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1月13日 星期三

首页 > 新闻类 > 成果快讯

“中国地质碳汇潜力研究”取得重要成果

来源:岩溶所 作者:苏橹萱 发布时间:2012-08-01

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组织实施的地调计划项目“中国地质碳汇潜力研究”2012年上半年获得重要成果。该项目正确认识和评估了我国岩溶碳汇、土壤碳汇和矿物碳汇的作用及其与人类活动和全球变化的关系,对于提高我国政府在国际上应对全球变化和碳减排话语权具有重要作用。

1.由于农业耕作水平的提高,我国华北、华东、华中农田土壤起到了土壤碳汇的作用。这不仅对土壤肥力的保持和提高,保证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对于利用土壤固碳应对全球变化具有积极意义。

2.现有资料显示,我国土壤最大的碳源在东北平原区,但其构成原因超过一半是由于气候变化造成的,只有45%归因于人为的土地利用变化,同时该区的农用地的耕作水平的提高大体上抵消了人为土地利用变化造成的碳源。

3.调查结果显示,长江、黄河和珠江水系上游土壤有机碳明显减少,这可能是由于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的造成的,尽管这种土壤碳的空间移动不一定形成碳源,但是,我国从政策上还应该注意这些地区的水土保持问题。

4.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岩溶碳汇的影响很大,从石漠化到灌丛到次生林地,由岩溶作用产生的碳汇可增加2到8倍。从耕地演化到次生林地,由岩溶作用产生的碳汇可提高5.71-7.02 t/km2.a。因此,我国西南大范围的岩溶石漠化综合治理将成为全球二氧化碳减排重要的增汇行动。

5.我国岩溶地区土壤的溶解有机碳含量是酸性土的五分之一,每公顷土壤添加50吨污泥,6个月后每公斤土壤中有机碳平均可增加1.7克。用污泥改良岩溶土壤,不但能够改良土壤性能,而且可大大提高土壤的碳汇潜力。

6.通过对岩溶区小球藻与非岩溶区小球藻实验对比发现,岩溶区小球藻碳汇潜力更大,对岩溶水体中HCO3-利用率更高。岩溶区小球藻能将岩溶水体中40.625%的HCO3-利用转化为有机物,从而由岩石圈进入到生物圈被固定。而对于非岩溶区小球藻则将10.977%的HCO3-吸收利用后以胞外CaCO3的形式重新返回到岩石圈;29.648%的HCO3-转化为有机物进入到生态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