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控,有效减轻人民生命财产损失。积极开发地质景观资源,发展地质文旅新产业,在贫困区调查发现各类地质遗迹景观资源2200多处,成功申报世界自然遗产3处、世界地质公园5处、国家地质公园5处、省级地质公园26处,推动建设地质文化村10余处。在中西部贫困地区调查发现矿产资源地420多处......
源,为维护国家和区域生态安全作出更多的“绿色贡献”,共同促进绿色发展。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际合作中心、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世界自然基金会、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生态系统管理委员会、中国自然资源部等机构和组织代表及东亚峰会机制内的各国代表就如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矿业发......
据新华社报道 日前,来自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长江流域各省(区、市)湿地管理部门、长江湿地保护网络成员单位、中国湿地保护协会、世界自然基金会及科研院校等单位的代表聚首西藏林芝,就高原湿地保护和长江流域湿地保护工作进行了广泛交流,达成共识,共同发表了《加强高原湿地保......
划建议进行了介绍。 此外,专家团还在桂林考察了毛村野外试验基地,漓江流域喀斯特自然遗产地核心区。在昆明参观了石林博物馆,石林世界自然遗产地/世界地质公园,尚未开发的“野石林”,以及宜良县九乡风景区。 8月30日下午,为期5天的岩溶路线考察活动圆满结束,通过与各国学......
国矿业报记者在青海省同德县还发现了奇特的丹霞地貌景观,虽然南方的湖南、广东、福建等几个省份早在2010年就把“中国丹霞地貌”列入了“世界自然遗产目录”,尽管同德的丹霞地貌一点也不逊色于南方且紧靠省级道路,但这丝毫没有改变其被遗忘、冷落的命运。 “近年来,青海省为建设......
溶及洞穴科学传播专家团队将有计划地开展岩溶洞穴科普活动,首席专家蒋忠诚教授曾接受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专访,录制了《重庆金佛山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地的特点及其成因》专题节目。该团队在助力我国南方喀斯特二期成功申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蒋忠诚教授长期从事岩溶区水土资源和生态环......
谈起岩溶水文地质学和洞穴研究的成果,以及其为社会经济建设作出的重要贡献,袁道先如数家珍——2008年中国南方喀斯特以捆绑式申报世界自然遗产地成功,这是政府、洞穴专家、岩溶地质工作者共同努力的结果;在近年的南方抗旱找水、重大工程建设选址、煤矿突水救援抢险、重要交通设......
当地旅游业的发展,200多户村民人均增收在5000元以上。”李朋德说。过去5年,中国地质调查局查明贫困地区各类地质遗迹2200多处,成功申报世界自然遗产3处、各类地质公园41个,推动建设地质文化村10余处,以发展地学旅游产业带动贫困群众增收。 李朋德认为,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地......
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2021年,钱塘江源头区域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因特色鲜明、成效显著,入选自然资源部与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联合发布的基于自然解决方案中国实践典型十大案例。 在开展钱塘江源头区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的四县(市)......
产业发展和农民就业增收,有效助力乡村振兴。 2021年6月,贺兰山生态保护修复作为10个中国特色生态修复典型案例之一,被自然资源部和世界自然保护联盟联合向全球发布。 2023年5月17日,宁夏自然资源厅在第十二届中国-东盟矿业合作论坛暨推介展示会上,以“宁夏贺兰山东麓生态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