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灾害防治工作研讨会了解到,今年起,我国将在3年内投资3600万元,对地质灾害易发的新疆昆仑山北麓开展地质灾害系统调查,通过成灾模式研究、灾害危险性评估和实时监控,提高当地对地质灾害的预警和防范能力。 国土资源部副部长汪民在研讨会上表示,为研究总结叶城“7·6”泥......
安全科技发展。一、引入高新技术,研制地质调查安全保障技术平台 2011年,郑宝锋作为项目负责人组织实施“地质调查安全生产远程监控系统研究与示范”项目。项目启动后,郑宝锋意识到自己是安全工作新兵,自身安全专业知识和经验不足,为了尽快熟悉业务知识,他认真查阅相关资料,......
资源调查航次及中国大洋第32航次出发的日子。 简短的欢送仪式就在码头上举行,没有鲜花和地毯,只有中国地质调查局和中国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协会送来的殷切祝福和慰问,以及科考队员和船员家属们的不舍之情。 36岁的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高级工程师韦振权是第一次随“海洋六......
探开采深度已达2500米至4000米,而我国大多小于500米。”地球深部蕴藏了绝大部分的资源和能源,是维系万物生存的物质和能量基础。有学者研究认为,如果我国固体矿产勘查深度达到2000米,探明的资源储量可以在现有基础上翻一番。另外,我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不足,与号称的“地上地下......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以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精神为指导,回顾总结“十二五”国土资源科技创新工作,研究谋划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土资源领域科技创新的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部署推动国土资源科技创新工作更上新台阶。 ......
我们提出了现实课题,如何将“三深一土”目标与当前的找矿、地调等常规目标密切结合,如何在更好发挥社会应用效果的同时又不忽略地学基础研究,如何在强调成果转化的同时夯实专业技术基础?这些问题都不能再忽视。 就如何实施好深地探测战略,如何实现成为“领跑者”、进入“无......
作任务。 李强 岩溶地质研究所 李强,男,1978年出生,博士,副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岩溶生物地球化学与地质生物学研究,现任岩溶地质研究所岩溶动力学研究室副主任、广西地质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副主任。曾先后入选Marie Curie Fellowship、中国地质调查局“百......
吃苦在前,把每一项工作当作自己业务提高的起点,严格要求自己,踏踏实实、勤于钻研。她经常利用周末和晚上的休息时间,在办公室里潜心研究工作,因为她深深知道只有知识的不断更新,创新思维的不断发展才能将研究推进到一个更新更高的阶段。在这样的工作学习劲头下,她很快完成......
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965年毕业于北京地质学院地质系区域地质测量及找矿专业。长期从事区域地质、大地构造、新构造、区域成矿学研究,是我国考察过青藏高原和中国西部各大山系的少数地质学家之一,致力于青藏高原区域地质和东特提斯地质构造形成演化模式研究。 年过七旬......
地区发现了油页岩,成为我国发现的最大规模的海相油页岩成矿带。他提出的沉积环境、古地理特征对油页岩的控制理论,填补了我国海相油页岩研究的“空白”。他负责组织的 “羌塘盆地天然气水合物资源勘查”等项目,已被列为中国地质调查局 “十二五”重点工作,他本人则获得中国第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