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全 站  |  新闻  |  通知公告  |  重大计划  |  工作动态  |  队伍建设  |  关于我们  |  互动  |  图 片  |  视 频 查询到8条相关结果,系统用时0.009秒。

查询时间:时间不限

  • 时间范围


查询范围:标题+正文

排序方式:按相关度排序

检索范围:

    受台风“格美”影响,湖南省郴州市资兴市近日遭遇特大暴雨,局部地区受灾严重,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受到严重威胁。中国地质调查局长沙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中心(简称“长沙中心”)党委迅速响应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关于做好资兴市地质灾害防御部署安排,抽调16名技术人员组建应急小分队,与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和湖南省有关单位的专家一道,第一时间赶赴资兴市,全面展开地质灾害应急调查核查工作。

    以人为本 迅速响应

    8月2日中午,调查人员抵达资兴市后,立即与当地自然资源管理部门和相关地质灾害防御技术支撑单位进行会商研讨,共同研判灾情形势,制定了详细的工作方案,并明确了任务分工。

    灾区人民的困境时刻牵动着每个人的心。8月3日,天刚蒙蒙亮,调查人员便早早出发,挺进州门司镇和八面山瑶族乡等重灾区。沿途,救援车辆和物资输送车辆络绎不绝;各方救援力量和当地居民合力清淤,全力做好人员搜救、电力恢复和道路抢修等工作,现场气氛紧张而又凝重。

    守护生命 责任如山

    在燕窝村宝坑组,调查人员深入灾民家中,详细了解受灾情况。一位村民用手比画着激动地说道:“从没见过这么大的雨,3分钟水面涨了3米,农田全被淹了,我那房子也被淹了。”在问及目前生产生活情况时,一位60岁左右的村民表示,虽然天灾无情,但我们有信心重建家园。

    在州门司镇燕窝村上边冲组,调查人员穿着雨鞋,踉踉跄跄地行走在田间地头。由于道路被冲毁,挡住去受灾点的路,加上河水湍急,虽然危险,但他们来不及多想,为了尽快摸清灾情,他们捡来两根杉木搭建起一座简易木桥,义无反顾地走了上去。

    在州门司镇杨公塘村塘尾组,调查人员只能徒步前往受灾点。他们顶烈日、冒酷暑,浅一脚深一脚地在淤泥中艰难前行,3公里的路程走了将近3个小时。当他们风尘仆仆地赶到受灾点时,两人衣服全部湿透了,又累又渴又饿,但他们忍饥挨饿,抓紧投入应急调查核查工作当中。

     

    攀悬崖赶赴受灾点

    8月4日,调查人员来到州门司镇鸡公垅村车下垅组一处受灾点开展应急调查核查,村民热情地给大家端茶倒水。“这间土坯房全冲垮了,是哪天发生的事?”调查人员询问道,村民一五一十地向调查人员介绍灾害发生的情形、家中受损情况等。在州门司镇烟坪村郭塘坪组,一位成功从滑坡中紧急避险的退伍老兵激动地说道:“7月27日5时40分左右,当时天气很不好,我就感觉不对劲,赶紧起床往外面跑,没一会‘轰’的一声巨响,身后的房子全塌了。”

    简单地吃点面包和八宝粥后,调查人员驱车前往位于羊史坑组的受灾点。

     

    复盘灾害发生情形

     

    无人机航拍圈定受灾区域

    在州门司镇烟坪村老屋头组一处受灾点,调查人员向村民详细了解灾情信息,复盘灾害发生情形,将受灾情况等数据一一登记。负责数据记录的长沙中心调查人员详细询问灾害发生时的情况,并逐项填写数据。调查人员反复查看滑坡周边地形,并抓起一把土揉搓,确定土壤松散程度,还拿出卷尺测量粒径大小。此外,调查人员还通过实地踏勘和无人机航拍等方式划定受灾点区域,调查受灾点的地质环境背景,估算滑坡方量,并从时间、空间尺度上,对比分析地形条件、切坡活动以及降雨因素对灾害的影响,分析致灾成因机理和发展趋势,提出应急防治措施,为灾后重建提供基础数据支撑。

    心中大爱 温暖人心

    在即将离开受灾点时,调查人员鼓励村民:“困难只是暂时的,明天一定会更好。”同时,也不忘叮嘱村民做好灾害防御:“千万不能掉以轻心,要密切关注天气预报,分析研判当地汛情发展变化,及时做好自身安全防范,想方设法避免二次灾害发生。”村民坚持要把家里种的西瓜拿出来分给大家吃,在被调查人员拒绝后,他深情地说道:“有你们,有各方人员帮助我们共渡难关,有这么好的政府,我们有信心战胜灾难。”

