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评审结果,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实验测试中心获批3项面上项目,直接经费总计183万元。获批的基金项目名称分别为:辉钼矿微区原位铼锇同位素定年方法研究、末次冰盛期以来中-缅热带玛珥湖古温度重建、外源DOM构效特征与圆锥南芥根际捕获和吸收Pb的微观作用机理研究。 ......
面积约450平方千米,其上发育的现代冰川总面积为81平方千米。除目前见到的终年不化的现代冰川外,该地区还留存有大量倒数第二次冰期、末次冰期活动的遗迹,属世界级地质遗迹。岗什卡钙华台地遗迹所处的三级构造单元属于走廊南山岛弧,其景观主要包括钙华台地、藻滩、钙华瀑布、钙......
核素石英样品8件,以测定洞内石英的埋藏年龄和洞口石英沉积物的曝露年龄,推理洞穴发育时间和崩塌时间;采集洞穴石笋4根,分析了南郑地区末次冰期DO18事件的区域特殊性,是北半球驱动的特殊响应。 科考团队在伯牛坑投放荧光素钠示踪剂,并于大佛洞地下河出口、观音洞、白水洞、......
团队完成。 通过分析距今7千年至4.5万年的人群个体基因组数据,付巧妹团队详实地绘制出冰河时代欧亚人群的遗传谱图。他们研究发现,末次冰期结束后(1.4万年)的第一次强烈变暖事件对欧洲人群结构产生影响,在此前很长的时间内,冰河时期的欧洲人是暗色皮肤和棕色眼睛,一直到......
积极宣传中国岩溶研究特有的优势,尤其是中国岩溶发育的4大特点(碳酸盐岩古老坚硬、接受水热同期的季风气候影响、地壳间歇性抬升、未受末次冰期刨蚀),推荐和吸引了一大批的国际学术界知名的科学家来的中国,开展合作研究。 以国际合作项目为依托,克里斯·葛立夫教授通过23......
成等方面内容,包括对极端气候的认识、全球变化地质记录成果集成重点和问题;从湖泊沉积、泥炭沉积、高原湖泊沉积、碳酸盐岩沉积等研究了末次冰期以来的气候变化,并对记录的气候事件进行了探讨,结合各自记录对区域气候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探讨了青海共和盆地更新世末古环境的巨......
可作为北京市可靠的后备应急水源。 三是结合岩溶地下水特征,利用水化学同位素(氘、氧、硫、锶)方法,发现在一些深埋滞流区存在有末次冰期“干冷”气候条件补给尚未代谢的“古封存水”,并对岩溶水污染途径与污染源等进行了解析。四是调查发现,本区的主要地下水环境地质问......
5期)晚期10万年以来精细地层组成及沉积环境,识别出3期完整的海侵-海退层序地层,厘定了MIS2与MIS3间及MIS4与MIS5间的地层界线,确定了末次冰盛期的地层界线,识别出LGM时期东海陆架的古河道沉积,提出陆架晚第四纪地层研究的标志层。 3.成果意义 我国管辖海域1:100万海洋区域地质......
散至北美,向南扩散至中国和日本。目前资料显示,真猛犸象在中国东北和华北地区的首次出现时间很可能不早于4万年前,并在1.1万年前发生的末次冰期大灭绝事件中,与欧亚大陆及北美的大陆型真猛犸象一起退出历史舞台。 猛犸象属化石在我国东北、华北地区发现较多,在青海共和盆地以及......
10-15万年以来洞穴石笋记录的标准时间标尺;精确确定了MIS6a/5e(终止点TII)的转换年代;揭示了 MIS 5E 阶段的内部结构变化特征;建立了末次冰消期-全新世石笋记录的标准时间标尺;精确解译了现代洞穴碳酸盐沉积-石笋碳、氧同位素记录的气候环境替代指标;揭示了多个平行石笋δ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