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全 站  |  新闻  |  通知公告  |  重大计划  |  工作动态  |  队伍建设  |  关于我们  |  互动  |  图 片  |  视 频 查询到13条相关结果,系统用时0.01秒。

查询时间:时间不限

  • 时间范围


查询范围:标题+正文

排序方式:按相关度排序

检索范围:

    4月22日上午,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矿产综合利用研究所联合成都市玉林街道青春岛社区以“珍爱美丽地球 守护自然资源”为主题,共同开展了纪念第50个世界地球日科普宣传进社区活动。科普志愿者们用新时代语言,向社会公众宣传我国自然资源国情国策国法、宣讲地球科普故事,引导社会公众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参与人员50多人次,受众人员多达800多人次,活动现场发放各类宣传资料1000余份。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因此我们要大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普及自然资源新理念、新方法和新技术,引导全社会节约集约利用自然资源,增加对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的认识。

    首先,根据成都综合利用所开展的业务方向及工作职责定位,对国家关键性战略矿产资源进行了科普宣传。四川九龙—可尔因大型锂资源基地综合调查评价二级项目制作了“二十一世纪战略性能源金属—锂”宣传手册及挂图,对锂的发现、性质、用途、国家战略需求等进行了科普宣传。贵州毕节—六盘水地区能源资源基地综合地质调查二级项目制作了“关键性战略矿产资源—三稀资源”的科普展板、“稀土元素之钪”宣传手册,并现场展示了部分矿物岩石标本,通过高倍矿物显微镜观看了矿石的物质组成和形态,不少市民表示这样的科普活动很有意义。格陵兰岛西南部稀土—多金属矿产资源潜力评价二级项目制作了“走进格陵兰”科普展板及宣传手册,对我国的稀土综合利用技术服务国外需求,走出国门进行了宣传。

    其次,在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技术开发及生态修复方面进行了科学普及。四川马边—金阳地区磷等重要矿产资源综合利用调查评价二级项目组制作了“磷资源综合利用”的科普展板及宣传手册,对磷资源的性质与用途、开发与应用,以及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等方面进行了科学普及。攀枝花矿业城市矿山地质环境调查二级项目组制作科普展板,对矿产资源开发、矿山生态环境、矿山土地复垦、生态修复等方面进行了科普宣传。当前我国有各类尾矿数十亿吨,其中含有大量有价金属和矿物值得回收,回收后剩余的尾矿可作为复合矿物原料进行整体开发利用,或用于土地复垦、土壤改良,或制作成各类建筑用材,最终的所谓废料还能再用等等。一幅幅鲜活形象的科普挂图和宣传展板,吸引了不少市民的驻足观看。

    再次,紧紧围绕地质调查信息化建设需求,以信息化提升地质调查业务、管理和服务能力,制作了“有一种云叫地质云”的科普挂图,开展了什么是地质云、为什么要建地质云、地质云有多牛的科普宣传,加强了社会民众通过地质云对新时代地质调查成果的推广宣传。

    同时,地球日活动在网络线上同步进行,可登陆成都综合利用所官网查询http://www.imumr.cgs.gov.cn/。4月22日的《中国矿业报》第10、11、12版专题刊登了成都综合利用所“这是绿叶对根的情谊——推进三稀资源绿色开发纪实”、“手握利器,铸造中国三稀品牌”、“矿山生态修复的四大法宝—探索矿山地质环境恢复和综合治理高效之路”。

    4月22日下午,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水平调查评价优秀团走进武侯区玉林实验幼儿园,进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科普讲座,小朋友们非常的好奇,加深了对地球的认识、对地球日的了解。本次系列宣传活动,加强了民众对地球生态环境的认识,加深了对矿产资源和环境保护的了解,认识到珍惜地球资源保护地质环境的重要性,取得了良好社会宣传效果。

