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集约10分钟。目的是通过电视媒体、特别是县级电视媒体播放,向受地质灾害威胁的广大民众宣传防灾减灾科普知识,提升他们的防灾避险、自救互救意识和技能,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侯院长同时提到:“2011年汛期已经来临,根据气象信息和专家预测,今年的防灾减灾形势依然严......
机关、进学校、进社区、进农村、进家庭、进公共场所,推广普及安全常识和职业病危害防治知识,增强社会公众对应急预案的认知、协同能力及自救互救技能。积极开展安全文化创建活动,鼓励创作和传播安全生产主题公益广告、影视剧、微视频等作品。鼓励建设具有城市特色的安全文化教育......
蓄滞洪区运用准备,完善人员撤避预案,及时转移受威胁群众。三是加大物资和资金支持,帮助地方妥善安置受灾群众、开展水毁工程修复和生产自救。同时,做好部分地区抗旱工作和旱涝急转应对。 重大水利工程是“两新一重”建设的重要内容。会议围绕防洪减灾、水资源优化配置、水生......
点,实施雨量监测、预警系统建设、预案编制等见效快的非工程措施和必要的工程措施。要加强宣传和管理,加强群众防灾减灾意识,提高自防、自救和互救能力,构建群测群防体系。要结合易地扶贫,引导和帮助危险区居民在自愿的基础上做好搬迁避让。 三、省级人民政府是《规划》实施......
取措施,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开展地质灾害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增强公众的地质灾害防治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第七条 国务院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负责全国地质灾害防治的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工作。国务院其他有关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
专门性法律。现行的气象灾害防御行政法规只对政府及其部门的职责义务进行了规范,对公民法人和社会组织的权利义务规范的少,忽视公民法人自救互救义务,忽视公民法人和社团组织防御气象灾害的社会责任,忽视社会有序参与机制建设。从而导致政府背负的责任过重,一些地方出现“政府......
展地灾防治知识宣传培训工作,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后,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国土资源部地灾应急技术指导中心)先后编制了《防灾自救重建家园——地震次生地质灾害科普知识手册》、《地灾防灾避险宣传画》和《地灾防灾避险宣传折页》等科普读物并发行164万套,拍摄《地灾防......
防范。督促指导各相关部门和单位建立防灾责任制,防控工程建设领域和人口密集区地质灾害风险。组织开展培训演练,提升社会公众自主防范和自救互救能力,提高生产经营单位防灾意识。强化预警响应闭环管理,明确各有关单位响应责任和措施,持续提升“人防+技防”的工作成效。 二......
根据灾害新的变异情况、成灾模式加强培训。只有开展这种针对性强、结合当地实际的培训、取得好的防灾减灾成效,老百姓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救能力才能随之增强和提高,才能随之深化。这些,在以后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将会成为重点。 链接 什么是链状地质灾害? 链状地......
目标,有些国家也根据实际设立了自己的防灾减灾日。他们在加强防灾减灾法律体系建设,增强民众防灾减灾意识,普及推广防灾减灾知识和避灾自救技能,提高综合减灾能力等方面形成了宝贵的经验。本期我们将关注当前国际上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发展态势,以期为我国的地质灾害科技防灾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