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全 站  |  新闻  |  通知公告  |  重大计划  |  工作动态  |  队伍建设  |  关于我们  |  互动  |  图 片  |  视 频 查询到13条相关结果,系统用时0.018秒。

查询时间:时间不限

  • 时间范围


查询范围:标题+正文

排序方式:按相关度排序

检索范围:

    2019年4月22日是第50个世界地球日,为响应自然资源部“珍爱美丽地球、守护自然资源”倡议,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沈阳地质调查中心基础室依托“辽东-吉中地区区域地质调查”及“松辽盆地西缘扎赉特-巴林左旗区域地质调查”两个二级项目,在吉林省公主岭地区开展了世界地球日科普宣传活动。

    上午9:30-11:00,相关人员在公主岭路和迎宾大街举行了“世界地球日”科普宣传单发放活动,呼吁普通大众“同一个地球,保护环境,从我做起”,对发放人讲述了保护地球的重要意义及保护方法,共计发放传单600余份。下午来到吉林省公主岭二十家子学校,进行“地质科普走进中小学校园”活动,让乡镇中小学生了解地质工作。唐振以“走进地质调查”为题目,进行科普讲座,用通俗的语言及图片,向同学们讲解了什么是地质、地质与我们的生活存在的联系以及地质调查的简单工作方法;葛锦涛以“地球的 “照相机”——人造卫星”为题目,形象的讲解了遥感以及航空卫片在地质工作及生活的应用;李斌以“恐龙时代的确定”为题目,以恐龙为切入点,向同学们生动地介绍了恐龙从死亡到深埋,从成岩作用到出露地表,从样品采集到锆石U-Pb法测年,环环入扣,引人入胜。会后,同学们纷纷提问,唐振、葛锦涛、李斌、陈井胜、刘淼、杨帆分别给学生们进行了详细解答,现场气氛热烈,同学们对地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会后几位同志分别留下了E-mail以便交流。

     

     

     

     

    沈阳地调中心开展“珍爱美丽地球、守护自然资源”科...
      “航空物探就是利用飞行器搭载专用测量设备,开展地球探测”。7月12日,来自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一年级的20余名师生到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航空物探遥感中心接受地学科普教育。

    师生们参观了航空地球物理与遥感地质重点实验室,重点观看了航空物探遥感中心自主研发的航空物探仪器设备。在参观过程中,航空物探遥感中心技术专家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学生们讲述了航空物探测量的原理和过程。从飞行平台、仪器设备,到航空物探技术手段和探测过程,深入浅出的讲解让学生们听得津津有味,对地质勘查和航空物探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生们纷纷表示:“原来航空物探是这样发现地下宝藏的啊,科技含量太高了”!

    短暂的科普活动提高了学生们对地球科学的基本认知,培养了他们的科学兴趣,达到了科普目的。

       

       

      

     
    航空物探遥感中心向中学生普及航空物探知识

    5月22日,地调局武汉地调中心组织“鄂东-湘东北地区地质矿产调查”二级项目科技人员,到湖北省咸宁市通山县厦铺镇厦铺小学开展了主题为“保护家园 从认识开始”的科普知识进校园系列活动,厦铺小学300余名师生参加了活动。

    在“地学科普小课堂”环节,项目组科技人员以“地球的‘皮肤’——岩石”为题,形象生动地为同学们呈现了一堂精彩的讲座。结合一张张精美的图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同学们讲解了地球在宇宙、太阳系的位置,地球的年龄、形状、内部结构及地壳的主要岩石类型,及其与自然风景名胜的关系、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等地球、岩石的基础知识。有趣、生动形象的讲解,让同学们学习热情高涨,纷纷踊跃提问、回答问题,在快乐中汲取知识的营养。

