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有效遏制西南岩溶石漠化发生,我国实施了一系列退耕还林还草、人工造林等工程,极大地促进了石漠化治理,但目前仍存在植被恢复缓慢问题。石漠化恢复取决于土壤生物和植被重建,而这些过程易受到土壤养分的限制。土壤微生物调控着陆地生态系统中养分元素的循环。当土壤养分亏缺时......
壤氮循环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期刊《Geoderma》。 为有效遏制西南岩溶石漠化发生,我国实施了退耕还林还草、人工造林等生态工程,极大地促进了石漠化治理,但仍面临植被恢复缓慢等问题。研究发现,较低的土壤氮有效性是制约石漠化区植被恢复的关键因子,然而......
来,国土资源部在该乡成功实施了1000平方千米的峰丛洼地石漠化综合治理示范区,根据当地的地质地貌的实际情况,封山育林约300 平方千米,人工造林100平方千米,植被覆盖率由2001年10%提高到现在的70%,每年可利用岩溶地下水资源1万多立方米。结合土地整理、土壤改良和坡改梯水保工程,......
林、武夷山等第一批国家公园,保护面积达23万平方公里,涵盖近30%的陆域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种类。我国科学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人工造林规模世界第一,森林覆盖率达到24.02%、森林蓄积量达到194.93亿立方米,近十年全球增加的森林面积1/4来自我国;全国草地面积39.64亿亩,划定......
天然牧草地占草地总面积的比例实现四连增。2022年,造林任务首次实现带位置上报、带图斑下达。全年共完成造林面积383.0万公顷,其中,人工造林面积120.1万公顷,占全年造林面积的31.4%;种草改良面积321.4万公顷,其中,人工种草面积120.4万公顷,草原改良面积201.0万公顷。 服务......
记者日前从第三次中国—中东欧国家林业合作高级别会议上获悉:2020年,我国共完成人工造林和森林修复677万公顷;截至目前,全国森林面积达2.2亿公顷,森林覆盖率达23.04%,森林蓄积量175.6亿立方米。 据了解,中国—中东欧国家林业合作协调机制于2016年5月启动,在政策对话、......
析,因地制宜确定目标任务,从过去单纯追求数量向量质并重、质量优先转变。”他说,从2021年起,将科学确定全国营造林任务总量,适当降低人工造林比重,加大封山育林和退化林修复比重,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加大灌草比重,并全面实行造林绿化任务直达到县、落地上图精细化管理。 此外,......
形式进入水体,其中50%在水生植物光合作用下转化为有机碳,并在水体底部发生沉积而固定。典型试验示范结果显示,石漠化综合治理措施中的人工造林7年,增加碳汇8.77 吨/平方公里•年;土壤改良9年后,碳汇增加2.86吨/平方公里•年。 岩溶地质碳循环过程,短时间尺度可产生可观碳汇通......
“此外,还应尽快启动实施一批生态工程,尽快启动实施一批重大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通过天然林保护、草原生态治理、退牧还草、退耕还林、封山育林、人工造林、地质气象灾害和病虫害防治等一批重大生态恢复与综合治理工程,有效改善生态环境、切实遏制生态恶化的趋势。”王福耀说。......
关规划,先后制定了加强农牧区、矿产业等环境保护工作意见。实施了天然林保护、自然保护区建设、退牧还草等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工程,完成人工造林172万亩、封山育林449万亩,对6841万亩天然草场实施了退牧还草,治理沙化土地面积64万亩、水土流失面积8.85万公顷,建设沼气20余万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