    地质灾害防治科普挂图

    地质灾害防治科普挂图

    可尔因锂资源调查评价团队及科普挂图

    可尔因锂资源调查评价团队及科普挂图

    矿山生态环境修复科普展板

    矿山生态环境修复科普展板

    磷矿资源综合利用技术开发团队及科普展板

    磷矿资源综合利用技术开发团队及科普展板

    展台资料发放与咨询

    展台资料发放与咨询

     
     
    成都综合利用所开展第50个世界地球日科普宣传活动

    “请珍爱美丽地球,守护自然资源。”“我是贵州毕节-六盘水能源资源基地综合地质调查项目科普志愿者,向您发放我们制作的稀土元素之钪科普手册。”“您去过格陵兰岛吗,那里的西南部蕴藏着丰富的稀土和多金属矿产资源。”“随着电池技术的提高,锂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减缓全球大气变暖方面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随着近年来攀枝花矿业城市矿山地质环境调查工作的开展,我们为该地区矿山复绿行动和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提供了技术支撑。”“今年我们将在四川马边-金阳地区开展磷等重要矿产资源综合利用调查评价,促进磷矿绿色矿山建设,请您了解一下。”“中国地质调查局开发的地质云很牛,您知道吗?”…… 

    4月22日,在纪念第50个世界地球日活动首日,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矿产综合利用研究所、中国地质调查局金属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技术研究中心联合成都市武侯区玉林街道青春岛社区,在辖区倪家桥广场拉开了世界地球日科普宣传进社区活动的帷幕。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横幅、标语、挂图、展板、手册、专刊、折页,整个活动现场充满着浓浓的科普宣传氛围。来自地质调查科研一线的50余名科普宣传志愿者手持宣传资料,不断向过往市民普及地球科普知识,倡导大家关爱地球母亲,共建美丽家园。活动现场,不少市民和小朋友走到高精度放大显微镜下,亲身模拟了如何鉴定矿物物质组分的科普体验,通过实践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奥秘。活动中,向市民免费发放了100余套宣传手册,500余份宣传资料,同时所门户官网也同步开展了地球日科普网络宣传,在中国矿业报制作推出了了3个主题专版倡导全社会“珍爱美丽地球 守护自然资源”。活动周期间,该所还将走进学校开展科普讲座,让科普教育从娃娃抓起。

     

     

     

     

     

     

     

     

     

     
     
    成都综合利用所科普志愿者世界地球日走上街头

    4月23日上午,地调局成都综合利用所联合成都市玉林街道青春岛社区、倪家桥社区以“珍惜自然资源,呵护美丽国土,讲好我们的地球故事”为主题,共同开展了纪念第49个世界地球日科普宣传进社区活动。科普志愿者们用新时代语言,向社会公众宣讲地球科普故事。

    推进资源全面节约和循环利用。这不仅需要政策指引,更需要科技支撑。就拿矿产资源来说,我国正通过发展高新技术实现常规能源资源的高效利用,让之前不能用的“起死回生”,把用得不充分的“吃干榨净”。比如,我国铁矿资源并不缺乏,但97%的铁矿品位为30%以下,数量巨大的铁矿石因难以选冶而被称为“呆矿”。倘若科技上取得突破,它们就能枯木逢春。再比如,当前我国有各类尾矿数十亿吨,其中含有大量有价金属和矿物值得回收,回收后剩余的尾矿可作为复合矿物原料进行整体开发利用,或用于土地复垦、土壤改良,或制作成各类建筑用材,最终的所谓废料还能再用等等。一幅幅鲜活形象的科普挂图和宣传展板,吸引了不少市民驻足观看。