    讲座结束后,同学们在操场观看了科普展版和实物标本。精心制作的以地球基础知识、自然资源、自然灾害、环境污染与保护等方面内容的科普展板,让同学们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聚精会神地参观并不停地提问,项目组科技人员耐心地一一进行讲解。现场展出的古生物化石、岩石薄片和野外放大镜成为了“明星”,受到同学们的格外关注。科技人员为同学们讲解了古生物化石形成、岩石薄片的制作过程和用途,让同学们体验到了在放大镜下观察岩石的感受。科技人员还结合通山县当地地质地理情况,提醒师生们和社会公众要注意防范滑坡、泥石流、滚石等自然灾害和意外,确保生命财产安全。现场发放了科普宣传折页360份。

    本次活动得到了学校的高度赞扬和肯定。校长表示,此次科普知识进校园活动不仅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激发了学生爱科学、学科学、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更丰富了校园的文化生活。

    武汉地调中心“鄂东-湘东北地区地质矿产调查”二级项目组以全国科技活动周为契机,将科研和科普相融合,普及科学知识,让地质调查工作更加主动、更加及时地服务社会,提高了公众对地质工作的认知度。

    地学科普知识讲座

    用放大镜观察岩石

    武汉地调中心开展全国科技周暨科普知识进校园活动

    2018年4月27日,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调查中心武陵山成矿带酉阳—天柱地质矿产调查项目以“珍惜自然资源,呵护美丽国土——讲好我们的地球故事”为主题开展了第49个世界地球日活动,将科普和爱心送到贵州的大山深处。

    这一天,贵州省石阡县青阳苗族仡佬族侗族乡小学六年级的100多位师生迎来了特别的客人—成都地调中心武陵山成矿带酉阳—天柱地质矿产调查项目组成员。项目组吕涛工程师以“聆听地球的故事、呵护我们的家园”为主题,为学生们讲演了一堂精彩的科普讲座。课堂上,学生们对地球的形成、生命的演化,特别对恐龙的相关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与讲演者开展了精彩的互动。

    项目组了解到,青阳苗族仡佬族侗族乡小学地处的石阡县青阳乡是一个多民族聚居乡,在此上学的学生多为贫困留守儿童,全校甚至没有一个地球仪,当即向学校赠送了项目组募集的50余套课外书籍和学习文具以及8套地球仪。这一举动让学校教职工深受感动,活动后青阳小学专门给成都地调中心发来感谢信。

    通过这一活动,项目组成员深深感到作为一名新时期的知识分子、青年地质工作者,理应担负起文化传播、地质科普的责任,特别是应发挥工作区特殊性优势,将地质科普工作传送到贫困偏远地区,为行业的发展与传播出一份力。

    成都地调中心在贵州开展科普活动

    422日是第48个世界地球日,今年世界地球日的主题是:节约集约利用资源、倡导绿色简约生活——讲好我们的地球故事。按照《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组织开展第48个世界地球日主题宣传活动周的通知》要求,中国地质调查局沈阳地质调查中心于17-23日积极开展地球日活动周系列主题宣传活动。

    积极宣传,提高全民意识

    19日,沈阳地调中心在基地办公楼前和北陵大街实验楼前两个地点组织开展第48个世界地球日主题宣传活动。

    活动现场,中心职工悬挂条幅并摆放了关于环境保护、节约资源等方面的教育宣传展板供市民参观学习,通过发放宣传资料、现场解答等方式,增强大家保护环境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参与性,营造保护地球、爱护环境的良好氛围。众多市民参与。     

    助力世界地球日,开展公益路跑倡导环保

    20日,为助力世界地球日,提高职工环保意识,沈阳地调中心在地研锦隆小区开展公益路跑活动。

    活动现场,中心党委书记做了重要讲话并宣布公益路跑活动开始,讲话中强调作为一名地质工作者,保护地球要从我做起,从今天做起,倡导全体职工共同携手,共建美好家园,100余人参加了公益路跑活动。

    善待地球、保护环境——科普进校园活动

    沈阳地调中心主办的善待地球、保护环境科普讲座进校园活动在沈阳师范大学附属学校、辽宁省实验中心沈北合作学校大礼堂举行,本次讲座由沈阳地调中心青年业务骨干主讲,题目分别为中国典型地貌简介“ 地球上的水资源走进地质调查“ 古生物化石与集群绝灭

