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全 站  |  新闻  |  通知公告  |  重大计划  |  工作动态  |  队伍建设  |  关于我们  |  互动  |  图 片  |  视 频 查询到55条相关结果,系统用时0.012秒。

查询时间:时间不限

  • 时间范围


查询范围:标题+正文

排序方式:按相关度排序

检索范围:

    全国第24个“安全生产月”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以下简称“广州海洋局”)围绕“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查找身边安全隐患”主题,扎实开展形式多样、覆盖广泛的各项活动,不断提升干部职工的安全意识与技能,营造“安全发展、预防为主”的浓厚氛围。

    广州海洋局局长、党委书记以“践行两个至上,严守安全底线,着力推进海洋地质事业高质量发展”为题,为全体干部职工讲授安全生产公开课。公开课上,以真实教训作警示、以身边案例鸣警钟,深入剖析海洋地质安全生产形势和薄弱环节风险,强调要从“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我会安全”转变,并就下一步工作提出具体要求。

    “安全生产月”期间,广州海洋局组织开展“安全隐患我查找”线上答题、观看警示教育片、新进职工消防培训、邀请专家做客船舶安全管理讲座和消防专题安全培训讲座等多元化宣传培训。同时,通过开展船-岸应急联合演练、各基地办公区和公寓应急疏散、火灾及危险化学品泄漏应急处置、陆域应急演练桌面推演和风险预判分析等,进一步强化职工风险意识和应急能力。针对船舶、野外作业、基地码头、食堂、特种设备、危化品、公务车辆等及其他安全管理重点对象,广州海洋局还开展了船-岸全覆盖的安全大检查,并就发现的问题现场明确责任、限期整改。

    安全管理永远在路上,广州海洋局始终坚守安全底线,将主动作为、务实创新,为海洋地质事业的高质量发展筑牢安全防线。

      

     

     
     
    广州海洋局开展“安全生产月”系列活动 筑牢海洋地质...

    为全面提升职工安全意识,提高消防和危化品泄露等应急处置能力,扎实开展全国第23个“安全生产月”活动,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以下简称“地质力学所”)于6月24日组织开展了安全生产综合应急演练。

    此次综合演练活动准备充分,内容丰富,涵盖了全员应急疏散(逃生)演练、学习并实际操作灭火器演练、地质力学所微型消防站应急人员使用消火栓进行火灾扑救等消防演练和实验室危化品溅洒事故模拟演练。本次应急演练在中消联盟(北京)消防工程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员的引导下,严格遵守演练操作规程、流程。整个综合演练采取分层、分批有序进行,重点突出应急逃生方法和技能演练。

    通过演练,参演职工进一步熟悉了消防和实验室危化品溅洒事故等危急情况时的应急逃生技能、处置程序和操作流程,提升了突发情况的应急处置能力。 

     

     

     

     

     
     
     
    地质力学研究所开展安全生产综合应急演练

    为切实落实国家、部、局关于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的要求,进一步提升职工对危化品应急处置的能力和意识,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有效地应对,4月18日,地质所开展了一场关于危化品应急处置的培训会。

    会上,王先珊工程师从危险化学品理化特性、危化品操作规范要求、危化品应急处置三个方面进行了讲解;重点讲解了危化品泄漏、触碰皮肤等紧急情况的应急处置流程和措施,包括如何正确冲洗、冲洗试剂使用流程、送医处置等,列举了大量的生动的事例,结合自身工作经历,讲授了危化品使用安全的重要性。

    培训会得到广泛欢迎和好评。通过系列的安全教育和实训活动,职工对危化品应急处置有了更加全面、深入的了解,提高了应对紧急情况的能力和水平。同时,培训会进一步增强了职工们的安全意识和责任心,为地质所的安全生产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未来,地质所还将继续强化危化品安全管理和应急处置工作,确保职工的人身安全和单位的稳定发展。

    地质所开展危化品应急处置培训会

    为进一步提高安全意识、警钟长鸣,演练灭火技能和应急处置措施,地质力学研究所日前举办了针对实验测试人员和在读研究生的安全培训。

    首先,此次培训首先开展了灭火器使用体验,邀请了辖区民警和资深安全管理人员详细介绍各型灭火器参数及使用规范,参培人员全部实际操作一次灭火器。

    此外,还举行了实验测试安全隐患排查及分析讲座,邀请北京大学、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和国药集团专家就实验室安全管理与运行、常规实验器材安全使用、危化品试剂安全管理与使用等方面进行培训与交流,各实验单元日常管理、操作人员(包括参与实验工作的学生)参加培训。