    截至8月15日,调查人员已完成56处受灾点调查核查工作。目前,此项工作仍在进行中。

    心中有大爱,脚下有力量。长沙中心牢记“为国找矿、为民造福”的铮铮誓言。连日来,长沙中心白天奋战在灾区开展调查核查,晚上加班加点处理数据,以实际行动和专业技术,为保障灾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贡献着地质人的一份力量。 

     
     
     
     
    心中有大爱 脚下有力量

    6月16日,正值“全国安全宣传咨询日”,中国地质科学院勘探技术研究所(以下简称“勘探技术所”)聚焦“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畅通生命通道”主题,在院区小广场组织开展了“送你一把‘安全扇’”活动。

    团扇正面是安全生产月主题,背面是生命通道、消防器材使用方法、燃气安全、电动车安全知识,特色鲜明,有吸引力。活动当天早上8点,初夏的骄阳已暖化院区每个角落,锻炼、买菜、遛弯的居民络绎不绝。每当有人路过时,咨询人员都会热情地递上一把“安全扇”和一张宣传单,提醒大家在乘凉的同时,加强安全小知识学习,做好日常用电、用气等安全,引导大家做好自身安全第一责任人。

    一位阿姨不停夸赞,“这扇子挺好,既可以乘凉,还可以学安全知识,必须给我家孩子多用用/多学学”。

    勘探技术所表示,今后将进一步创新安全宣传形式,为广大职工和住户提供更加丰富实用的安全知识,进一步提升大家的安全意识,共同打造畅通的安全生命通道。

     

     
    勘探技术所开展送你一把“安全扇”活动

    6月13日至19日,2019年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在杭州举办,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所属的自然资源实物地质资料中心与勘探技术研究所联合展示了“松科二井”这一重大地质科技创新成果。实物资料中心“松科二井”岩心认知VR体验产品在活动周期间获得了大量关注。

    活动周期间,“松科二井”VR产品吸引了专家、学生、市民的关注,体验VR产品的观众络绎不绝。观众只要一戴上头盔,在虚拟世界中来到地下7千米的深度,了解到地下的地质信息,感受到地质科学的神奇魅力,纷纷表示赞叹。同时,工作人员热情地给予讲解,结合“松科二井”实物岩心以及宣传资料,观众们有了更加深刻地认识。

    通过“松科二井”VR产品以及实物岩心的展览展示,有力宣传了“松科二井”这一重大地质科技创新,提高了地质调查事业的公众关注度。实物资料中心将继续发挥创业创新精神,利用新技术新方法创新服务方式,开发新型服务产品,为社会提供更优质的实物地质资料服务。

     

    “松科二井”VR产品精彩亮相全国双创活动周

    今年的天气,格外的闷热。五月的廊坊,已经是骄阳似火。然而还有比这天气更火热的,那就是在廊坊隆重召开的“2018年中国图书馆年会——中国图书馆学会年会·中国图书馆展览会”。主会场座无虚席,展厅间人头攒动,3000余位中外业界嘉宾、专家学者和工作者参加了我国图书馆界层次最高、规模最大的行业盛会,无不宣誓着全面阅读的新气象。

    设计新颖的展台

    今年的年会中,中国地质调查局地学文献中心作为受邀单位,策划并主办了“需求驱动下专业图情机构服务创新与实践”学术会议。

    “当前,有关地质勘查的行业法规、政策正在或将进行调整和修改,地质工作结构特别是产业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新的背景形势催生了新的需求,作为专业的图情机构,我们如何创新实践,来提供更多有效的服务?这需要我们与更多的专业图情机构进行交流,共同探讨。”相关负责人向中国矿业报记者阐述了论坛的初衷。

    论坛上,来自地学文献中心(中国地质图书馆)、国家农业图书馆等单位的6位专家作了主题发言,分享了专业图书馆在需求驱动下知识资源建设与服务、大数据应用、情报服务、服务实践等领域的管理实践与体会,探讨了专业图书馆信息服务模式的创新以及未来发展趋势,交流成熟、成功的案例。