    讲座现场气氛活跃,同学们对探索地球显示出极大的兴趣,沈阳地调中心青年业务骨干们用生动幽默的语言通过交流互动、自问自答等方式让同学们对地球有了深入的认识,讲座结束后向学生们发放地球日宣传资料。

    通过本次科普讲座活动让同学们对地球的探索及地质工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同时认识到善待地球、保护环境要从生活中点滴做起。

     本次科普讲座活动面向沈阳师范大学附属学校小学、初中、高中三个阶段学生及辽宁省实验中心沈北合作学校小学、初中两个阶段学生,受众人员近2000余人次。

     

     

     

    中国地质调查局沈阳地质调查中心开展“世界地球日”...

    1月15-16日,中国地质调查局青岛海洋所国土资源科普基地迎来了中国海洋大学和青岛39中两个团组约100名师生,拉开了寒假科普活动的序幕。在科普实践活动中,学生们通过参观科普基地,听取科普报告,增长了知识,开阔了视野。   

    科普活动期间,科普志愿者带领同学们参观了国土资源科普基地科技展览馆,结合自身的工作经历,通俗易懂、生动有趣地介绍了地球的形成演化过程及地质年代、板块运动、地震和火山的产生、海洋地质调查的仪器设备、石油的形成与开采、钻井平台、以及天然气水合物的研究等科普知识。同学们在参观过程中,对中国海域的地形地貌沙盘、海洋石油勘探、天然气水合物等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积极与科普志愿者展开互动讨论。中国海洋大学刘涛老师不断补充并讲解海洋工程、海域调查、国际合作等相关领域的最新信息,与同学们就海洋科学的进步与国家发展、个人机遇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并对未来的重点研究方向进行了详细的讲解。   

    39中的初中同学们还参观了青岛海洋所的国土资源部天然气水合物重点实验室。科普志愿者用心为同学们介绍了天然气水合物的发现、组织结构、形成与分布、勘探与开发等科普知识,并带领同学们参观了实验室先进的仪器设备,介绍了天然气水合物模拟实验和技术测试工作。   

    青岛海洋所宋维宇博士为39中的同学们准备了“大洋科学考察”的科普报告。在轻松愉快的讨论氛围中,宋维宇博士通过讲解自己参加大洋航次的工作经历,介绍了人类进行大洋科学考察的历史和现状,大洋中矿产资源,丰富多彩的地质和生命活动现象,探测深海的技术手段以及我国科研人员为维护国家权益做出的努力。他对未来的深海地质事业发展做出了展望,对同学们的未来寄予了期望,为同学们打开了一扇通往认识海洋世界道路的大门。

      

      冬令营开幕

      

      参观陈列馆

      

      了解岩石

      

      听取科普讲座

    青岛海洋所拉开寒假科普活动序幕

    青岛市香港路小学来青岛海洋所开展海洋科普教育活动

    ——青岛海洋所“地球日宣传周”活动纪实之一

    420日,中国地质调查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世界地球日宣传周”的第四天,青岛市香港路小学近40多名学生跟家长来所开展海洋科普教育活动,参观了青岛海洋所海洋地质科技馆,听取了科普讲座。

    在科技馆参观期间,科普志愿者为小学生们做了生动的讲解,针对小朋友感兴趣的地球是怎么形成的,火山跟地震是如何产生的,石油是如何形成的,什么是“可燃冰”等内容进行了详细介绍,并为孩子们介绍了海洋地质调查船、钻井平台、动植物化石等。小朋友们对恐龙蛋、“可燃冰”等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与科普志愿者频繁互动交流。

    参观后,小朋友与家长共同听取了青岛海洋所莫杰研究员做的“陆地与海洋”科普讲座,讲座为小朋友们介绍了陆地上最大的动物恐龙是怎么灭绝的、海洋里最大的动物蓝鲸、人类的好朋友海豚,21世纪人类将重返海洋,简单而生动的介绍引起了小朋友们极大的兴趣,家长们也给予了该科普讲座很高的评价。