     

     
    地质力学研究所开展实验测试安全培训

    近日,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调查中心召开2017年度廉政风险防控措施暨安全保密工作会,总结2016年廉政风险防控、安全保密经验教训、分析存在的问题,安排2017年工作任务。成都地调中心纪委书记王全海同志就2017年廉政风险点及防控措施作专题培训,会议还邀请拉萨野外工作站同志和成都地调中心保密办副主任张建龙为成都地调中心全体职工进行安全保密两项工作专项培训。

    会议第一项议程是成都地调中心副主任谢渊为全体职工进行安全警示教育,并带领全体职工集体默哀1分钟,寄托清明哀思,追思成都地调中心2016年7月20日在西藏阿里遇难的两名年轻的地质工作者。

    会上,传达了《中国地调局办公室关于2016年安全生产工作总结和2017年安全生产工作计划的通知》以及地调局人教部主任赵奇在3月23日地质调查野外工作动员部署视频会上的讲话精神,要求全体职工特别是野外工作人员必须遵守17个安全生产规定动作。

    会议总结了2016年安全生产和保密工作,对安全方面,油气钻井任务重且安全管理经验欠缺、北斗终端设备配备率高使用率低等9个问题,以及保密方面,涉密计算机密码更新不及时等问题进行了深刻剖析。

    会议指出,2017年,将通过制定针对性的油气钻井安全监管制度,开展井控、防硫化氢、HSE培训,加强北斗终端培训和日常监管,探索北斗终端使用情况与野外津贴补贴挂钩的管理办法,严格控制涉密地质资料使用范围、完善涉密资料使用台账,加强委托业务保密管理约束等措施来解决存在的问题。会议对健全委托业务及油气钻井监管、建立北斗终端等安全管理制度、危化品及油气钻井工程管理、车辆安全技术会审、租赁车辆管理、驾驶员培训,开展局“万台计算机大检查”,加强定密、涉外、涉密人员和计算机网络管理,抓好移动设备和存储介质的管理,强化涉密成果资源的流转过程跟踪,加强离岗离职涉密人员脱密管理等工作进行了责任分解落实。

    会议解读了《成都地质调查中心地质调查项目委托业务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规定》等4个正在征求意见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核心条款,通报了2016年成都地调中心安全生产责任制考核结果。

    会议安排了野外作业安全生产和保密工作专项培训,内容包括高原野外工作常识、野外地质调查作业危险有害因素辨识、民风民俗、防火防盗、食品安全、防疫、高原反应症状判断、野外交通安全、野外驾驶技术、野外避险应急处置、资料定密原则、野外涉密资料管理和使用等。

    会议还发起“安全就是讲政治、守纪律、懂规矩,安全就是最大的效益,安全就是最大的幸福”倡议,要求全体职工认真执行并落实2017年安全生产工作目标和任务,不碰安全生产红线,强力提升野外安全生产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同时要增强保密意识,杜绝泄密案件产生,为全面完成“两重”工作,提供安全、稳定的环境。

    王全海同志对成都地调中心2017年70条廉政风险点,包括重点关注点、关键隐患点及防控措施进行了逐一解读,内容涉及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六项纪律、项目管理、资金管理、干部人事管理、资产管理、外事管理、企业管理7个方面,特别是对重点关注的备用金、外协、合同管理等重要风险点情况进行了说明。王全海同志还进一步结合部局“责任落实年”要求和实际案例分析,从制度建设、强化风险意识、健全完善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加强政治生态建设等方面对全体职工进行了宣传教育,并要求各部门、各项目组把廉政风险排查防控作为重点工作,建立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责任体系, 着力做到排查在前、提醒在前、防控在前,切实把防控责任落实到位。通过聚焦地调主业,紧盯廉政风险等关键环节,特别是政治生态方面存在的风险,全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阳光向上的地调科研环境,引导全体职工牢固树立“四个意识”,不断提升成都地调中心执行局党组重大决策部署的能力和水平,确保廉政风险点排查做到严、实、准、全,防控措施取得实效。

    集体默哀

     

    拉萨野外工作站同志进行野外安全专项培训

     

    成都地调中心保密办副主任张建龙进行保密培训

    成都地调中心召开2017年度廉政风险防控措施暨安全保...
      11月27日,中国地质调查局召开2015年安全生产委员会第二次扩大会议,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王研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李金发出席会议并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讲话精神。

