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阵地。但是,地层深处遍布坚硬的岩石,还有高温高压的极端环境,让入地比登天、下海更难。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积极参与国际岩石圈计划组织的地学断面探测,合作开展了中美、中法喜马拉雅与青藏高原综合探测项目。2008年以来,中国加强了地球深部探测与科学研究的投入,自......
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主席哈希娜·莫里、国际大陆科学钻探计划执行主席马克博恩·霍夫致辞。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积极参与国际岩石圈计划组织的地学断面探测,合作开展了中美、中法喜马拉雅与青藏高原综合探测项目,相继开展了东海大陆科学钻探工程、汶川地震科学钻探工程、......
球化学基准网,获得全球20000个地球化学基准点76个化学元素基准数据;二是建立中国关键带地球化学观测网,长期观测化学元素及其化合物在岩石圈、水圈、土壤圈、大气圈和生物圈的循环;三是开展“一带一路”地球化学填图,圈定铀、金、铜、稀土等矿产资源远景区;四是基于全球地球化学......
村走上大学的知识殿堂,是幸运,从东北平原、华北平原走上高耸的青藏高原,则是另一种幸运。 1986年,原地质矿产部成立中国地质科学院岩石圈研究中心,高锐加入其中,从此开启了探索高原岩石圈奥秘的艰难旅程。最初的几年,他的主要任务是与同事们共同完成横过青藏高原的重力剖面......
经绥的全球视野,让他提出全球化的研究思路,即从全球尺度选择不同时代和地区的代表性蛇绿岩,查明金刚石等强还原超高压矿物群在古今大洋岩石圈中的空间展布、赋存状态及其形成和保留机制,探讨和揭示全球不同构造背景的地幔物质组成和深部地质作用。在这一思路指导下,他们的团队得......
地层—岩石—构造格架。首次建立了新一代动态地层区划,初步厘定了全国岩浆岩年代学格架,提出了中国大地构造板块区划新方案,建立了中国岩石圈构造单元分区及中国东部岩石圈三维结构模型,深化了岩石圈性质、成因的认识。三是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地层、岩石、构造等基础地质问题的创新......
东瑁洲岛的东部和北部复杂浅水区,共进行了60多条测线调查,获得大量地质调查数据和影像资料,调查效率显著提升。 “海岸带是水圈、岩石圈、生物圈和大气圈相互作用的交汇地带,调查中需要海陆交接处的各类数据无缝对接。我们传统作业方式是利用小船搭载各类地质调查设备,多名调......
中生代两次构造-岩浆事件在云开地区表现显著。早古生代强烈的地壳褶皱造山过程伴随广泛的地壳深熔作用,发育巨量壳源花岗岩和少量基性岩;早中生代受印支地块影响,发育受剪切深熔过程控制的混合岩化作用,同时区域伸展环境下岩石圈地幔发生部分熔融,产出小规模的基性侵入岩。 ......
月球重力场研究编制了首幅1:250万月球地质图(虹湾幅);南极普利兹湾-北查尔斯王子山基础地质研究编制了第一幅南极板块高精度三维地壳和岩石圈结构图等。 刘晓春就是地质力学研究所南极地质研究团队的成员之一。他介绍,他们在这里发现了第一块南极陨石,从而拉开了南极陨石收集......
建立世界大河流域三角洲关键带地球化学观测网。选择世界主要大河入海口三角洲或内流河汇水盆地,设置2000个监测点,持续记录化学元素在岩石圈-土壤圈-水圈-生物圈-大气圈之间的循环和变化,提供全球环境变化、模型建立及人为活动注入量实证性数据。 建立基于互联网的“化学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