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六号”初体验
来源:国土资源报
作者:李 响
发布时间:2014-06-05
5月28日从位于东莞的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码头出发,50个小时后,“海洋六号”已经穿越了巴士海峡。
巴士海峡是西北太平洋著名的大浪区之一。尽管天气还不错,风浪看起来并不很大,但不少人还是产生了轻微的晕船反应。记者的晕船反应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强烈,只是头有些沉,于是拿起笔开始记录……
分别!分别!
分别通常是痛苦的,但这次有点例外。
5月28日,是“海洋六号”执行中国地质调查局深海资源调查航次及中国大洋第32航次出发的日子。
简短的欢送仪式就在码头上举行,没有鲜花和地毯,只有中国地质调查局和中国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协会送来的殷切祝福和慰问,以及科考队员和船员家属们的不舍之情。
36岁的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高级工程师韦振权是第一次随“海洋六号”出海。这天,一家人特意早早就来到船上,在食堂里一起吃了顿早饭,拍了几张全家福。
汽笛长鸣,缆绳解开,船头预先挂起的“大地红”噼里啪啦地爆燃,“海洋六号”慢慢驶离码头。此时此刻,每个“海洋六号”人心中都有一份不舍的亲情。
这份亲情,是所有人远行中的念想儿,更是他们为建设海洋强国贡献力量的不竭动力。这份亲情,也正成了不舍的注脚——正像“海洋六号”上挂的横幅所说的那样:“走向深海大洋,建设海洋强国。”大洋深处的资源正等着我们,那里才是真正需要“海洋六号”的地方。
安全!安全!
按计划,第一个工区距离码头4200公里,“海洋六号”即便以十四五节的速度全速前进,到达目的地至少也要一个星期。这段走航期,科考人员并没有太多的科考任务,但“海洋六号”并没有闲下来,临时党委进行了周密安排,办专题讲座、进行设备检修、搞安全演练,为即将到来的艰苦工作积极备战。
安全,是这段时间记者在船上听到最多的话题——临时党委的扩大会,全船人员的动员大会,调查组的技术会议,都着重强调了这一点。
出发5个小时左右,“海洋六号”停在了锚地进行短暂休整。此间出现的摇晃,已经让一些人出现了晕船反应。下午5时多,大多数人或在房间内休息,或在整理物品。突然,警笛鸣响,七短一长。“这是逃生警报。”因为上船前曾接受过安全培训,登船后三副也给我们专门讲过,所以即便是“菜鸟”,我们也知道这个警报的含义。
“这么倒霉,还没走远就出事,要弃船?”记者心里狐疑,但也不敢怠慢,赶紧穿上救生衣,带上安全帽,往约定的逃生地点——四楼右侧船舷上跑。2分钟内,大部分人就位。艇长点名后,发现还是有个别人跑错了集合地点。
艇长点评后,大家才知道这是一次没有提前通知的演练。
回到房间,抓紧时间休息、整理物品。谁知没过一会儿,警报再次响起,这次是乱钟连放一分钟——火警。随后,大喇叭里,传来了船长蓝明华急促的声音:“机舱着火,请大家火速赶往餐厅集合。”
同样是在2分钟内,调查部所有人员在餐厅内集合完毕,而探火队的水手何能清和机工钟伟强此时已经穿好了笨重的防护服,带好了呼吸器,开始到机舱探查火情……
没错,这仍是一次演练,仍然事先没有通知。
出航第一天就连续搞了两次突击演练,足以看出“海洋六号”对安全尤其是消防安全的重视。这在餐厅内张贴的《消防应变岗位职责》上,也看得出来——船长蓝明华是总指挥,所有28名船员分为消防队、探火队、隔离队、救护队,分工之细,令人叹服。
但这一切都是为全船人员的安全考虑。正如蓝明华在演练后的总结中所说的那样:“安全是第一位的。没了安全,就没了一切。我们不怕在演练中发现问题,现在还有时间来改正。”
WiFi!WiFi!
“海洋六号”是目前世界上第一艘配置较完善的综合调查船,不仅科考设备先进完备,生活起来也非常舒适——房间按照宾馆标准打造,各种生活设施一应俱全,甚至连洗衣房、健身房、桑拿房、乒乓球室都有。
尽管如此,对占绝大多数的年轻人来讲,WiFi也许更加重要。
其实,从第二天还没出巴士海峡开始,记者手机上的两个通信卡信号开始集体“打叉”。通常,这便是与世隔绝的信号。幸好,在“海洋六号”执行任务的第四个年头,通过卫星传输的WiFi信号实现了无限覆盖,全船人员都可以和陆地上一样,用QQ或者微信和家人、朋友实时交流。
一天晚上,记者看到很多人聚集在四楼的走廊里拿着手机低头不语,其中就包括吕文超。身为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工程师的吕文超也是第一次跟“海洋六号”远航。
“你们在干什么?”记者好奇。
“你不知道吗?我们在蹭WiFi信号。”
原来,“海洋六号”本来计划在三楼的餐厅和五楼的会议室安装两个无线路由器,结果三楼的正在调试,住在三楼的兄弟们只好先在四、五楼蹭信号了。
“听说去年‘海洋六号’有了直拨电话,也有网络,但只能一天定时发两次电子邮件,非常不方便。今年有了WiFi信号,我们和陆地上的实时联系才真正建立起来。在海上工作这么长时间,终于不会有与世隔绝的感觉了。”吕文超告诉记者。
等船上的WiFi信号全部调试完毕,大家在工作之余可以尽情上网,与亲人聊天。“没了惦记,干起活来,也更有劲儿了。”吕文超说起话来直来直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