      王研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的重要论述充分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揭示了现阶段安全生产的规律特点,体现了深远的战略眼光,充分体现了“三严三实”的要求,为认识和解决安全生产问题提供了总开关、总枢纽。局系统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自觉运用这些重要论述指导安全生产工作,有效防范、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全面推动局科学发展,安全发展,为建设“六个一流”地调局保驾护航。

      王研对2015年安全生产工作进行了充分肯定,他认为在局党组的领导下,局安全生产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各直属单位秉承“加强安全法治、保障安全生产”的理念扎实抓好安全生产工作,全局安全生产形势稳中向好。但同时他也强调,安全生产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任何时候都不能存在侥幸心理和麻痹思想。

      对下一步安全生产工作,王研提出了具体要求:强调安全生产工作要与干部任用挂钩,要与单位绩效挂钩,实行一票否决。必须做到“五个到位”:一是机构、人员到位,充实专兼职安全员队伍,每个单位至少要配备一名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二是安全生产经费要到位,对经费落实不到位的单位和领导班子通报批评;三是北斗配备必须到位,到西部艰险地区开展野外工作的项目组必须到野外工作站报到;四是制度建设和体系建设到位,强化依法治安;五是隐患整改到位,确保“条条有落实、件件有回音”,本次安全生产大检查要求整改的49个隐患,要在12月31日之前将隐患整改结果及时报局。对隐患整改不到位、不及时的单位要进行通报。

      会上,局安委会办公室主任赵奇汇报了2015年安全生产大检查总体情况,四个安全生产检查组组长分别汇报了各组检查情况。

      据悉, 9月17日到10月16日,中国地质调查局抽调四名局级领导带队的检查组,用时一个月对28家直属单位完成了局系统安全生产大检查。检查采取“四不两直”的方式,对重点部位、环节和风险点采取暗查暗访、重点抽查、跟踪检查,并首次试行“第三方”参与检查,针对危化品等局安全管理薄弱环节,专门邀请两名国家级的安全生产专家指导检查。

      局安委会全体成员、各检查组主要成员出席会议。


    中国地质调查局召开安全生产委员会第二次扩大会议

    安全训练

    新时期地质调查工作对象、领域、内容、工作手段发生重大变化,以往单一的地质调查逐步向山水林田湖草等多门类自然资源综合调查转型。外部形势的变化对于人员素质、装备性能以及安全知识储备方面都带来极大挑战。安全生产领域一旦出现“认不清”“想不到”问题,那么“黑天鹅”“灰犀牛”事件就会发生,给职工群众带来极大伤痛,严重制约单位良性发展。中国地质调查局乌鲁木齐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中心(以下简称乌鲁木齐中心)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深入研究新时期地质调查安全生产特点规律,把握稳中求进总基调,将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转化为履职尽责实际行动,为地质调查事业发展提供坚实的安全保障。

    一、实现“本质安全”目标,擦亮“定盘星”

    本质安全是指装备、设施或技术工艺在设计阶段就将一些极易造成人员伤害的因素规避掉,确保安全生产。

    培养本质安全型职工。乌鲁木齐中心充分认识到“人”在安全生产中的核心作用,择优配强项目组技术人员。以《地质勘探安全规程》学习为抓手,区分水、工、环等工种开展岗前培训,突出季节性事故预防、自救互救、应急处置程序的掌握。不断增强人员安全意识,逐步变要我安全为我要安全,夯实本质安全中人员的理论基础;组织安全技能培训,重点开展新技术、新装备以及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不断提高职工安全技能,有效减少“三违”行为,夯实本质安全职工的技能基础。

    选配本质安全型设备。乌鲁木齐中心根据作业环境和机械工况条件,将是否设置防护装置、是否配备电器联锁作为选配装备重要指标,有效避免事故发生,根据季节变化和设备状况,适时开展设备检修保养,消除设备隐患。地勘作业使用车辆较为频繁,扎实做好车辆每日出车、回场检查,落实好车场日统计制度,根据夏季高温车辆爆胎易发状况,给轮胎充填氮气确保胎压稳定,保证行车安全。针对有限空间等易燃易爆气体浓度高的作业场所,在充分做好通风工作前提下,使用防爆型电器设备,有效预防事故。

