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三个阶段逐渐深入,第一阶段进行基础性调查;第二阶段推进成果的转化,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有针对性的支撑和服务;第三阶段建立全盆地地下水动态评价平台,为政府和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并针对关键科学问题进行攻关,提升成果的层次和鄂尔多斯盆地在国际上的认知度。  ......
成1:5万区调20万平方千米,1 :5万水工环地质调查40万平方千米。完成全国地下水污染调查评价,完善全国地下水监测网络和主要平原盆地地下水动态评价体系。解决严重缺水地区和地方病区800万人饮水困难。 第四,大幅提高地质灾害调查程度和预警预报能力。完成地质灾害高易发区1:5万......
了工程取得的主要成果。 一是首次构建了国家级地下水三维自动化监测网,以水文地质单元为基本单位,采用点、骨干剖面(线)的形式对地下水动态进行区域控制性监测,监测层位明确,在人口密集区、国家重大工程区、地下水超采区、地面沉降区进行重点监测,实现了对我国主要平原盆地和岩......
目提供了很好的基础资料,前期调查表明,这条地下暗河一直流到了广西境内。它通过漏斗和落水洞将大窝凼与地下河建立了水力联系,这意味着地下水动态变化非常大,在极端暴雨的情况下,地下河水将上涨数十米。同时,在建设期间,土石方工程也将会改变洼地产流和径流条件,从而导致洪涝灾害......
困缺水区1:5万水文地质调查”取得阶段性进展。 一是查明了工作区水文地质条件,调查发现,地下水排泄点流量合计超过6000吨/年;修建地下水动态观测站16处,实施钻孔8口,获得了了评价工作区地下水资源量及开发潜力的基础参数。 二是查明了工作区地下水资源分布状况,调查发现新......
成果应用,积极适应信息社会对地下水监测工作的要求,加大地下水监测信息系统建设力度,努力构建“大数据”共享服务与分析机制;并加强对地下水动态数据的分析和预测评价,及时向相关部门和单位提供相关数据,为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优化配置和有效保护提供技术支撑,定期形成相关报告......
等两个资源开发基地提供水资源保障。 项目填绘了32幅1∶5万水文地质图、2幅1∶20万基础水文地质图,初步建立了柴达木盆地主要流域的地下水动态监测网,为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开发利用地下水及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了最新的基础水文地质资料;实施的79眼探采结合井,提供了可满足40万人安......
为了顺利完成《银川平原地下水监测与评价》与《银川平原地下水动态调查评价》项目的野外新建观测井任务,国土资源调查监测院组织人员对新建观测孔进行了野外实地调查,并编写了观测孔的单孔设计。从今年4月1日起,野外钻机进入现场开始施工,经过几个月的紧张的野外工作,在......
人员历时4个月,经过五轮会商、数次完善的《地质环境综合信息服务指标体系框架》编制完成。该框架整合了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现有的《全国地下水动态监测数据库》、《全国县市地质灾害调查数据库》和《全国矿山地质环境调查监测数据库》等一批全国尺度的地质环境调查监测数据库,紧密结合地......
财政资金,在天山、阿尔泰、昆仑-阿尔金三大成矿带,主攻煤、铜、铁、铅锌、镍、钨、金矿等矿种,同时开展煤炭资源远景调查和地质灾害、地下水动态调查工作。 研讨会上专家们建议,在随后对总体部署方案的细化过程中,要进一步拓宽找矿思路,重视新区的找矿工作,按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