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讨会”在西宁中心成功召开。 会议交流研讨了地表基质的概念内涵和理论框架,介绍了全国陆域地表基质一级和二级分区图,听取了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黄河中游盐渍化区、塔河下游荒漠河岸林区、西南黑色岩系风化区、陕北黄土区及秦岭浅山平原过渡区等试点地区地表基质调查和编图工作进展......
区地表基质调查实践与认识、安徽省地表基质调查试点成果及下步工作方向、黑土区地表基质调查最新进展、黄淮海地区地表基质调查进展、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基于服务冻融灾害防治的地表基质调查研究进展等案例成果。 开幕式上,中国地质调查局廊坊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中心与天津大学地球系统科......
义。近年来,中国地质调查局自然资源综合调查指挥中心(以下简称“指挥中心”)会同有关单位扎实开展东北黑土区、黄淮海平原产粮区、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地表基质调查及南方丘陵区、西北黄土区等典型地区试点调查,广东、海南、江苏、河北、湖北等地也相继开展了调查试点工作,探索形成了一......
地质碳储碳汇国情调查,完成全国岩溶碳汇潜力评估;加强重点盆地碳封存潜力评价,圈定一批目标靶区;深化地表基质调查,启动黄淮海产粮区、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等地表基质调查,带动各省积极参与;实施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建设完善国家—区域两级土地质量地球化学监测网络。 ......
探取样装备在青藏高原腹地青海省果洛州玛多县一带取得多件完整、原状的多年冻土土芯,有力支撑了我国第二次青藏高原科考工作。 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及其动态变化是第二次青藏高原科考的重点研究工作。在海拔4500米以上的目标区域获取完整的大口径(直径90mm以上)冻土土芯是此次科考的关键......
来源不同,自然碳汇的计算结果往往差异较大。自然生态系统储存的碳汇也可能随着吸收饱和而碳汇量趋于零,甚至有重新释放的风险。例如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土壤有机碳储量虽然很高,但气候变暖会导致土壤碳大量分解释放成为碳源。在不受干扰的情况下,土壤泥碳地储存的二氧化碳比地球上所有......
了显著变化。”向毓意说。 气候变暖最直接的影响是冻土及冰川消融。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副研究员才冬研究发现,过去30年间,青藏高原多年冻土缩减了24万平方公里,冰川面积已退缩了15%,退缩幅度相当于此前200年之和。冰川加剧融化导致河水径流量增加,其末端冰湖溃决概率增大,而......
土层厚度、活动层季节变化、含水层分布等,获得了冻土层及含水层空间分布特征,编制了研究区冻土与浅层地下水分布成果图件,总结形成了《航空电磁法冻土调查技术要求》,为青藏高原多年冻土调查和生态环境研究提供了技术支撑,为助力“双碳”目标实现提供了有效的服务。 ......
表学术论文38篇(其中3篇SCI、1篇EI),获得实用新型专利3项,公开出版科普著作1部,并获得了“2019年自然资源优秀科普图书”奖。 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分布在中纬度地带,天然气水合物赋存环境和基本特征既不同于海域水合物,也不同于极地冻土水合物,缺少有效的勘查技术已成为制约我国陆......
区优选”项目。五是与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合作,在沱沱河—安多一线开展了冻土区天然气水合物地质地球化学预调查工作,为在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开展天然气水合物调查提供了依据。六是依托承担的“973”计划前期研究专项“青藏高原东北缘特提斯构造演化与成矿作用”、青海省三江成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