    科技创安实现本质安全。编制项目实施方案中,对于地势险要、生存难保障的地域,考虑应用遥感、无人机航拍等技术手段开展工作,减少人员伤亡。乌鲁木齐中心充分利用中国地质调查局安全生产管理保障系统实施安全监控,对危化品库房、钻机平台、野外矿区实施24小时视频监控,为野外人员、车辆配备北斗终端,准确掌握人员车辆所在位置。通过保障系统,及时发布恶劣天气预警信息,及时调整作业进度,遇到险情,实现“一键报警”。切实发挥管理保障系统通讯、监控、预警、响应“四位一体”监控作用。

    二、紧盯“重点问题”整改,筑牢“压舱石”

    结合近些年地勘单位发生的事故案例,不难发现车辆事故、特殊作业亡人、机械伤害等处于高发态势。

    突出车辆管理这个重点。要关注两个倾向性问题。一是租赁地方车辆,车辆所属单位为节约成本,减少车辆维保频次,对一些小问题存在侥幸心理。二是聘用地方驾驶员驾驶本单位车辆,驾驶员对车辆性能不熟悉,人车结合不到位。乌鲁木齐中心严格落实车辆会审制度,对车辆性能和驾驶员素质进行严格审查,开展经常性安全行车教育,提高驾驶员防御性驾驶能力,有效遏制车辆事故发生。

    紧盯特殊作业这个难点。乌鲁木齐中心特殊作业主要包含高处作业、有限空间作业、动火作业、临时用电作业等,特殊作业专业性强,安全要求高,管理不善极易发生事故。乌鲁木齐中心坚持作业许可管理制度,杜绝盲目蛮干。作业前制订风险防范措施,组织技术交底,配发安全防护设施,实施专人监护,保证特殊作业全过程安全可控。

    狠抓工程作业这个险点。槽探、钻探等工程手段使用机械设备频繁,工程作业管理不善极易造成重大人员伤亡。乌鲁木齐中心严格按照槽探、钻探相关技术规范布设施工现场,每班前做好安全技术交底,强调安全注意事项。夜班期间人员易疲惫,容易出现习惯性违章行为,要充分发挥班组长监督职责,确保不出现因行为错误而发生的工程事故,消除夜班管理“真空地带”。

    三、创建“双重预防”机制,打造“新引擎”

    新修改的《安全生产法》明确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必须构建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健全风险防范化解机制,提高安全生产水平。贯彻双重预防机制要在全面推行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隐患排查治理,突出风险管控、关口前移,努力实现安全风险自辨自控、事故隐患自查自纠。

    完善制度机制。乌鲁木齐中心成立相应机构,全面负责双重预防机制建设。科学建立安全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制度,从制度层面对双重预防机制进行规范,明确各级职责、组织程序、监督检查以及考核奖惩措施,不断提升安全管理效果。开展专题培训,包括风险管理理论、风险评估方法和双重预防机制建设的要求等内容,让全体职工掌握双重预防相关知识,为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组织风险等级评定。乌鲁木齐中心全面辨识施工中存在的危险源,主要从设备设施、场所环境、作业活动等维度,参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类型》(GB-6441)的规定,将事故划分为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等20类事故类型。建立包括危险源位置、名称,可能导致事故途径,安全风险等级,管控措施,责任主体等内容的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清单。在安全风险较高区域的醒目位置设置重大风险公告栏,标明应急处置措施及信息报告方式等内容,进而便于确定风险控制的优先顺序和应采取的风险控制措施。

    开展隐患排查与治理。乌鲁木齐中心完善事故隐患自查、自改、自报的管理机制,认真组织隐患排查,对排查出的事故隐患情况如实记录,建立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台账,对一般事故隐患坚持立查立改,对重大事故隐患一时整改不了的,做到整改措施、责任、资金、时限和预案“五到位”。乌鲁木齐中心将日常隐患排查情况通过职工大会、信息公示栏等方式及时向干部职工通报,重大事故隐患向上级安全管理部门报告,切实形成隐患整改闭环管理。双重预防机制犹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是避免生产安全事故发生的两道屏障,相互关联,不可分割。

    新时期地质工作要将实现“本质安全”作为出发点,开展任何工作都将安全风险考虑充分,有的放矢。在重点、险点问题上精准发力,充分运用双重预防机制,真正把风险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把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实现全面遏制事故发生的目标。

    联合救援演练

    乌鲁木齐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中心:安全生产护航新时代...

