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为海洋经济建设和地球系统科学发展提供更加可靠的信息和数据支持。二是加强合作交流推动协同创新。海洋基础地质研究是一个复杂而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多学科、多领域、多机构的协同合作。我们要积极与国内外同行开展合作与交流,共同推动深海科研事业的发展,通......
上会议。 “参与的学者越来越多,会议的影响力越来越大。”自然资源部深地实验室教授级高工周琦向记者回忆道。“2011年的第一次会议是一个200人规模、30余名国际代表参加的研讨会,到DEEP-2018,总参会人员280余人,其中外国专家60余名。2021年线上会议,也有超过1000多位专家线......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 地质工作是国家基础性、先行性工作,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长治久安。在伟大实践中孕育的优秀传统地质文化,古老而现代,厚重而绵长,积淀着地质行业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独特的精神标识,凝聚着新......
护红线内地质勘查项目落地。 要在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中全面深入推进绿色勘查,还必须加强项目场地生态环境保护和恢复。绿色勘查是一个从进场到离场的全生命勘探周期过程,必须要有始有终、善始善终。地质勘查工作结束后,不仅要及时撤除各项设施,严格按照废弃物清理有关国家......
船致力于实现钻透地壳、进入地幔层的目标,这也是命名为‘梦想’号的原因。”周昶说。 “1.1万米的压力,对设备、水、电、液、材料都是一个挑战。”“梦想”号监造组组长殷宪峰介绍,全船涉及主要设备303项、生产图纸8300份、建造工序上万道,共集结了150多家科研单位参与建设,......
碳现象、汞区域循环可能存在的寒带捕获效应,大胆假设,执着求证,为孕育理论创新的重大突破奠定了基础。 3年来,大家深刻体会到创新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全国广大地球化学工作者持续15年的艰辛调查,是《中国耕地地球化学调查报告(2015年)》创新性成果形成的基础,中国地质......
要求防治工作要“点面结合”,面上的工作要普遍,点上的工作要精准,这需要在工作实践中不断总结、不断创新、不断完善。现在看,宣传培训是一个有效的手段,面上的宣传培训正在走向规范成熟,点上的还要探索和加强。 典型案例 ◆为了配合全国各级国土资源部门开展地灾防治知识......
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领军人才,15人先后入选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等省部级人才工程。 “科研对我来说既是一个艰辛,也是一个享受的过程,特别是当一个个难题被攻克时,那种喜悦感便油然而生。”作为航遥中心首席科学家,熊盛青求索的脚步无暇停歇,他正以服务新一轮......
产地质志成果数据库,为成矿预测和找矿勘查部署提供了有力支撑。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对我们这样一个大国来说,保障好初级产品供给是一个重大的战略性问题。”理论认识不断取得突破,技术装备逐步迭代更新,科技创新攀上新高峰,我们必将书写新的答卷,为保障国家能源资源安全贡......
以信息化带动地质调查现代化,并在“在线化”、“智能化”方面力争近期取得明显进展。三是共同打造全行业大数据共享服务平台。此次培训是一个良好的契机,可进一步推进全行业地质信息化建设,推进地质行业大数据、云计算和智能化建设。 国家大数据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