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1月13日 星期三

首页 > 工作动态 > 直属单位

中国首幅月球地质图编制完成

来源:国土资源报 作者:郭 戈 韩坤英 发布时间:2012-07-02
  我国首幅月球地质图——《1:250万虹湾幅月球地质图》近日由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全面编制完成。

  该项目由国家“863计划”《绕月探测工程科学数据应用与研究》项目子课题《月球数字地质编图综合研究》资助,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承担,携手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国土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等单位共同完成。

  项目负责人丁孝忠研究员介绍,项目组以我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获得的嫦娥1号CCD影像数据、干涉成像光谱仪数据和数字高程模型资料等为基础,应用ArcGIS地理信息系统编制了我国第一幅地外天体地质图,并建立了1:250万虹湾幅月球地质图数据库。据悉,图件的编制与研究范围位于月球正面的西北部地区:西经60°-0°,北纬30°-65°,图内包括虹湾、雨海、风暴洋、露湾、冷海等月海平原区,主要山脉有虹湾西北部的侏罗山脉、东部的阿尔卑斯山脉等,大型撞击坑主要有柏拉图、哈帕鲁斯、夏普、梅兰、比安基尔、索思、J·赫舍尔、丰特内勒等月坑。

  项目组选择月球典型地区——虹湾—雨海地区为中心,通过对构造单元划分、岩石类型、地层单元、年代学和月球演化历史的集成研究和分析总结,获得系列研究成果:

  ——系统划分了月球撞击坑类型。依据月坑的形态特征、充填物的多少和保留的程度等,划分为碗形月坑、中央峰月坑、多环月坑、辐射型月坑、充填月坑、残缺月坑、残余月坑等7种类型和11个亚类。

  ——将月球撞击坑堆积物系统划分为6种类型9个堆积岩组:中央峰堆积岩组、中心堆积岩组、断块堆积岩组、堤状堆积岩组、细砾堆积岩组、辐射纹堆积岩组、坑内堆积岩组、坑外堆积岩组、月坑堆积岩组。

  ——根据二氧化钛的含量、分布及影像特征,将月海、月陆玄武岩划分为:高钛玄武岩,形成于爱拉托逊纪;中钛玄武岩,形成于晚雨海纪;低钛玄武岩,形成于早雨海纪。

  ——依据研究区断裂构造特征、空间分布的地貌及岩石类型,本图幅范围划分为三个构造区带:月海平原区域断裂分布区,月陆山地丘陵区域断裂分布区,月陆高原斜长岩月坑堆积区域断裂分布区。其中的断裂构造包括了月海区域喷溢断裂、月坑堆积岩区域断裂、月陆区域断裂、月坑断裂系统4种基本类型,月坑断裂系可进一步划分出3个亚类,即:月坑环形断裂、月坑内弧形断裂、月坑龟裂断裂。

  “项目的研究区是未来嫦娥3号登月的预选着陆区,研究区内曾经发生了从前雨海纪、雨海纪、爱拉托逊纪至哥白尼纪多期地质事件,比较典型地反映了月球地质演化历史,图件的编制将为嫦娥3号探月工程提供辅助信息。”丁孝忠表示,“本次工作在综合研究与地质编图和数据库建设的基础上,探索制定了有关月球地质编图流程、技术规范和标准,为我国下一步应用嫦娥2号数据开展‘全月球地质图’编制,以及未来其他天体的综合研究与地质编图工作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