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培养科技创新人才,共上报外事项目166项,536人次,积极推进中、俄、蒙、哈、韩等五国第三阶段合作,与德国美因茨大学签署合作谅解备忘录,联合开展地球科学研究和教育培训,成功举办第十二届国际盐湖会议、第十四届国际矿床成因协会大会、发展中国家......
路透中国引文桂冠奖——高被引科学家奖”。 积极推进中、俄、蒙、哈、韩五国编图工作第三阶段合作,组织中俄联合野外地质考察。与德国美因茨大学签署合作谅解备忘录,联合开展地球科学研究和教育培训。较好完成了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秘书处和司库日常管理工作,与国际地科联签署......
研究中心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积极推进与德、澳、俄等国家的地学合作交流,为摩洛哥等12个非洲国家培训地质公园项目技术骨干,与德国美因茨大学成立德中合作研究中心。 五是人才队伍建设取得新进展。 高层次优秀人才不断涌现。曾令森、李忠海、刘福来、唐菊兴等人先后......
近日,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所长姜玉池与国家友谊奖获得者德国美因茨大学W.E.G.MULLER教授举行了会谈,双方就在岩溶水污染治理领域的合作达成了初步意向。 双方商定在中国西南岩溶地区选择一个已有地质调查基础的流域进行水污染的调查研究,并借助Muller教授在生物技术方面......
然科学基金归国留学基金“岩溶典型水藻的碳酸酐酶及其在无机碳利用过程中的碳同位素分馏效应”的资助下,广西岩溶动力学重点实验室与德国美因茨大学Werner E.G. Müller研究团队进行了密切合作,并在利用生物诊断岩溶水体污染以及植物碳酸酐酶在调节岩溶碳循环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
2014年5月12日上午,中国地调局地科院岩溶所举行客座研究员聘用仪式。聘请德国美因茨大学Müller教授、美国佛罗里达州大学胡晓农教授为客座研究员。 姜玉池所长为Müller和胡晓农教授颁发了客座研究员聘书。双方将共同开展岩溶领域相关研究合作、开展学术交流活动,推动人......
中心共有7项外事出访计划获批实施,其中包括5项合作研究,1项国际会议,1项装备培训。交流会上,庄育勋研究员、吴淑琪研究员分别就赴德国美因茨大学、地学研究中心、波茨坦大学的合作研究作了精彩的报告,分享了活动中的细节与感悟,为测试中心搭建国际合作平台奠定了基础。屈文俊......
6月27日-7月7日,资源所郑绵平院士一行3人赴德国美因茨大学、莫科斯(Merkers-kieselbach)钾盐矿山博物馆、桑格豪森钾盐(K-U Tec)矿山进行参观访问,考察了光卤石水采施工现场,搜集了德国钾盐成矿资料,并了解了当地的光卤石水采工艺技术。 德......
经国家"友谊奖"评审委员会评审并报请国务院批准,由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推荐、国土资源部申报的德国美茵茨大学阿尔弗雷德·柯若纳尔教授(Alfred Kr?ner)荣获2010年度中国政府"友谊奖",这是由地科院推荐的第10位获此殊荣的外国专家。 柯若......
该学科领域研究跻身世界前列。 硅质海绵骨针矿化机制及仿生研究是科技部的国际科技合作计划项目,由中国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与德国美因茨大学合作,开展六放海绵骨针结构、特征、矿化与调控机制研究,寻求新的纳米硅仿生合成应用途径。项目始于2008年6月,经费111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