    为促进和保障职工生命健康安全、中心事业发展安全,确保庆祝建党百年良好安全稳定氛围,按照部、局关于加强近期安全防范工作相关要求,结合“安全生产月”活动安排,从6月中旬起,沈阳地调中心组织开展了安全生产、保密管理、综治维稳和信息网络安全大排查及联合大检查。

    6月23日上午,中心主要负责同志带队,分管后勤、基建工作中心领导及安全处人员参加,对中心职工食堂安全、基建项目施工安全进行了不发通知、不打招呼、直奔现场的突击检查。

    在对职工食堂的检查中,检查组重点检查了燃气使用安全和食品卫生安全。对燃气泄漏报警装置有效使用状态、燃气灶具开关使用状况、燃气管线连接是否紧密等日常管理情况进行检查,确保燃气使用安全。在基建项目施工现场检查中,检查组全面检查了工地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安全责任落实情况,施工现场安全情况,对确保工程质量安全、施工人员安全,特别是近期安全稳定工作做了重点强调。对施工单位、监理单位、施工人员思想状况、工资待遇保障和防疫安全措施落实情况提出要求,确保安全生产、人员稳定等方面不发生问题。

    23日下午,中心主要负责人主持召开专题会议,针对大排查工作开展情况,进一步强调了要高度重视的“十大安全风险隐患”,对近期汛期防灾、野外施工、危化品管理、野外行车、食堂燃气、值班应急等八个方面的重要工作明确责任分工,确保各项工作措施落实落地,坚决保障庆祝建党百年期间安全稳定环境。

     

     

     
沈阳地调中心切实开展安全风险排查防范

按照部、局安全生产月工作部署和所工作安排,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勘探技术研究所6月份对土耳其工程现场、所大院、出租门面房、龙河中试基地、天津潘庄凸起构造区地热勘查等地进行了安全检查。

5月31日、6月3日对土耳其卡赞三期工程H148-1和V148-2B两个井场、对贝巴扎里六期工程V127及H126现场进行了安全检查,同时对两个矿区2019年上半年安全培训、记录及现场自查情况进行了查阅,提出了相关整改事项,要求土耳其两个项目部限期认真整改,及时提交整改报告。

6月18至19日,对所大院、出租门面房、龙河中试基地、天津潘庄凸起构造区地热勘查(京津石地热勘查)野外施工现场进行系列安全生产大检查。

6月18日上午对所和龙河基地进行了安全检查。重点对所大院、配电室、车棚、计算机房、档案室、5家出租门面房,以及龙河基地车间、危化品间、食堂、宿舍等重点区域进行了安全检查。

6月19日,对天津潘庄凸起构造区地热勘查(京津石地热勘查)野外施工现场的安全生产档案、井场、生活区、安全设施设备、安全警示标志、用电安全、消防安全等内容进行了检查。检查结束后,检查组与现场施工人员进行座谈交流,讨论安全生产工作,同时强调,要时刻绷紧安全生产这根弦,思想上要重视安全工作,切实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健全安全生产档案,规范安全生产管理工作。

检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隐患都已详细记录,并向责任部门、项目组、出租门面房发出了11份隐患整改通知,目前正在整改中。通过系列安全生产检查活动,及时发现了一些安全问题,纠正了一些错误的安全观念。下发隐患整改通知单,及时落实整改工作等一系列措施,在很大程度上预防了安全事故的发生,也及时督促相部门和野外施工现场重视和改进安全生产工作。

勘探技术所开展系列安全生产检查

根据2019年“安全生产月”活动安排,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矿产资源研究所于2019年6月28日开办了以防范化解安全生产风险、及时消除安全隐患、有效遏制生产安全事故为目标的安全生产公开课。

安全生产公开课上,资源所相关负责人向全体职工宣传了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安全生产的决策部署、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制度以及部、局安全生产各项工作要求,目的是为精准指导单位管控风险、排除隐患,不断提高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水平,为新中国成立70周年营造良好的安全生产环境。

公开课指出,为提高职工处理应急情况的技能和意识,危化品培训与急救员培训需常态化开展,定期复训强化。当前正值外业工作黄金时间,同时又是防汛、防火的关键时期,继5月份组织开展的野外出队前安全生产教育培后,公开课再次向全体职工宣传了安全生产管理要求,要求各野外项目组务必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与出队前审批,按照 “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 和 “三个必须” 的要求,有效防范和坚决杜绝重特大事故发生,确保生命和财产安全。随后,干部职工们观看了警示教育宣传片——《生命红线---狠抓风险防控责任落实》,采取以案说法的方式剖析典型事故与灾害案例,扩大警示教育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切实做到 “一地出事故,全局受警示” 。

