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全 站  |  新闻  |  通知公告  |  重大计划  |  工作动态  |  队伍建设  |  关于我们  |  互动  |  图 片  |  视 频 查询到41条相关结果,系统用时0.011秒。

查询时间:时间不限

  • 时间范围


查询范围:标题+正文

排序方式:按相关度排序

检索范围:
  1. 领舞国际地球化学填图

    20000个地球化学基准点76个化学元素基准数据;二是建立中国关键带地球化学观测网,长期观测化学元素及其化合物在岩石圈、水圈、土壤圈、大气圈和生物圈的循环;三是开展“一带一路”地球化学填图,圈定铀、金、铜、稀土等矿产资源远景区;四是基于全球地球化学基准值,估算全球资源总......

    https://www.cgs.gov.cn/xwl/cgkx/201811/t20181122_472010.html    发布时间:2018.11.22 15:59:00
  2. 新华社:我国首次利用无人艇进行海岸带综合地质调查

    北部复杂浅水区,共进行了60多条测线调查,获得大量地质调查数据和影像资料,调查效率显著提升。   “海岸带是水圈、岩石圈、生物圈和大气圈相互作用的交汇地带,调查中需要海陆交接处的各类数据无缝对接。我们传统作业方式是利用小船搭载各类地质调查设备,多名调查人员需要随船或......

    https://www.cgs.gov.cn/xwl/ddyw/201710/t20171030_442740.html    发布时间:2017.10.30 14:24:00
  3. 聚焦“化学地球”

    键带地球化学观测网。选择世界主要大河入海口三角洲或内流河汇水盆地,设置2000个监测点,持续记录化学元素在岩石圈-土壤圈-水圈-生物圈-大气圈之间的循环和变化,提供全球环境变化、模型建立及人为活动注入量实证性数据。  建立基于互联网的“化学地球”平台,提供全球地球化学大......

    https://www.cgs.gov.cn/xwl/ddyw/201607/t20160702_337001.html    发布时间:2016.06.24 11:20:55
  4. 应对气候变化 地质责任与担当

    环在中国地质碳循环过程中起主导作用,为人为增加碳汇提供技术途径  在地质学家看来,地球上的碳元素分别以不同的形态分布于地球表层的大气圈、生物圈、水圈和岩石圈系统中。碳循环就是发生在四个圈层之间碳元素的相互转换、运移的过程。在四个圈层中,岩石圈是最大的碳库,其中的......

    https://www.cgs.gov.cn/xwl/ddyw/201603/t20160309_303858.html    发布时间:2015.12.03 09:46:54
  5. 提升我国岩溶水文地质国际影响力

    学的过往,袁道先感慨万千。他说,20年来,岩溶科学经历了革命性的发展——在学术理念上,引入了地球系统科学,将岩石圈、水圈、生物圈、大气圈等各圈层联系起来研究,推动了学科向纵深发展;在研究领域拓展上,岩溶作用由于有CO2的介入,岩溶和洞穴都在全球气候变化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https://www.cgs.gov.cn/xwl/ddyw/201603/t20160309_281039.html    发布时间:2012.12.10 10:43:12
  6. 第348次香山科学会议研讨“生态地球化学环境与健康”

    的专家学者与会,展示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反映出的区域和局部地球化学异常,探讨元素在地球系统(包括岩石圈,土壤圈,水圈,生物圈和大气圈)的分布与分配规律、异常特征及其对生态系统产生的影响,研究元素成因来源及其在生态地球化学系统迁移途径、转化规律及作用机理等,预测可......

    https://www.cgs.gov.cn/xwl/ddyw/201603/t20160309_276055.html    发布时间:2009.04.27 11:10:59
  7. 深地科学新进展——我国学者宋晓东、杨翼发现地球内核差速旋转发生变化

    应关系。地磁场的变化意味着外核流体运动模式的变化,日长的变化代表着地幔和地壳旋转的角速度变化,而全球海平面和气温变化源自地表(和大气圈)的变化。由此可见地球的内核、外核、地幔和地表之间,由于电磁和重力等耦合效应,形成了一个周期为六七十年、从内核到浅表的耦合共振系......

    https://www.cgs.gov.cn/xwl/ddyw/202301/t20230124_723485.html    发布时间:2023.01.24 11:37:00
  8. 用战略思维推动基础研究

    关注0~10千米深度范围内的地壳精细结构与能源资源分布、城市地下空间利用问题,为国家能源资源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关键带是大气圈、生物圈、水圈、岩石圈高度交汇和相互作用的地球表层复杂系统,也是地上、地下物质和能量循环的重要纽带。”侯增谦认为,要从系统科学的......

    https://www.cgs.gov.cn/xwl/kxjs/202010/t20201020_656797.html    发布时间:2020.10.20 16:04:00
  9. 防灾减灾 陆海统筹

    法与观众在线交流互动。   活动现场   问:地质灾害和海洋灾害有哪些形式?   陈红旗:在地球运动过程中,岩石圈、生物圈、水圈和大气圈不停地交换物质与能量,产生各种地质作用,引起地表岩土体发生变形移动,当危害到百姓生命和财产安全时,便造成了地质灾害。   我国人口......

    https://www.cgs.gov.cn/xwl/cgkx/202005/t20200515_637005.html    发布时间:2020.05.15 10:58:00
  10. 地学科普之花播洒地质芬芳 ——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科普工作一瞥

    及的重要环节,与地质科技创新同等重要。   21世纪,地球科学的发展和研究更多转向“地球系统”的整体性,突出关注地球岩石圈、水圈、大气圈和生物圈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而从整体地球系统的视角,对各圈层的相互作用过程和机理进行研究。   地学科普也因此有了新内容、新方向。  ......

    https://www.cgs.gov.cn/xwl/cgkx/201904/t20190422_479724.html    发布时间:2019.04.22 09:42:00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