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1月13日 星期三

首页 > 新闻类 > 地调要闻

首个月球地质资料信息系统上线运行

目前提供了首幅1∶250万虹湾幅月球地质图和构造纲要图

来源:国土资源报 作者:李景朝 王翔 发布时间:2013-12-06
  12月2日1时30分,担负中国首次地外天体软着陆和巡视探测任务的“嫦娥三号”,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展开奔月之旅。正值“嫦娥探月”之际,由中国地质调查发展研究中心研发的我国首个月球地质资料综合管理信息系统也于12月1日正式上线运行。

  中国的探月计划于2004年1月正式启动,被称作“嫦娥工程”, 通过“绕”、“落”、“回”3个阶段,实现获取月球表面三维立体影像、分析月球表面有用元素含量和物质类型的分布特点、探测月壤厚度、探测地球至月球的空间环境等四大科学任务。目前,我国的探月计划在上述四大科学领域取得了一系列丰富成果。据悉,“嫦娥三号”的着陆器和巡视器将分别搭载4台科学载荷,用于月表形貌与地质构造调查、月表物质成分和可利用资源调查、地月空间和月表环境探测与月基光学天文观测。

  为了把现有探月地质成果资料更系统、全面、便捷地服务于国家战略与科学研究,进一步推进绕月探测的应用和深化研究,推动我国月球探测工程取得更多的科学成果,最大范围和限度地共享利用这些成果资料,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全国地质资料馆)联合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国家天文台、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地质科学院、吉林大学、山东大学PDS行星数据实验室,将我国探月计划所获取的月球地形地貌、岩层、土壤、资源、环境及各种相关的几何结构和成分参数的数据资料与研究成果,以及国外月球探测的研究最新成果,包含数据、文献、报告等集成在一起,建立了我国第一个月球地质资料综合管理信息系统。该系统部署在全国地质资料信息网运行,提供二维、三维查询显示,具有强大的数据综合分析功能,为探月工程提供强大后备支撑,为全社会了解月球提供服务,同时也填补了中国地质调查局无月球地质资料的空白。

  目前,该系统提供了我国第一幅1∶250万虹湾幅月球地质图与 1∶250万虹湾幅月球构造纲要图,涉及最新成果图件16类,文献300余篇,6大类月球原始数据,涵盖空间分析、形貌构造、物质组分等科学研究成果。据悉,全国地质资料馆将持续跟踪、收集、整理最新获得的探测数据、各种研究成果,及时提供给社会服务,满足科学、技术、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综合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