    川西稀有金属矿集区综合地质调查项目组向市民免费发放了新能源应用科普宣传折页,青海大场金矿矿集区技术经济与环境综合评价项目组制作了金的形成与演变科普资料,攀西地区多金属矿产资源集中开采区地质环境调查项目组还免费派发了科普环保购物袋,贵州毕节-六盘水地区能源资源基地综合地质调查项目组向社会发起了“保护矿山地质环境 聚力生态家园建设”的活动倡议。现场还展示了部分矿物岩石标本,不少市民通过高倍矿物显微镜观看了矿石的物质组成和形态,不少市民表示这样的科普活动很有意义。

    地球日活动在网络线上同步进行,可登录地调局成都综合利用所官网查询http://www.imumr.cgs.gov.cn/。同时,4月21日的《中国矿业报》以“科技改变未来生活”为主题,通过专版的形式刊登了成都综合利用所推出的贵金属黄金、新能源应用、尾矿库安全与维护等科普知识。

    在世界地球日活动周期间,为了满足不同的受众群体,开放国土资源部钒钛磁铁矿重点实验室,向社会大众展示了成都综合利用所在黑色金属矿产,有色金属矿产,稀贵金属矿产,新药剂、新设备及矿物材料等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科学研究方面取得的成果。同时还联合社区共同举办了“读书使人快乐”科普图书活动。

    IMG_4060

    IMG_4066

    IMG_20180423_093622

    成都综合利用所地球日科普宣传进社区

    “节约集约利用资源 倡导绿色简约生活—讲好我们的地球故事”26张主题鲜明,内容丰富,版面新颖的宣传海报在成都市武侯区玉林街道青春岛社区便民服务中心门外两侧格外引人注目。在4月22日第48个世界地球日活动现场,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综合利用研究所、国土资源部钒钛磁铁矿综合利用重点实验室联合开展了科普宣传进社区活动。科普宣传志愿者手拿印有“节约集约利用资源,倡导绿色简约生活”的环保手提袋,走进社区,深入居民院落,悬挂宣传横幅、设置咨询台、摆放宣传展板、播放地球日公益宣传片、免费发放科普手册及地球日宣传特刊等形式,向社区群众和广大市民介绍了世界地球日的活动主题,呼吁大家切实转变生产生活方式,把爱护地球和保护不可再生的国土资源作为共同的责任,拉开了第48个世界地球日科普宣传进社区活动的帷幕。

    结合矿产资源综合利用主业,科普志愿者向市民推介了成都综合利用所长期在黑色金属矿产,有色金属矿产,稀贵金属矿产,新药剂、新设备及矿物材料等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科学研究方面取得的重大成果。

    活动现场,地质调查二级项目“川西稀有金属矿集区地质综合调查”和“青海大场金矿矿集区技术经济与环境综合评价”项目组也走上街头,普及地球资源科普知识。川西项目组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形象生动的普及了稀有金属家族成员从哪里来、又到哪里去的奥秘探索;青海项目组通过形象直观的图片展板,讲述了“黄河源头,既要青山绿水,也要金山银山,绿色矿业,我们在行动……”。丰富的科普图片展吸引了不少市民驻足观看,以实际行动推进生态文明美丽中国建设。

     

     

     

    成都综合利用所地球日科普宣传进社区活动丰富多彩

    地调局航空物探遥感中心全国矿产资源开发环境遥感监测项目组2月下旬至3月上旬在广西东部地区开展矿山开发状况野外调查工作,重点对疑似违法开采的矿山进行实地查证。 

    此次野外调查主要依据室内遥感解译图斑,针对遥感影像特征不明显或开采状态不明的稀土、高岭土等矿产资源开采情况进行查验、核实。

    调查涉及贺州、桂林、梧州、贵港、玉林等五个地级市及其下属县级行政区,总面积达到18200平方千米,野外路线里程超过3000千米,共核查野外验证点66个,确认疑似违法矿山23座,圆满地完成了野外调查任务。

     