    据了解,目前地学文献中心的主要业务分为地学文献融合与知识服务、地学情报研究与分析、地学科普与文化宣传、地质调查成果管理与研究等4个板块。相较于其他图情机构的主营业务,中国地质图书馆副馆长薛山顺着重介绍了地学科普与文化宣传、地质调查成果管理与研究这两个创新的服务形式。他表示,地学文献中心是中国地质调查局科普办公室所在地。近年来,他们通过网站建设、主题展览、科技讲座、科普大篷车等活动,对地质科学进行宣传和普及,为青少年、社会公众提供面向不同社会人群的地质科学宣传服务,不断提高地学知识和地质调查成果的公众认知度;在地质调查成果管理与研究方面,为中国地质调查局提供成果登记、奖励、出版物管理、成果评价等业务支撑;深入开展地质调查成果知识产权、科技成果管理与奖励、国内外成果管理现状等研究,并以多种形式开展地质调查成果信息传播及服务。新颖的报告内容赢得了现场的阵阵掌声,也为各地图书馆创新发展提供了参考。

    会议现场

    除了创新服务形式之外,在参与本次中国图书馆年会中,地学文献中心还有更深层的思考。在当今的社会环境中,人们的物质世界日益丰富、价值追求日益多元化。地质文化如何与时俱进,如何吸引社会公众的认同感,使之成为一种文化软实力,为现代地质调查事业发展提供遵循、指引与方向?

    “图书馆作为专业的文化输出节点,在地质文化传播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渠道之一。通过加强与专业图书馆的沟通,激活这些传播节点,使得地质文化可以得到更广泛的覆盖。”薛山顺向记者表示。

    这句话在中国图书馆年会现场也得到了印证。在“需求驱动下专业图情机构服务创新与实践”学术会议的交流讨论环节中,气氛热火朝天,俨然变成了一场圆桌会议,既有专业的图书馆负责人,又吸引了中国知网等学术媒体的目光。他们为地学文献中心在创新服务中的科普实践纷纷点赞,对报告中独特的地质文化内容兴致勃勃。

    这一情况在地学文献中心的展台上愈发明显。地学文献中心布置的展厅以其独特的风格、开放包容的外观、设计新颖的展台在众多展厅中脱颖而出,宣介中国地质调查局的职能定位和取得的成就,展现地质图书馆自1916年成立以来的丰富馆藏和厚重的历史、取得的丰硕成果、特色的创新服务,揭示图书馆由传统的业务逐步转型到情报研究、科普文化、成果管理等多个全新领域。修复的地质图籍、新颖的地质科普动画……展台中的地质文化元素吸引了络绎不绝的观众,他们当中既有普通的参观者,还有想要洽谈合作的图书馆同行。

    记者不禁感慨,优秀的文化无论在什么时代,都散发着耀眼的生命力。地质文化是地质工作百年的历史积淀和智慧结晶,是激励地质工作者继续前进的强大力量,对于地质事业改革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步入新时代,如何提升广大地质青年对地质文化的使命感,如何得到社会公众的认同感,需要越来越多的地质文化单位研究和重构地质文化的内涵,参与到广泛的社会交流中,发出地质文化声音,讲好地质故事。

     

    传播地质文化 讲好地质故事

    5月12日,是四川汶川地震十周年纪念日。中国地质调查局武汉地质调查中心在湖北省宜昌市举办了防灾减灾地质灾害科普宣传活动。活动以“行动起来,减轻身边的灾害风险”为主题,从地质灾害基本知识、科学防范措施等方面,面向广大市民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科普宣传活动。

    地质灾害事关国家财产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宜昌是地质灾害高发区,本次活动得到了广大市民的热情关注,前来参观、咨询的人络绎不绝。科技人员通过现场讲解地质灾害知识、播放科普视频、宣传展板展示等多种形式,发放各类宣传资料上千份,向市民进行了防灾科普宣传,有效提升了广大市民对地质灾害的正确认识和防灾意识。

    有针对性地开展防灾减灾科学知识普及,让人民群众了解地质灾害知识,主动防范地质灾害,是做好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工作的基础。三峡库区实施群测群防监测预警工作以来,成功避险地质灾害700余处,避免了万余人的伤亡,已连续15年未发生因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成效显著。

    党的十九大对地质灾害调查与防治工作提出了新目标、新要求、新任务,武汉地调中心将认真贯彻落实“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总要求,不断加强地质灾害基本知识宣传,做好三峡库区防灾减灾指导工作,为三峡水库安全运行、服务长江经济带可持续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细心讲解

    接受咨询

    发放资料

    武汉地调中心举办地质灾害科普宣传活动

    春天的渭北高原,舒爽宜人。白云漫卷,微风习习,裹着椒香,透着斯文。4月22-23日,受韩城市国土资源局邀请,西安地质调查中心秦岭及宁东二级项目组针对全市煤炭资源开发及黄土地质灾害特点,与韩城市国土资源局联合开展了“黑色的煤炭,绿色的开采”及“地质灾害防治”科普宣传活动。