资源所相关负责人指出,全所干部职工要坚持 “超前防范,消除隐患,安全第一,未雨绸缪,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的方针,形成安全生产工作 “层层负责、人人有责、各负其责” 的工作体系;同时注意学习和把握新的形势与新的政策要求,务必时刻绷紧安全这根弦,真正实现 “科技兴所、人才强所、依法治所”,全面完成 “两重” 工作,努力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为资源所的跨越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资源所组织举办安全生产公开课

为深入学习宣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 “加强安全防范工作” 的重要论述精神,贯彻李克强总理等中央领导同志作出的 “深刻吸取教训,进一步排查并消除危化品等重点行业安全隐患,夯实各环节责任,坚决防范重特大事故发生” 的重要批示,落实《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开展2019年全国 “安全生产月” 和 “安全生产万里行” 活动的通知》 (安委办 [2019] 10号) 部署,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为新中国成立70周年营造良好的安全生产环境,依照自然资源部综治办、自然资源部安委办提出的 “超前防范,消除隐患” 的原则,并根据局2019年安全生产工作安排,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矿产资源研究所 2019年6月25日联合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研究所、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共同组织开展了 “危险化学品知识培训” 与 “易制爆、易制毒从业人员培训”。资源所所领导高度重视,涉及危险化学品工作的职工积极响应,在京相关工作者全员出席。

培训课程中,首经贸大学安全与环境工程学院教授、注册安全工程师、一级安全评价师、安全培训师刘志敏老师从化学品实验室安全、化学品实验室消防与应急处理、化学品实验室安全管理与事故案例等方面进行了详细教学与案例分析。化学实验室安全内容主要包括危险化学品的贮藏、包装、防护知识;化学实验室消防与应急处理主要包括依据不同化学品的特性所采取的不同应对方法;化学品实验室安全管理主要包括日常工作中操作规程的制定、监督与遵守,以及对相关人员的管理与科学知识的普及。培训课后,资源所安全生产处与国家重点实验室办公室联合组织开展了易制爆从业人员对《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易制爆危险化学品74种名录》及相关法律法规进行了考核。用实际有效的行动敦促大家时刻牢记 “生产再忙,安全不忘,人命关天,安全在线”。

为了更好的预防与处理应急事故,培训还请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急诊科主任高伟波进行了 “初级急救员” 理论知识的讲解,并带领大家学习了 “CPR”——心肺复苏术。由于心肺复苏术是一项关键的操作技能,该所计划在日后的工作中,定期开展初级急救员培训与复训,提高职工的急救知识与技能。坚持 “超前防范,消除隐患,安全第一,未雨绸缪,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形成安全生产工作 “层层负责、人人有责、各负其责” 的工作体系,修订完善安全生产责任书,逐步形成 “尽责照单免责,失职照单追责” 的良性机制。坚决防范重特大事故发生,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

 

资源所组织开展危化品从业人员知识培训与急救员培训活动...

6月25日下午,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研究所邀请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急诊科高伟波主任、首都经贸大学安全与环境工程学院的刘志敏教授为全体职工讲解急救技能、危化品知识的培训讲座。

高伟波主任为职工讲解了心肌梗死的先兆症状及处置办法、心绞痛的症状及处置方法、猝死的抢救方法,同时,就心肺复苏、人工呼吸等急救知识与技能进行了详细细致地讲解,并特携带人体模型进行现场演示,现场指导职工进行操作演练,手把手教学,面对面授课,让职工真正掌握心肺复苏的救护技巧,受到了职工们的欢迎,也让大家收获了丰富的急救知识和经验。

刘志敏教授主要从实验室安全操作规程、实验室消防基础知识、危化品安全知识以及相关事故案例方面为职工进行了培训。培训会上,刘教授结合国内危险化学品事故的典型案例、高校危化品实验室的常见隐患,对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管理和安全使用知识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和讲解,普及了危化品安全管理与应急处置知识。

“安全生产月”系列活动,在全所上下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提高了职工对安全生产重要性的认识,增强了全体职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责任心,营造了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广大干部职工表示,要借助于安全月这个契机,把地质所安全生产工作落实到位,为该所野外地质调查工作保驾护航。

地质所开展急救、危化品专题讲座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