    航空物探遥感中心完成桂东地区矿山开发状况野外调查

    成都综合所开展地球日科普宣传进社区活动

    4月22日是第47个世界地球日,上午9时中国地调局成都综合所、国土资源部钒钛磁铁矿综合利用重点实验室联合在成都市武侯区玉林街道青春岛社区开展了科普宣传进社区活动。科普宣传志愿者以“节约集约利用资源倡导绿色简约生活”为主题,拉开了第47个世界地球日科普宣传进社区活动的帷幕。

    为更好地宣传我国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工作,普及地球资源科普知识,成都综合所通过走进社区,深入居民院落,悬挂宣传横幅、设置咨询台、摆放宣传展板、播放地球日公益宣传片、免费发放科普手册等形式,介绍了在黑色金属矿产,有色金属矿产,稀贵金属矿产,新药剂、新设备及矿物材料等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科学研究方面取得的重大成果,同时对国土资源部钒钛磁铁矿综合利用重点实验室建设的最新进展进行了宣传。丰富的科普图片展吸引了不少市民驻足观看,以实际行动推进生态文明美丽中国建设。

    重点实验室开放及地调成果宣传活动

    4月22日是第47个世界地球日,上午9时中国地调局成都综合所、国土资源部钒钛磁铁矿综合利用重点实验室联合在成都市武侯区玉林街道青春岛社区开展了科普宣传进社区活动。科普宣传志愿者以“节约集约利用资源倡导绿色简约生活”为主题,拉开了第47个世界地球日科普宣传进社区活动的帷幕。

    为更好地宣传我国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工作,普及地球资源科普知识,成都综合所通过走进社区,深入居民院落,悬挂宣传横幅、设置咨询台、摆放宣传展板、播放地球日公益宣传片、免费发放科普手册等形式,介绍了在黑色金属矿产,有色金属矿产,稀贵金属矿产,新药剂、新设备及矿物材料等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科学研究方面取得的重大成果,同时对国土资源部钒钛磁铁矿综合利用重点实验室建设的最新进展进行了宣传。丰富的科普图片展吸引了不少市民驻足观看,以实际行动推进生态文明美丽中国建设。


    成都综合所开展地球日科普宣传进社区活动

    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爱护地球从你我做起。在4月22日第44个世界地球日活动周期间,中国地调局成都综合所以“珍惜地球资源,转变发展方式,促进生态文明,共建美丽中国”为主题,走进社区、走入课堂、深入群众开展了一系列地球科普宣传活动。

    4月19日,成都综合所青年联合会举行了保护地球一战到底科普知识竞赛,拉开了第44个世界地球日主题活动周的序幕。

     4月22日星期一上午8点,成都市科普教育示范学校成都玉林小学内举行了一场特殊的升旗仪式,成都综合所科普志愿者走进学校向全校师生宣读了“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做保护地球小主人”倡议书。启动仪式上,同学们分别通过诗歌朗诵、歌曲表演的形式,倡导大家从生活的小事做起,少制造垃圾、合理处理废弃物,用我们的实际行动来维护绿色家园,共创生态美丽中国。当天,成都综合所科普志愿者还结合4.20庐山大地震,开展了地震科普知识讲座,向同学们普及地质灾害防治科普常识。

    “怎样预防地质灾害?”“废旧电池对环境污染有什么危害?”4月22日9时许,玉林青春岛社区外人头攒动,在成都综合所第44个世界地球日主题活动之——科普宣传进社区活动现场,来往的社区居民接过工作人员手中的宣传资料,不少市民纷纷发问。活动现场,成都综合所联合玉林青春岛社区开展了废旧电池、废旧灯泡回收换购活动。面向市民开展了科普专题展览,在水污染、大气污染、森林锐减,废电池的产生与危害宣传展板前,工作人员一边给市民发放环保低碳购物袋,一边向市民发出废旧电池回收利用我们在行动活动倡议,解答市民提出的问题,呼吁社会公众关注环保,从点滴做起,爱护地球,珍惜地球资源,倡导生态文明,提高社会各界对环境保护和资源循环再利用的关注度和参与度,增强社会公众与青少年的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意识。

