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我国自主研发的 “海马”号无人遥控潜水器在“海洋六号”船通过海试验收。2015年,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远洋调查团队将其应用于海山区富钴结壳资源调查,完成了对海底结壳和生物样品的抓取,获取大量的海底高清视频数据,填补了我国海山区资源环境调查手段的一项空白,提升了......
查区的地层和构造特征;首次成功将我国自主研制的4500米级无人遥控潜水器(ROV)“海马”号应用于我国富钴结壳合同区调查,填补了我国在海山区资源和环境调查手段方面的一项空白。 天然气水合物研究工作,为其勘探开发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中国地质调查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科......
近日,“海洋六号”船执行大洋36航次第二航段科考作业进展顺利,圆满完成航次“海马”号ROV调查任务后,继续开展了海山区浅钻作业。 成功钻取85厘米浅钻样品 关岛时间6月23日下午2时30分,搭载在海洋六号母船上的浅钻在采薇平顶山成功钻取了总长85厘米的浅钻样品,该样......
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协会组织,分3个航段,主要在东太平洋和中西太平洋海域开展资源、环境、生物等调查,主要任务有3项:一是开展西太平洋海山区富钴结壳合同区和东太平洋多金属结核合同区资源环境评价,二是在太平洋国际海域开展海洋新资源侦查性调查,三是开展相关科学研究。航次时......
厦门大学等9家单位共73人参加。整个航次工作时间约120天,分三个航段进行,主要承担中国载人深潜器“蛟龙”号7000米海试技术保障任务;开展西太平洋海山区富钴结壳资源调查;开展调查区环境调查与评价以及相关科学研究,了解环境基线自然变化范围和生物多样性空间分布特征等。 ......
合物资源探查应用中首战告捷,发现了我国海域第一个巨型活动性冷泉——“海马冷泉”。同年6月,“海马”号作为我国第一台应用于西太平洋海山区富钴结壳资源调查的深海遥控潜水器,显示出强大的探查作业功能优势。 5年来,“海马”号实现了“百次下潜”,应用“海马钻机” 、富钴......
纪60-70年代 他多次率队援外 在巴基斯坦找到赤铁矿 为苏丹探明铬铁矿近百万吨 …… 1981年任苏丹国地矿局顾问,赴红海山区考察铁矿(中) 20世纪80年代 他开启了自己创新的巅峰期 提出了 矿产勘查的“双控论” “合理域”模型 风险投资......
作业工具已经武装到了牙齿。”陈宗恒说。 “大海捞针”不再是难题 “海马”号不仅应用于南海的调查作业,更远赴太平洋,在太平洋海山区开展富钴结壳资源调查活动。 大洋调查与南海调查作业最大的区别是远离国门,出现故障只能自力更生解决。2015年6月11日,“海马”号第......
资源。 利用“海马”号深海遥控无人潜水器、国产深海海底钻机、“三点激光”海底摄像、多波束回波探测等新技术,“海洋六号”首次在海山区钻获长达5.86米的富钴结壳与基岩岩芯,实现了深海遥控无人潜水器搭载钻机作业、富钴结壳声学原位厚度探测的新突破,稳步提升我国深海大洋勘......
00平方千米的富钴结壳勘探合同区内的11个区块进行了精细勘探,首次系统发现大量浅埋藏型结壳;首次开展富钴结壳资源勘探国际培训;首次在海山区钻获长达5.86米的富钴结壳与基岩岩芯,实现了多金属结核资源的快速探测和多参数实时定量分析;拓展了新资源调查新区域,圈定深海稀土和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