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国际极地考察的第一方阵。 截至目前,我国共组织了5次南极内陆冰盖综合考察活动。前三次重点开展了从中山站向冰穹A地区方向沿线的断面勘测调查工作,为实现我国南极考察登顶冰穹A并为将来开展南极科学考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2005年1月,中国第21次南极科学考察队内陆 冰盖队......
态等地质背景、地质过程、控制因素等认识,持续海洋基础地质认知水平。近年来,成功实施跨越东海陆架盆地并穿过冲绳海槽中北部的OBS地学断面调查,获得冲绳海槽构造-沉积演化新认识。编制完成《中国东部海域沉积物地球化学图集》,实现对中国东部海域陆源碎屑沉积物从源到汇全过程......
处遍布坚硬的岩石,还有高温高压的极端环境,让入地比登天、下海更难。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积极参与国际岩石圈计划组织的地学断面探测,合作开展了中美、中法喜马拉雅与青藏高原综合探测项目。2008年以来,中国加强了地球深部探测与科学研究的投入,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
主席哈希娜·莫里、国际大陆科学钻探计划执行主席马克博恩·霍夫致辞。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积极参与国际岩石圈计划组织的地学断面探测,合作开展了中美、中法喜马拉雅与青藏高原综合探测项目,相继开展了东海大陆科学钻探工程、汶川地震科学钻探工程、松辽盆地大陆科学钻......
应急排查分队自4月23日完成地质灾害应急排查工作后,随即启动地质灾害预警监测工作。截至5月4日,已在地震灾区布设滑坡、不稳定斜坡监测断面22条,监测点69个,地裂缝监测点2处,地质灾害预警监测网已建成。 据青海厅副厅长王建斌介绍,地质灾害预警监测网通过全站仪、G......
高原岩石圈奥秘的艰难旅程。最初的几年,他的主要任务是与同事们共同完成横过青藏高原的重力剖面测量和其他地球物理探测,综合编制地学大断面。 在实测亚东-格尔木、格尔木-额济纳旗两条重力剖面时,高锐真正品尝到了青藏高原的冷酷。那一次,高原反应来得特别猛烈,从海拔不到......
“洞隙”顺坡倾向,断续长度50米,宽1.7米,深可见约20米,洞内夹杂大量块石,直径1~5米,人可入洞约10米深,岩壁和块石生苔藓,个别块石断面新鲜。1号危岩体南侧裂隙碎裂带宽约10米,有8块直径5~8米的菱形块石组成,中间夹杂约1米宽贯通高约60米的“洞隙”。根据危岩体与周边基岩......
腾冲等地的6个钻探项目也在进行中。与此同时,深部探测计划的另一个实验项目——地震反射剖面探测在中国大陆切开了5000多公里长的岩石圈断面,被形象地称为“地壳CT”。 “科学钻探和深地震剖面探测只是中国地球深部探测计划的两个组成部分。” 董树文介绍,“事实上,早在2004......
黄土地区基础地质资料。 截至今年9月,项目组野外工作历时10个月,共完成环境钻探孔18个,总进尺1945.5m,平均岩芯采取率在95%以上;河谷断面测量剖面9条,总长度50.76m;激电测深点60个,高密度电法剖面38条;区域专项环境地质调查点1399个,路线长度6084km,覆盖面积2.62万平方公......
三是提升海洋监测预警能力。自然资源部持续推进国家全球海洋立体观测网工程,形成了集海洋站网、雷达网、浮标网、海底观测网、志愿船、断面调查、卫星遥感等于一体的“陆海空天”综合观测系统。我们还实施了海洋预报“芯片”工程,自主创新取得了重大进展,我们命名自己的海洋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