    活动周期间,成都综合所还策划制作了地球日主题宣传活动横幅、海报、展板、宣传栏,散发科普宣传资料等,利用网络、报刊、微博等渠道和平台,做好了宣传工作,营造了“珍惜地球资源,转变发展方式,促进生态文明,共建美丽中国”的主题活动氛围。





     

    世界地球日我们在行动
      4月22日上午,中国地调局成都综合所科普宣传志愿者走进成都市武侯区玉林街道青春岛社区,以“珍惜地球资源转变发展方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益”为主题,拉开了第46个世界地球日科普宣传进社区活动的帷幕。

      为更好地宣传我国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工作,普及地球资源科普知识,成都综合所通过走进社区,深入居民院落,悬挂宣传横幅、设置咨询台、摆放宣传展板、播放地球日公益宣传片、免费发放科普手册等形式,介绍了成都综合所在黑色金属矿产,有色金属矿产,稀贵金属矿产,新药剂、新设备及矿物材料等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科学研究方面取得的重大成果,同时对国土资源部钒钛磁铁矿综合利用重点实验室建设的最新进展进行了宣传。

      活动现场志愿者向社区居民发起了“节约资源从你我做起”的活动倡导,进一步提高了社会大众节约集约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加大矿产资源综合利用 地球日科普宣传在行动

    11月16日,第四届地质矿产调查评价分技术委员会(以下简称“分技委”)2022年度第二次标准审查会在京召开。会议由分技委秘书长路玉林和副主任委员宋全祥主持,采取现场和视频的方式审查了《天然气水合物术语》等6项行业标准。全国自然资源与国土空间规划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中国地质调查局自然资源综合调查指挥中心、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中国地质科学院、自然资源实物地质资料中心、天津地质调查中心,中国地质工程集团有限公司等单位领导、委员和特邀代表50余人出席。

    会上,分技委主任委员邢丽霞对标准审查提出了明确要求。一是要对标准文本进行总体审查、内容审查和格式审查。二是要对标准编制说明把好四关。第一关是标准编制流程是否符合程序要求;第二关是征求意见过程是否广泛、有代表性、覆盖相关利益方;第三关是对重大分歧意见的处理,依据是否充分合理;第四关是对标准相关技术指标的论据阐述是否充分和可信。宋全祥主持标准审查的汇报、讨论、投票和形成纪要环节。各标准起草组对标准的编制意义和作用、编制的过程、征求意见结果以及意见处理情况做了详细的汇报。分技委的各位委员对标准文本的各项材料进行了严格把关。最终,《天然气水合物术语》《地质勘查活动质量管理规范》《深部矿产远景调查技术要求》《岩心数字化技术规程 第1部分:总则》《岩心数字化技术规程 第3部分:光谱扫描》《省级矿产资源总体规划编制技术规程》等6项行业标准顺利通过评审。

    至此,分技委2022年度已组织研制和审查行业标准9项,报批3项,支撑发布1项。这批关键急需地质矿产标准的研制出台,加快了能源资源、深地深海等地质调查新领域的标准化发展,奠定了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的技术基础。

     

    会议现场一

     

    会议现场二

     
    6项行业标准顺利通过评审

    在矿山周边采集水样品

    采集煤矸石样品

    日前,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郑州矿产综合利用所将《江西省萍乡市安源区白源煤矿地下空间开发利用适宜性评价报告》《江西省萍乡市煤矸石调查与评价报告》等7个地质调查成果报告和一系列配套图件,通过网签形式移交给江西省萍乡市人民政府。

    这一系列成果的及时移交,将为萍乡市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提供技术支撑,进一步推进煤矿地下空间资源综合利用,实现资源保护、开发利用、生态修复的“三统一”,为国土空间科学规划和重大项目实施提供可靠的地质支撑系统方案。特别是有关煤矿采空区地下空间和煤矸石等固废资源综合利用的相关成果,为资源枯竭型城市绿色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服务地方发展的新模式

