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8月17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公布了2015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项目评审结果,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获批项目10项,其中面上项目3项,青年科学基金项目7项,总经费达337万元,立项数量创历史新高。
3项面上项目分别是“典型地下河流域不同岩性外源水碳汇原因及效应研究”、“表层岩溶带洼地溶隙网络及其岩溶水渗流运移特征原位识别的自然电场成像法研究”、“岩溶地表水体水—气界面CO2交换通量的时空差异及其控制机制” ,7项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分别是“桂林盘龙洞洞穴滴水和沉积物对极端降水事件的记录研究”、“鲕粒异常原生矿物学特征对早三叠世海洋环境的指示”、“近2000年来武陵山区干旱事件的发生规律及机理研究”、“岩溶基岩孔隙、裂隙、管道水流交换机理与三重空隙介质数值模型研究”、“石漠化峰丛坡地土壤优先流的形成机制及其岩溶效应”、“岩溶区富含铁锰结核土Cd、Zn迁移机制及环境效应”、“岩溶石山区次生林穿透雨对碳酸盐岩的溶蚀及其碳汇效应”。
近年来,地科院岩溶所高度重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和立项工作,鼓励科技创新。2015年基金申报期间,地科院岩溶所认真组织、加强指导、凝练选题、突出特色,确保了立项数量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