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考,在中国南极科考站建设、极地地质构造、基础编图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有关成果得到了国内外专家的一致认可。未来,中心将着力开展南极大陆基础地质调查和研究、全球气候变化在泛三极的响应研究等工作,探索建立南北极陆地及深海地学观(监)测系统,构建和完善极地地质调查业务......
考船备受考验。 “咆哮西风带”,这个听起来就堪称“生猛”的名词,是南半球西风带的形象称呼。它环绕在南纬40度至60度,也就是紧邻南极大陆的低压区常年盛行五六级的西风,带来四五米高的浪涌,是进入南极必经的一道鬼门关。 “海洋六号”科考船船长蓝明华介绍说,16日启航以......
极陨石拥有国作出了贡献。他们在南极成功地布设了天然地震台站,首次绘制出整个南极板块的三维地壳和岩石权结构图,向全世界清晰地展示了南极大陆及附近海域的深部结构特征。 据了解,“十二五”期间的研究成果为本阶段的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相关领域目前已经开展了月球遥感地质......
林负责南边的地质和地貌考察。果然登高才能看到好景致,爬到最高点的时候,旁边的白色墨尔本山和这边的基岩露头构成了鲜明的对比,我们在南极大陆观赏到了不一样的美景。 参加第32次南极科学考察,在偏远的罗斯海地区开展地质考察工作,对于一名年轻的地质工作者来说,是一次相当难......
“南极埃默里冰架-格罗夫山综合地质调查与研究”基本建立了较完整的东南极大陆泛非期普里兹造山带碰撞造山及碰撞后伸展垮塌过程,开辟了南极大陆冰下地质研究新领域,完成的“东南极格罗夫山地区1:5万地质图”是我国在南极内陆第一张大比例尺地质图,多项成果被国际同行广泛应用,提升......
首次揭示南极大陆岩石圈三维构造格架 1月17日,在北京召开的中国地质科学院2016年工作会议上,中国地质调查局党组成员,中国地质科学院党委书记、副院长王小烈提出,地科院要充分把握国家科技创新发展的大好机遇,深化改革、开拓创新,奋力实现地质科技创新发展新跨越,全面提......
调查 2016年,组织南极半岛海域科学考察的新任务交到何高文手上。 南极是地球上风暴最为肆虐、最寒冷、最多冰雪且最干燥的地区,南极大陆是地球上最为古老的陆块之一,是人类认识地球、了解宇宙的一把神奇钥匙。 此前,我国已先后组织了32次南极科学考察,其中在1990年~1......
国地质调查局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自然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共建,面向国内、国际优势科技团队开放。中心将着力开展南极大陆基础地质调查和研究、全球气候变化在泛三极的响应研究等,建立南北极陆地及深海地学观(监)测系统,构建和完善极地地质调查业务和支撑体......
南极冰盖,它是一片人们至今仍未完全踏足的神秘领地。 它广阔,南极大陆98%的区域被常年不融化的冰雪覆盖,面积约为1350万平方千米,比我国的陆地面积还要大;它厚重,终年不化的积雪逐渐堆积成极厚的冰层,平均厚度约为2450米,最厚的地方可达4800米;它颇具影响力,南极冰盖......
国北极科学考察,积极开展了北极航道资源调查,已形成了一个长期稳定的极地地质研究团队。在近30年的极地考察中,研究团队编制完成了整个南极大陆和重点区域小、中、大不同比例尺的地质图件,在国际上首次编制了第一张普里兹带1:50万地质图和格罗夫山1:5万地质图;在东南极普里兹湾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