    2019年,依托《长江中游黄石—萍乡—德兴矿山集中区综合地质调查》二级项目,郑州综合利用所在萍乡开展了煤矿地下空间开发利用适宜性评价、煤矸石及典型固废综合利用调查评价、水工环地质调查评价、水土质量调查评价、地质文化村建设可行性研究等工作。

    通过一系列工作的开展,项目形成了七大地质调查成果:建立了煤矿地下空间判识和估算方法,提出煤矿地下空间利用的方向、技术及构想;查明萍乡市地面沉降影响范围;查明湘东区冬瓜槽地区地质灾害危险性,在危险性预测评估的基础上提出防治措施建议;编制高滩村地质文化村建设方案,支撑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制订萍乡市地下水开发利用方案,实施探采结合井工程,建立后备水源地,有效保障居民旱季用水安全,新发现矿泉水资源地2处,为优化该地区的产业结构提供保障;查清萍乡市煤矸石空间分布及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研发高附加值利用产品;查明矿山周边水土污染现状,以及矿业活动对周边水土质量的影响。

    基于这些成果,目前萍乡市已有多个煤矸石加工利用企业对煤矸石高附加值产品产生了浓厚兴趣,有意与郑州综合利用所联合申报科研基金。中国节能环保集团、中国黄金集团公司等企业也对萍乡市表达了矿山生态修复治理方面的合作意向。

    值得一提的是,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郑州综合利用所坚持以需求、问题、目标和任务为导向,精准对接需求,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探索建立了国家引导、地方支持、市场跟进、合作共享的地质工作新模式。

    煤炭资源利用的老难题

    萍乡市被誉为“江南煤都”,是我国华东地区重要的煤炭生产基地。但煤炭资源的大规模开发利用产生了大量煤矸石。煤矸石的大量堆积,及其引发的一系列环境问题,让萍乡市承受着巨大环境代价。

    大量的煤矸石长时间堆存,不仅占用大量土地、污染水土环境,而且由于煤矸石引发的大气污染问题也十分突出。“在干旱或大风天气下,堆积的煤矸石易形成扬尘,自燃后更是会产生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污染大气环境。”郑州综合利用所所长张海啟介绍说。此外,由于萍乡市煤炭资源多采用地下开采方式,因而在煤炭开采区引发了地面塌陷和地裂缝等地质灾害。调查显示,在萍乡巨源、安源、青山、高坑、三田等煤矿区,伴随地面塌陷出现较大地裂缝49条,累计长度达到1.63万米。

    “所谓工业废弃物,其实是暂时未开发利用的资源。”项目负责人、郑州综合利用所助理研究员刘玉林表示,只要对现有的工业废弃物开展深入研究,就会找到它们的新用途。“而这正是我们的优势。”刘玉林说,郑州综合利用所是我国开展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的重要平台,拥有开展矿物材料研究的学科优势,一定能帮萍乡市的煤矸石找到一条高附加值利用的途径。

    “变废为宝”的新妙方

    项目组在收集相关资料的基础上,深入到各矿山进行实地调研。调查发现,目前萍乡市在产的煤矿主要有安源煤矿、白源煤矿等11家中小型煤矿,关停矿山共121家;全市煤矸石堆存总量为1994.85万立方米,占地面积约为20.25平方千米。利用方式主要为煤矸石制砖,虽然每年能消耗掉一定的煤矸石存量,但产品附加值不高,属典型的低端化利用。

