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想”号行驶在海面上。 奚晓谦摄(人民视觉) 广东广州市南沙区珠江口,一艘巨轮静靠在码头边,上半白色、下半橙红色,船上的钻井架高高耸立,整艘船在晴空下分外耀眼。 这是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首艘大洋钻探船“梦想”号。这艘国内最大吨位的科考船去年底试航成功......
由于潮水涨得很快,游客们纷纷从海中上岸,刘鹏一家也返回岸边驻足观看涨潮过程。突然,他听到岸边一个孩子在大声呼救,远处有一个身影在海面上“沉浮”...... 有人溺水,他没来得及多想,就毫不犹豫地冲进大海救人。此时,最适合赶海的礁石区,却成了救人的最大阻碍,他边喊边游......
在关岛码头揭开了你的面纱。 初次见面,你静静地优美地躺在码头的怀抱里,看起来是那么威武高大,充满了科技感。庞然大物般的你矗立在海面上,和你比起来我就像只小蚂蚁。你可不要嫌弃我呀,伴随着这样的心理,我开始了和你的这一场40天的爱情之旅。 刚在一起的我战战兢兢,对......
径只有2.1米,除了主驾驶外,还会有一名科学家和潜航学员,根本没有任何活动空间。而载人舱所使用的钛合金材料,导热导冷性能都非常好,在海面上气温达到40多摄氏度,舱里闷热难耐,而随着下潜深度增加,温度不断降低,到六七千米的海底,有时甚至低至零摄氏度,“短短两三个小时的下潜......
归来的脚步声和母亲充满爱意的嗔怪声。他从海洋六号的声音中收获着成长,并且希望能够用诗句来表达。 他写辛苦:“当最后一抹霞光消失在海面上,我才会从窗口,向外眺望。无尽的黑,淹没视线,看不到的远方,更加遥远。”写怀念:“你不知道我要去的,是比家里还暖和的热带。你只知......
“海马”被缆绳稳稳吊起。 “解锁!”“放缆!”声音洪亮的陶军手持对讲机,果断地对着各部门下达指令。绞车转动,“海马”缓缓入水,在海面上漂浮。片刻后,随着最后一声“下潜”的指令,“海马”以每分钟40米的速度向南海深处潜隐而去……经过2个半小时的下潜,“海马”抵达海底。......
考队员一只接一只将浮球顺着后甲板的弧形滑道投入海中,另有三名科考队员紧紧抓住拴在浮球链末端的一根缆绳。夜幕深深,橘黄色的浮球飘荡在海面上,像是在暗蓝色的大海上点起了一盏盏小桔灯。 当最后一只投放完毕时,三名科考队员手中的那根绳索拉得越来越紧。只等着诱捕器投放后再......
围内还看不到锚系的影子,但船右舷的队员们早已备好挂钩严阵以待,一个个神情专注地盯着海面上的变化。 “在那里!”随着船的挪动,在海面上浮动的几个“脑袋”离右舷越来越近,那个亮黄色的“头球”也越来越明显。此时,安静得只能听到海水拍打船舷的声音。“抛钩!”两个挂钩稳稳......
不知何时,濛濛细雨打湿了甲板,悄无声息地消失在海面上。美国关岛时间7月11日13点45分,“海洋六号”船犹如一条初醒的巨鲸,挪动身体缓缓离开码头。此时,记者忽然发现脚下失去重心,不由自主走起了“猫步”。 “到了船上,就是一家人。”望着渐行渐远的关岛,......
蒋学军等人已站在船头。三步并作两步,记者也跳上了船头——基本就在“泰坦尼克号”电影中男女主人公作飞翔姿势的位置上。强烈的阳光照在海面上,波光粼粼,有些反光,但如宝石一般碧蓝的海水极为清澈,一个小黑点在船头前方不远处的海水中,海浪忽上忽下,它也忽左忽右,说不上是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