    据了解,此次活动是学生家长根据微信朋友圈转发的青岛海洋所“世界地球日宣传周”科普活动安排自发联系组织的,通过这样的科普活动可以让孩子们了解地球的奥妙,增强海洋意识,同时对“地球日宣传周”科普活动也是一个极大的鼓励与支持。

    学生们参观科技馆

    听取科普讲座

    青岛海洋所动员部署第47个地球日主题宣传周活动

    414日,中国地质调查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召开了“第47个地球日”主题宣传周活动动员会,会议回顾了青岛海洋所以往的科普工作成果,部署了今年活动周的工作安排。

    会议强调了青岛海洋所负责的地调局海洋地质计划下属四项工程中的每个项目都承担着具体的科普任务,科学家在做好科研工作的同时,也要注重科普工作能力的培养,为公众进行海洋地学普及是我们的义务。期间,全国海洋资源与环境科学首席科学传播专家张训华研究员为科普服务团队做了题为“大海的故事”的报告,该科普报告中,除了介绍丰富多彩的海洋世界,充满神秘的地层和地史过程中生物演化等方面知识,还展示了如何利用色彩丰富的图片、有趣的动漫、简单易懂的语言、幽默的故事吸引小学生注意力、提高兴趣的技巧等。

    会后,青岛海洋所邀请具有丰富海洋地学知识讲解经验工作人员为新成立的科普团队成员做一次科普讲解培训。科普志愿者要根据不同受众人群的兴趣和科学认知程度,灵活地调整讲解内容和深度,满足不同听众的科普需求。

    据了解,早在两个月前,青岛海洋所就成立了活动组织机构,制定了详细的宣传活动方案,确定了今年的宣传主题为“蓝色国土 海底探秘”,并召集青年科学家组建了科普志愿者服务团队。此外向科学家征集了十余份科普报告进入科普报告库。  

    蓝色国土 海底探秘

    612日,青岛市南京路小学二年级200多名同学和家长在老师的带领下,来中国地质调查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参观了海洋地质科技馆。此次科普活动,宣传了海洋科普知识,让小朋友们了解了地球的奥妙,增强了海洋意识,也拉开了青岛海洋所暑期科普活动的序幕。

    在参观期间,青岛海洋所科普志愿者用生动恰当的比喻为小学生们讲解了地球的结构、板块的运动、火山和地震的产生、石油的形成和开采、以及新能源可燃冰,并对科技馆中的化石进行相关讲解,引起了同学们的极大兴趣,通过对我国陆架边缘海沙盘的详细讲解,让同学们了解了我国海洋的构成以及海底地貌。

    科普志愿者在讲解过程中从小学生已有知识出发,与同学们互相交流,场面热烈,气氛融洽,使得同学们对我国海洋地质研究工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学生们到达科技馆

    听取志愿者讲解

    参观沙盘

    青岛海洋所拉开暑期科普教育序幕

    5月23日,中国地质调查局青岛海洋所地质研究所陈建文和龚建明研究员受邀赴广东省东莞市第八高级中学开展地学科普活动,向该校600余名师生作了题为“海洋油气的前世今生”和“可燃冰-未来的替代能源”的科普报告。

    据了解,通过青岛海洋所“地球日宣传周”科普活动的宣传,广东省东莞市第八高级中学从网上了解到青岛海洋所海洋科普活动计划、内容和安排,向陈建文研究员和龚建明研究员发出邀请,为该校学生开展二场有关海洋资源的科普报告。希望通过此次科普活动让中学生了解海洋地学知识、增强海洋意识,明确开发海洋资源和保护海洋环境的重要性。

    活动当天,东莞八中600多名高中学生分别在该校第一和第二报告厅参加了科普活动。两位科研人员通过浅显易懂的语言、制作精美的图片、对“海洋石油的前世今生”和“可燃冰-未来的替代能源”娓娓道来,同学们对浩瀚无边和神秘莫测的海洋以及海底油气与天然气水合物能源资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会场上不时爆发出阵阵的掌声。