    项目组在萍乡市选取了50个典型矿区的煤矸石代表性样品,通过多种技术手段,分析了煤矸石的化学组成、矿物组成、放射性核素限量、煅烧白度等属性特征。在充分进行资源评价后,项目组得出了新的结论:萍乡市堆存的50个煤矸石堆场中,除1个因放射性核素超标无法利用外,其他均可以作为建材行业的原料,其中32个煤矸石可用于建筑砂石骨料。通过煤矸石的煅烧白度检测,采集的66个煤矸石样品中有23个煅烧白度在40以上,其主要成分为高岭石、伊利石、石英,可用作陶瓷的原料。若将煤矸石整体利用于陶瓷胚料原料,可满足本地陶瓷行业的部分原料需求。这不仅解决了大量煤矸石堆存问题,还将极大改变萍乡这个“工业陶瓷之都”大部分原料需要从外地运输购入的局面。

    随后,项目组又开展了煅烧煤矸石粉体应用于塑料填料的评价与研究工作,并将相关数据、成果提供给江西省萍乡市轩品塑胶制品有限公司使用。项目组还根据煤矸石矿物组分特点,开展了煤矸石制备4A分子筛的技术研究,使煤矸石的应用扩展到石油、化工、冶金、环保、航空航天等领域。

    此外,针对萍乡市垃圾焚烧飞灰目前需以每吨400~500元的成本进行固化,且固化体中的铁、铜、锌等离子易浸出造成环境污染等问题,项目组开展了垃圾焚烧的危废无害化利用研究,用飞灰与煤矸石、铁尾矿、石灰岩按一定比例及粒级配比烧制成透水砖,在解决环境问题的同时也为海绵城市建设提供了新产品。

    萍乡市相关负责人表示,该系列地质调查成果将进一步助推老区走出一条“变废为宝”的新路。萍乡市将加强成果的转化应用,使成果更及时、有效服务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

    地质新妙方 解了老难题

    6月1日国际儿童节,受萍乡市政府邀请,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所属的地学文献中心、郑州矿产综合利用研究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等单位来到萍乡莲花县高滩村,参加“传承红色基因,守护绿色家园——感恩奋进,我是小小追梦人”丹勋红领巾营地主题活动,为红色老区的留守儿童带去系列科普活动,受到基层政府、老区村民和青少年的广泛好评。 

    红领巾丹勋营地·莲花高滩站,是由萍乡政府和丹勋基金会联合建立,以“红色基因、绿色崛起、文化传承”为主旨,以服务老区留守儿童为主要目的的教育、科普综合示范点,设置有研学旅行、课外活动、图书阅览等功能,达到拓展视野、增强能力和传承红色基因的综合教育目标。

    在传承了800年历史的高滩村祠堂里,近50名留守儿童、部分村民和地方政府有关同志参加了系列科普活动。活动中,地学文献中心向红领巾营地捐献了科普书籍、科普视频和矿物标本,丰富了学生的图书馆、教学课堂;科协首席科普传播专家王章俊研究员做“生命起源”科普报告;郑州综合所长江中游黄石-萍乡-德兴矿山集中区综合地质调查项目刘玉林做了矿山环境科普报告,并组织科普答题;青岛所数字海洋项目组王诏做了海底世界科普报告,并开展海洋VR互动体验等活动。学生们积极参与活动,现场气氛活跃。最后,三家单位还向营地的留守儿童赠送了文具、科普图书等儿童节礼物,让学生们度过了一个充满知识、梦想和红色记忆的快乐节日。

    活动结束后,中国地质调查局科技外事部、科普办公室(地学文献中心)与萍乡市、莲花县的负责同志就红领域营地后期建设进行了对接,探讨红领巾营地建设合作、留守儿童科普研学等具体内容。地质科普服务革命老区等科普扶贫活动是中国地质调查局科普办公室探索地质科普模式的重要内容,不仅在红色革命老区传播了地质科学的种子,更促进了启智扶贫工作,进一步扩大了地质调查事业的社会影响力。

    学生们认真听科普报告

    为留守儿童赠送儿童节礼物

    萍乡市政府领导为本次活动支持单位授予锦旗

     
    地质科普助力传承红色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