址的主要负责人,曾在贵州省地矿局科研所工作过的聂跃平对“中国天眼”落户贵州功不可没。 1994年夏天,中科院原北京天文台(2001年国家天文台成立)副台长南仁东和彭勃博士等到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咨询在全国范围内寻找适合建造大射电望远镜洼地事宜,之后便委托聂跃平到......
上有10项诺贝尔奖是基于天文观测成果的,其中6项出自射电望远镜。因此,“超级天眼”将有望协助中国科学家冲击诺贝尔奖。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主持建设FAST项目的周期长达22年,贵州省地矿局111地质队为项目建设提供选址、勘察、监理、监测等全过程的地质服务,以重要的地质科技支撑......
更多的科学成果,最大范围和限度地共享利用这些成果资料,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全国地质资料馆)联合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国家天文台、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地质科学院、吉林大学、山东大学PDS行星数据实验室,将我国探月计划所获取的月球地形地貌、岩层、土壤、资源......
采提供重要装备保障。 基础研究、应用研究百花竞放 “看”到纳赫兹引力波:打开人类探索宇宙的新窗口 6月29日,由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等单位科研人员组成的中国脉冲星测时阵(CPTA)研究团队,利用中国天眼FAST——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独立找到了纳赫兹引力波存在的关......
看性,必看性”,取得应有的成效。此外,他还不忘忠告大家:“无论媒体环境如何变化,内容才是科普作品的生命力所在。”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郑永春作了题为《什么是好科普》的专题报告,就以什么方式开展科普工作与大家进行了分享。让科普内容有用是科普获得社会认可的关键,......
产权的大型喷气式民用飞机。新华社记者 方喆 摄 FAST在满天繁星下呈现出的美丽景观(2016年6月27日摄)。2017年10月10日,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宣布,被誉为“中国天眼”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经过一年紧张调试,已实现指向、跟踪、漂移扫描等多种观测模式的顺利运行,并......
近日,由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等编制完成的1:250万《月球地质图》(虹湾幅)中、英文版由地质出版社公开出版发行。 1:250万《月球地质图》(虹湾幅)依托于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绕月探测工程科学数据应用与研究》项目《月......
近日,由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等编制完成的1:250万《月球地质图》(虹湾幅)中、英文版由地质出版社公开出版发行。该图是应用我国自主探月科学数据编制的首幅月球地质图,在编图过程中探索制定了月球数字地质图编制技术规范、流程和......
前认为的更为复杂。 这项成果于12日发表在美国《科学》杂志上,由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澳门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电子所、中科院国家天文台和挪威奥斯陆大学等单位共同完成。这是中国嫦娥探月工程实施以来,首次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上发表科学成果。 由“玉兔”车携带的测月雷达......
2013年,中国地调局发展中心(全国地质资料馆)联合国家天文台、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地质科学院、吉林大学、山东大学PDS行星数据实验室,建立了我国第一个月球地质资料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系统上线运行以来,获得了科研院校专业技术人员和天文爱好者的广泛好评。随着2013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