    此次科普活动让学生们在课堂内接受科普教育,开阔了学生的眼界、激发了学习兴趣,也进一步宣传了海洋科普知识,为海洋能源科研成果的社会化服务作出了应有的贡献,同时提升了青岛海洋所海洋地质调查与研究的知名度与影响力。

    陈建文研究员报告

    龚建明研究员报告

    青岛海洋所科普活动首次迈向省外

    420日,中国地质调查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世界地球日宣传周”的第四天,青岛市香港路小学近40多名学生跟家长来所开展海洋科普教育活动,参观了青岛海洋所海洋地质科技馆,听取了科普讲座。

    在科技馆参观期间,科普志愿者为小学生们做了生动的讲解,针对小朋友感兴趣的地球是怎么形成的,火山跟地震是如何产生的,石油是如何形成的,什么是“可燃冰”等内容进行了详细介绍,并为孩子们介绍了海洋地质调查船、钻井平台、动植物化石等。小朋友们对恐龙蛋、“可燃冰”等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与科普志愿者频繁互动交流。

    参观后,小朋友与家长共同听取了青岛海洋所莫杰研究员做的“陆地与海洋”科普讲座,讲座为小朋友们介绍了陆地上最大的动物恐龙是怎么灭绝的、海洋里最大的动物蓝鲸、人类的好朋友海豚,21世纪人类将重返海洋,简单而生动的介绍引起了小朋友们极大的兴趣,家长们也给予了该科普讲座很高的评价。

    据了解,此次活动是学生家长根据微信朋友圈转发的青岛海洋所“世界地球日宣传周”科普活动安排自发联系组织的,通过这样的科普活动可以让孩子们了解地球的奥妙,增强海洋意识,同时对“地球日宣传周”科普活动也是一个极大的鼓励与支持。

    学生们参观科技馆

    听取科普讲座

    青岛市香港路小学来青岛海洋所开展海洋科普教育活动

    近日,应福建省地质环境监测中心邀请,水环中心技术人员先后前往福建省莆田市、永春县、龙海市、南平市、龙岩市、三明市、福州市等10个市县进行为期两周的地质灾害监测预警技术交流以及仪器使用培训。

    为了成功举办此次地质灾害监测预警技术交流培训会,福建省地质环境监测中心高度重视,精心策划,组织乡镇县市各级人员前来培训。在会上,以视图并茂、理论与实践、室内与野外相结合的方式讲解地质灾害监测预警技术。期间各级代表认真听取报告,并热情的参与监测技术交流中,对我们的地质灾害监测预警技术及仪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通过本次技术交流,加深了福建省地灾管理人员和群测群防员对地质灾害的认识,提高了地质灾害的防范意识,对我单位地质灾害监测预警技术推广和成果转化起到了积极作用。

    讲解地质灾害监测预警技术

    地调局水环中心助力地方地质灾害监测预警

    2015年8月14日,由商务部主办、商务部国际商务官员研修学院承办的“2015年埃塞俄比亚地质矿产技术培训班”一行 20名技术官员代表莅临实物资料中心。实物资料中心充分展示了我国地质调查取得的重大成果与经验,为培训工作提供支撑。

    培训班官员代表先后参观了大标本园、实物地质资料库及地球资源展厅,实物资料中心专家逐一进行了讲解。在大标本园,代表们详细了解了园区展示的大型矿石标本的数量、采集来源、矿山地质背景与矿床成因类型。此次参加培训的代表大多为地质学家,他们对大型标本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不停地在大标本和相应的解释牌面前驻足观察,并提出了很多专业性的问题。在实物地质资料库,他们对岩心整理观察厅、数字化工作室及岩心库的工作内容和流程,实物立体仓储设备的操作方式等做了深刻的了解。在地球资源展厅,代表们对浙江煤山“金钉子”剖面系列标本以及我国在“金钉子”的研究领域所取得的成果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培训班代表们通过此次参观考察,对我国实物地质资料采集、管理、开发研究和利用情况的进行了全面的了解,为两国开展地质矿产领域合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地调局实物资料中心为埃塞俄比亚地质矿产技术培训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