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会在希腊雅典举行。该大会是国际遥感界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学术会议。本次会议由美国电子与电气工程师协会地球科学与遥感分会与雅典国家天文台联合主办,吸引了来自69个国家超过3000名代表参加。航空物探遥感中心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广域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综合遥感识别技术研发......
rdquo;《绕月探测工程科学数据应用与研究》项目子课题《月球数字地质编图综合研究》资助,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承担,携手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国土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等单位共同完成。 项目负责人丁孝忠研究员介绍,项目组以我国首次月球探测工......
址的主要负责人,曾在贵州省地矿局科研所工作过的聂跃平对“中国天眼”落户贵州功不可没。 1994年夏天,中科院原北京天文台(2001年国家天文台成立)副台长南仁东和彭勃博士等到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咨询在全国范围内寻找适合建造大射电望远镜洼地事宜,之后便委托聂跃平到......
上有10项诺贝尔奖是基于天文观测成果的,其中6项出自射电望远镜。因此,“超级天眼”将有望协助中国科学家冲击诺贝尔奖。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主持建设FAST项目的周期长达22年,贵州省地矿局111地质队为项目建设提供选址、勘察、监理、监测等全过程的地质服务,以重要的地质科技支撑......
更多的科学成果,最大范围和限度地共享利用这些成果资料,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全国地质资料馆)联合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国家天文台、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地质科学院、吉林大学、山东大学PDS行星数据实验室,将我国探月计划所获取的月球地形地貌、岩层、土壤、资源......
采提供重要装备保障。 基础研究、应用研究百花竞放 “看”到纳赫兹引力波:打开人类探索宇宙的新窗口 6月29日,由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等单位科研人员组成的中国脉冲星测时阵(CPTA)研究团队,利用中国天眼FAST——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独立找到了纳赫兹引力波存在的关......
研究集体”中做出的重要贡献。殷跃平研究员是FAST工程研究集体中唯一的中国科学院院外获奖专家。 在2006至2012年间,殷跃平研究员被国家天文台特聘为FAST观测台址建设地质专家,在“中国天眼”总工程师兼首席科学家南仁东研究员的带领下,主持解决了FAST观测台址所在的大窝凼巨型洼地......
到现在的演变历史。 2015年3月13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肖龙教授及其团队成员和澳门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等单位的研究人员利用探测数据,在国际上首次剖析了“嫦娥三号”着陆区浅层结构特性及其地质演化历史,揭示了巡视区地质特征,相关成果以......
刊登了我国“嫦娥三号”探月工程的最新探测成果。这项成果由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肖龙教授团队、澳门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电子所和中科院国家天文台等单位共同完成。这是我国嫦娥探月工程实施以来,首次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上发表的科学成果,展示了我国在载荷研制、工程实施、数据处理和......
毕业于北京地质学院。1961年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研究生毕业。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国家天文台高级顾问。 参加和负责我国地下核试验地质综合研究。提出铁陨石成因假说、吉林陨石的形成演化模式与多阶段宇宙线照射历史理论和地质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