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全 站  |  新闻  |  通知公告  |  重大计划  |  工作动态  |  队伍建设  |  关于我们  |  互动  |  图 片  |  视 频 查询到516条相关结果,系统用时0.058秒。

查询时间:时间不限

  • 时间范围


查询范围:标题+正文

排序方式:按相关度排序

相关搜索

检索范围:
  1. 力学所成功举办2014年度学术成果交流会

    的积极响应,进一步激发了我所科研人员的工作热情,拓宽了大家的思想认识。我所15位科研人员汇报了我所在华北克拉通元古代成矿作用,华南中生代构造变革与岩浆作用,青藏高原隆升对构造、气候、成矿、含油气盆地改造和地质灾害效应影响,极地地质研究以及地应力测试技术在能源勘探、......

    https://www.cgs.gov.cn/gzdt/zsdw/201603/t20160309_298751.html    发布时间:2015.02.15 10:28:45
  2. 地质找矿吉林版:“产学研”共谋

    研讨”的分量,同时体现了“产学研”的结合,有放手大干一场的预兆。  吉林省位于西伯利亚古板块与华北古板块之间的中亚造山带的东端,中生代以来,又卷入了滨太平洋大陆边缘造山运动。此阶段是吉林省最重要的成矿阶段,已发现了贵金属-多金属成矿系列,像海沟金矿、夹皮沟金矿、大......

    https://www.cgs.gov.cn/xwl/ddyw/201603/t20160309_278453.html    发布时间:2011.08.15 10:23:07
  3. 我国丰富的古生物化石资源

    括大量完整、精美的珍稀海生爬行动物和海百合化石,并伴有鱼类、菊花类、双壳类和腕足类等多类古生物化石。   关岭古生物化石群在探讨中生代海生爬行动物演化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海生爬行动物在三叠纪时期开始早期的演化和对水生生活的真正适应,在侏罗纪和白垩纪时期成为海洋中的霸......

    https://www.cgs.gov.cn/xwl/ddyw/201603/t20160309_276994.html    发布时间:2010.08.27 13:21:41
  4. 颜丹平:不拘一格塑人才

    前人对龙门山构造带的复原研究受到现今山脉走向和结构的影响,有的结论并不准确。颜丹平经过详细的构造解析和复原发现,龙门山构造带在中生代完全不是这个格局。“那时基本上是一个东西向的前陆逆冲构造带,当时的四川盆地可能比现在大很多。这个结论如果合理的话,则需要重新认识......

    https://www.cgs.gov.cn/gzdt/dzhy/201603/t20160309_287256.html    发布时间:2014.04.24 13:43:59
  5. “十大杰出青年”各单位推荐青年事迹材料(二)

    工作。2008-2012年期间,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华北地块北缘中段奥陶纪-泥盆纪大陆边缘性质与构造岩浆演化、华北克拉通北缘早中生代岩石圈伸展作用的构造学与岩石学限定及意义),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2项(阴山-燕山纬向带构造演化、华北克拉通北部中元......

    https://www.cgs.gov.cn/ddztt/jqthd/zgdzdc_1/qnsj/201603/t20160309_293702.html    发布时间:2013.05.17 15:30:00
  6. 抗战遗迹:兵马司9号

    持下,位于丰盛胡同3号(现兵马司胡同6号)的北平分馆设有地层、金属矿产、地质构造等14个陈列室、数千件标本,颇具规模;其中的古生代和中生代陈列室,陈列有自寒武纪至白垩纪各个时期的各种化石,如寒武纪的三叶虫、奥陶纪的首足类化石,泥盆纪的珊瑚、侏罗纪的植物化石,都是极完......

    https://www.cgs.gov.cn/gzdt/dzhy/201603/t20160309_302484.html    发布时间:2015.09.01 14:10:54
  7. 寻找战略新区须深入理解地球深部过程

    的复杂性与特殊性,及其导致的中国成矿作用的复杂性和特殊性。中国地处世界三大构造域的复合部位,经历众多离散陆块多期聚合拼贴过程,在中生代、新生代遭受改造与活化,岩石圈结构异常复杂、不同深部过程多期叠加复合,导致成矿金属选择性地巨量堆积,形成金属成矿省和巨型成矿带,......

    https://www.cgs.gov.cn/xwl/ddyw/201703/t20170327_425517.html    发布时间:2017.03.27 09:57:00
  8. 地质力学所赴美国参加第三届东亚与北美显生宙陆内构造与岩浆作用对比研讨会

      为进一步理解北美西部中生代地质演化过程,强化在有关领域的合作交流,应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地球、行星与空间学院尹安教授邀请,2019年6月16日—8月16日,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力学研究所王宗秀研究员、刘晓春研究员、陈虹副研究员、李春麟助理研究员......

    https://www.cgs.gov.cn/gzdt/zsdw/201909/t20190916_494125.html    发布时间:2019.09.16 17:11:00
  9. 大兴安岭东南段深部三维电性结构特征取得新认识

    电性结构,取得三点认识:   一是大兴安岭中下地壳至上地幔存在近南北向的高导异常带,反映了一种岩石圈尺度的伸展构造,推断其可能与中生代古太平洋板块俯冲前缘诱发的区域性地幔流有关。二是明确研究区中生代岩浆热液矿床的形成与软流圈物质上涌有关。三是确认南北向电性异常带对......

    https://www.cgs.gov.cn/gzdt/zsdw/202506/t20250612_790776.html    发布时间:2025.06.05 14:36:00
  10. 地质所关于造山带活化的控制因素研究取得新进展

    出了板块边缘汇聚产生的应力传递、俯冲带长期俯冲引起的上覆板块弱化以及陆内先存薄弱带共同控制造山带的活化,并主导了中亚造山带南缘在中生代陆内演化阶段的变形特征与运动学过程,这对认识造山带的陆内演化趋向于固化还是活化具有重要意义,具体如下:   图1 研究区大地构造位置......

    https://www.cgs.gov.cn/gzdt/zsdw/202505/t20250520_788376.html    发布时间:2025.05.20 08:35:00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