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应邀作了题为《新时代地球科学文化的探讨》的报告。中国社科院、李四光纪念馆、中国古生物学会以及相关单位的专家学者分别就“翁文灏对中国近代科学的影响”“弘扬李四光爱国主义精神”等内容作了专题报告。 会议由中国地质调查局地学文献中心主任、党委副书记刘延明主持。宁夏回......
培养的首批18名地质学子毕业时的“学生成绩展览会”,孕育出了中国地质博物馆的雏形——地质矿产陈列馆,历经百年风雨,未有一日中断,是中国近代科学发端的见证者,中国地质事业的传承者以及中国地学科普的开创者,是中国科学史、地学史、博物馆史上的传奇。 自1916年正式开馆至今......
用社会史划分方案,将民国初期纳入近代科学范畴。而近年,科学史界认为,要按科学事业发展进程确定科学史分期,用科学史事件断代,并提出中国近代科学以西方传教士来华传播西方科学知识开始,如以1582年利玛窦来华为起始年。 中国现代科学起步的主要标志是科学研究的本土化和体制化......
作为中国最早的科技专业图书机构,中国地质图书馆于20世纪初伴随着中国近代地质学的启蒙和地质调查事业的草创而诞生。100年的风雨历程中,中国地质图书馆秉承“有馆尤贵有书,有书尤贵有用”的馆训,以典藏国内外地学文献资源、服务国家地质工作和经济社会发展为责任使命,为繁荣......
必全体衷心爱国,切勿做汉奸,切勿附敌国,为中国做好国民,亦是为本所取到好名誉。” 我国地质界一代宗师、中国科学史事业的开拓者和中国近代地质学奠基人之一章鸿钊(1877~1951),在抗日战争时期拒绝为日伪政权服务,在经济条件极端困难时亦坚决不向侵略者低头。 著名地质学家......
编者按 中国矿业大学的前身是由英国福公司创办于1909年的焦作路矿学堂。从20世纪20年代起,学校先后经历了福中矿务大学、私立焦作工学院的变迁。抗 战爆发,学校先迁陕西西安,再迁甘肃天水,于1938年与东北大学工学院、北平大学工学院、北洋大学工学院在陕西城固合组为......
刘丽兰副馆长、薛山顺副馆长及馆史编委会成员参加了会议。 20世纪30年代中期以前,地质图书馆不仅是藏书所在地,也是中国近代地质学乃至自然科学的学术研究与交流活动的中心,更是中、外著名地质学家的荟萃之地,优秀地质学家成长的摇篮。中国地质事业的主要创始人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