内源又可分为继承型和次生富集型两类。继承型是指母岩中镉、汞、铅等有害重金属含量本底高,在后期的风化成土过程中,这些......

    https://www.cgs.gov.cn/ddztt/jdqr/52diqiuy/zhishu52/202104/t20210422_668805.html    发布时间:2021.04.22 13:58:00
  6. 岩溶所在武水流域建立两种地下水有效开发利用模式

    河入口、出口标高落差近300米,同时地下河流量较大,水力资源十分丰富,在地下河系统内共修建了三级发电站。一级发电站引上游红层碎屑岩外源水,采用明渠引水,引水渠道长约400米,年均发电量约为41万度;二级发电站建在地下河中游狭长天窗处,在地下河入口处修建拦水坝,通过隧道......

    https://www.cgs.gov.cn/gzdt/zsdw/201806/t20180611_461452.html    发布时间:2018.06.11 16:59:00
  7. 汉中天坑群国际科考取得阶段性成果

    砾岩占15%,花岗岩砾石占比7%,石英砾石占2%,灰岩砾石占比1%。这说明小南海台原地区大佛洞洞穴系统与外围地区元古代岩体的水动力联系,外源物质进入洞穴的埋藏年龄是揭示洞穴发育和台原地貌解体的时间钥匙。   本次中-捷联合考察将进一步推进天坑与洞穴年代学研究、天坑与洞穴分......

    https://www.cgs.gov.cn/gzdt/zsdw/201805/t20180507_456994.html    发布时间:2018.05.07 09:34:00
  8. 中国地质科学院2011年度十大科技进展

    在地质调查项目资助下,研究中国岩溶碳汇潜力并取得重要进展。稳步推进典型岩溶流域碳汇调查,建立了岩溶碳汇观测网站,首次发现岩溶流域外源水对岩溶碳汇有重要贡献,与国际同步开展水生生物光合作用产生碳汇定量研究,论证了岩溶碳汇的稳定性,发现人工干预增加岩溶碳汇的途径,......

    https://www.cgs.gov.cn/ddztt/jqthd/dzdckjcx/sdkjjz/201609/t20160930_406273.html    发布时间:2012.01.09 12:22:00
  9. 袁道先院士带队开展桂林岩溶地貌野外实习教学

    西塘,在漓江两岸、多个断面,在实习教员的带领下,大家认识了各种地表、地下岩溶形态的特征和成因, 以及“岩溶形态组合”的意义;理解了外源水和红层对桂林峰林地貌演化的意义。第四天考察了有30年历史的岩溶研究基地——丫吉试验场,大家对丫吉表层岩溶带、岩溶泉的特点及研究方......

    https://www.cgs.gov.cn/gzdt/zsdw/201606/t20160628_334770.html    发布时间:2016.04.05 08:24:31
  10. 岩溶所10个项目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

    项目10项,其中面上项目3项,青年科学基金项目7项,总经费达337万元,立项数量创历史新高。 3项面上项目分别是“典型地下河流域不同岩性外源水碳汇原因及效应研究”、“表层岩溶带洼地溶隙网络及其岩溶水渗流运移特征原位识别的自然电场成像法研究”、“岩溶地表水体水—气界面CO2......

    https://www.cgs.gov.cn/gzdt/zsdw/201603/t20160309_301992.html    发布时间:2015.08.20 08:3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