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全 站  |  新闻  |  通知公告  |  重大计划  |  工作动态  |  队伍建设  |  关于我们  |  互动  |  图 片  |  视 频 查询到12条相关结果,系统用时0.011秒。

查询时间:时间不限

  • 时间范围


查询范围:标题+正文

排序方式:按相关度排序

相关搜索

检索范围:
  1. 岩溶所获批三项岩溶碳循环与碳中和相关专利

    和管理方法和系统》(专利号:ZL 202310913281.9)获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   《一种水-气界面CO2通量的测算系统和方法》主要适用于野外岩溶水体水-气界面CO2通量连续监测;《一种水中六氟化硫气体浓度监测设备》主要适用于野外高频率在线监测水中SF6浓度。这两个专利能够显著提升岩溶......

    https://www.cgs.gov.cn/gzdt/zsdw/202408/t20240828_770492.html    发布时间:2024.08.28 10:36:00
  2. 西南峰丛洼地型地下河系统水文过程研究取得新进展

    变化而变化,基于电导率和水位变化曲线间的动态数学关系,计算得出基质的电导率值大于200 μS/cm,管道水的电导率值小于100 μS/cm,利用岩溶水体电导率的动态变化特征,可用于评估复杂岩溶含水系统的水资源量,在复杂岩溶地貌区水文地质研究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国......

    https://www.cgs.gov.cn/gzdt/zsdw/202404/t20240402_756517.html    发布时间:2024.03.29 09:33:00
  3. 岩溶所“一种实时在线监测水生植物岩溶碳汇效应的方法”获国家发明专利

    了水生植物岩溶碳汇研究领域的新思路,推动了岩溶生态系统碳循环研究的发展。针对水生植物光合作用的特点,通过对光合作用密切相关的溶解氧为监测指标,利用光合作用方程式,计算水生植物光合作用对岩溶水体中无机碳的固定量,实现对水生植物岩溶碳汇效应的准确、实时在线监测。   ......

    https://www.cgs.gov.cn/gzdt/zsdw/201802/t20180205_450747.html    发布时间:2018.02.05 09:01:00
  4. 相遇相知,谱写共同发展优美乐章

    供科学依据;研制传统水文地质方法与环境同位素技术相结合的新方法,为评价华北平原地下水系统对强烈开采的响应提供了手段;借鉴研究检测岩溶水体有机污染物的生物指标与监测技术,拓展了水污染监测范围;针对三峡水库、高铁、地铁等工程区地表形变的精细监测,研究高分辨率星载干涉SA......

    https://www.cgs.gov.cn/ddztt/kydh/2017kydh/mtbb/201709/t20170925_440365.html    发布时间:2017.09.25 13:53:00
  5. 岩溶区水体水气界面二氧化碳交换通量研究取得新进展

    溶区而言,传统观点认为碳酸盐岩溶解吸收的大气二氧化碳,又会通过碳酸盐岩沉积导致二氧化碳又返回大气中,因此其形成的碳汇不稳定,因而岩溶水体水气界面二氧化碳交换通量研究成为岩溶作用碳循环研究的重要内容,也是定量评价流域岩溶碳汇效应的关键。   针对上述科学问题,在国家自......

    https://www.cgs.gov.cn/gzdt/zsdw/201707/t20170731_436543.html    发布时间:2017.07.31 10:22:00
  6. 岩溶所荣获2项广西科学技术奖

    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及环境效应关键科学问题,以我国西南典型岩溶流域为研究区,开展多学科交叉研究:揭示了水生光合碳泵效应调控岩溶水体碳、氮循环的机制、过程及通量,发现了岩溶区植被的正向演替具有显著促进岩溶碳汇的作用,揭示了岩溶区退耕还林有利于土壤无机氮保持能力......

    https://www.cgs.gov.cn/gzdt/zsdw/202205/t20220525_700731.html    发布时间:2022.05.25 08:51:00
  7. 岩溶区水体水气界面碳循环研究取得新进展

    果对于岩溶区溪流中沉水植物可以稳定碳酸盐岩风化作用的碳具有重要意义。   上述研究成果,强调了水生光合作用和碳酸盐缓冲体系在抑制岩溶水体中二氧化碳脱气方面的重要性,定量评估了具有高度时空异质性的水体二氧化碳交换通量,强调了要准确评估岩溶水体水气界面二氧化碳交换通量和......

    https://www.cgs.gov.cn/gzdt/zsdw/201908/t20190829_492746.html    发布时间:2019.08.29 17:16:00
  8. 好氧不产氧光合细菌对岩溶水体有机碳的贡献得到证实

    在广西桂林毛村地下河江流域和桂林五里峡水库,利用高通量测序和荧光定量PCR技术,结合传统水化学特征,首次揭示了好氧不产氧光合细菌对岩溶水体有机碳的贡献。相关成果分别发布于《岩矿测试》和《FEMS Microbiology Ecology》上。   传统观点认为:岩溶水生植物光合固定溶解无机碳产......

    https://www.cgs.gov.cn/xwl/cgkx/201705/t20170518_429823.html    发布时间:2017.05.18 08:38:00
  9. 广西岩溶动力学重点实验室在中德国际合作方面取得成果

    碳同位素分馏效应”的资助下,广西岩溶动力学重点实验室与德国美因茨大学Werner E.G. Müller研究团队进行了密切合作,并在利用生物诊断岩溶水体污染以及植物碳酸酐酶在调节岩溶碳循环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    其中《Potential biological role of laccase from the sp......

    https://www.cgs.gov.cn/xwl/gjhz/201603/t20160309_285851.html    发布时间:2014.10.28 10:50:25
  10. “中国地质碳汇潜力研究”取得重要成果

    能够改良土壤性能,而且可大大提高土壤的碳汇潜力。 6.通过对岩溶区小球藻与非岩溶区小球藻实验对比发现,岩溶区小球藻碳汇潜力更大,对岩溶水体中HCO3-利用率更高。岩溶区小球藻能将岩溶水体中40.625%的HCO3-利用转化为有机物,从而由岩石圈进入到生物圈被固定。而对于非岩溶区小球藻......

    https://www.cgs.gov.cn/xwl/cgkx/201603/t20160309_279253.html    发布时间:2012.08.01 14:55: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