    为切实做好第49个“世界地球日”的科普宣传活动,突出“珍惜自然资源,呵护美丽国土——讲好我们的地球故事”的主题,本次活动主要分为两个阶段。活动的第一阶段为科普资料的派送,在韩城市人民广场进行。项目组围绕韩城市最重要的自然资源——煤炭的开发利用,以“黑色的煤炭,绿色的开采”和“建设绿色矿山”等新理念新模式为内容,制作了展板和宣传材料,并现场为民众讲解。大量市民前来了解和咨询相关科普知识,展板前人流络绎不绝。活动的第二阶段为科普讲座,在市金城二中进行。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张江华为该中学初一年级全体学生做了“绿色矿山建设和地质灾害防治”报告,报告结合韩城市的矿产资源及开采引发的环境地质问题现状,现身说法,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如何既能合理开发利用有限的矿产资源,同时又能保证环境友好,以及关系到每个人切身生命财产安全的地质灾害的预防措施等,引经据典、科学实用,加深了学生对珍惜自然资源、爱护家园、保护蓝天绿水青山的责任感、使命感。

    本次活动在两家单位的精心筹划下顺利举行,韩城市电视台对本次活动进行了现场采访及报导。

     

    科普系列活动现场

     

    地球日宣传员

    西安地调中心走进太史故里韩城开展第49个世界地球日...

    近期,在地调局水环中心工会精心策划、组织和广大职工积极参与下,水环中心成功举办了乒乓球、羽毛球比赛。

    此次比赛以分会为单位进行,各分会代表队共计100余人次参加了比赛。乒乓球团体赛共计5个分会参赛,每个分会派3女6男参加比赛。3女6男分别对战,每个参赛队员各得一分,比赛采取9局5胜制。羽毛球团体赛共计6个分会参赛,每个分会派4女4男参加男单、女单、男双、女双、混双5个项目,每个项目各得一分,采取5局3胜制。

    主裁判宣布比赛开始后,整个赛场顿时沸腾起来,加油助威声此起彼伏,络绎不绝。乒乓球运动员一次次精彩的扣杀,引得在场的观战职工兴奋不已。羽毛球比赛是考验选手体力和毅力的项目,它虽不如乒乓球那样让人兴奋、令人激动,但绝对比乒乓球让人感动。比赛中,选手要面临的不仅仅是身体上的考验,更是心理上的考验。赛场上运动员每一次拼尽全力的吊杀、补救,都让在场的观战职工为之动容。运动员们在发扬“友谊第一、比赛第二”体育道德风尚的同时,切磋了球技,增进了感情。最终,乒乓球赛的前三甲桂冠分别由机关管理分会、监测技术分会、地质灾害分会摘得。机关管理分会、环境地质分会、监测技术分会分别获羽毛球赛的冠、亚、季军。

    本次比赛充分体现了水环中心广大职工,特别是青年职工的精诚团结、踏实认真的工作态度和自信自强、勇于拼搏的精神风貌,体现了水环中心长期以来坚持开展群众性体育运动所取得的成效。通过此次比赛,干部职工增强了体质,同事间相互加深了了解、增进了友谊,干部职工队伍的团队合作意识、凝聚力和向心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水环中心成功举办乒乓球、羽毛球竞技比赛

    4月20-21日,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秦岭及宁东矿产资源集中开采区地质环境调查二级项目组赴秦岭深处的洛南县,举行了主题为“节约集约利用资源,倡导绿色简约生活——讲好我们的地球故事”的第48个世界地球日科普宣传活动。以多种形式现场宣传地质灾害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知识和理念,向秦岭深处的人们传播防灾减灾和绿色矿山思想,促进全社会进一步形成崇尚科学、热爱科学、学习科学的良好风尚。

    活动期间,项目组走进洛南县课堂,向该县思源学校的500名中小学生作了题为“讲述地球的故事——自然灾害与环境保护”的大型科普知识讲座。并在街道广场设置宣传展板,发放宣传手册,进行现场讲解,积极向山区群众展示西安中心在地质灾害调查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方面的最新成果及基础知识。活动现场市民反响强烈,展台和展板跟前人流络绎不绝,科普宣传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通过此次科普活动,进一步拉近了广大市民、学生与地学工作者的距离,以科普教学的形式加深了中小学生对保护地球环境的使命感,以展板和现场体验的形式让公众理解了防灾减灾和绿色矿山的重要作用。同时,此次活动得到了商洛市国土资源局和洛南县国土资源局的大力支持和配合,商洛市电视台进行了全程跟踪报道,有力扩大了西安地调中心地质灾害与矿山环境保护治理方面的成果影响。

    普知识讲

    宣传活动现场 

    第48个世界地球日科普活动在秦岭山中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