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全 站  |  新闻  |  通知公告  |  重大计划  |  工作动态  |  队伍建设  |  关于我们  |  互动  |  图 片  |  视 频 查询到15条相关结果,系统用时0.011秒。

查询时间:时间不限

  • 时间范围


查询范围:标题+正文

排序方式:按相关度排序

检索范围:

    一、项目编号:CGS-2025-02(招标文件编号:CGS-2025-02)

    二、项目名称:地质信息集成支撑平台与门户系统运行维护

    三、中标(成交)信息

    供应商名称:武汉中地数码科技有限公司

    供应商地址: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关山大道598号武汉中地科技园综合楼A1100

    中标(成交)金额:219.0000000(万元)

    四、主要标的信息

     

    五、评审专家(单一来源采购人员)名单

    张鹏、张祥凤、翟海波、苏君福、高秀文

    六、代理服务收费标准及金额

    本项目代理费收费标准:按照招标文件规定收取

    本项目代理费总金额:2.46万元(人民币)

    七、公告期限

    自本公告发布之日起1个工作日。

    八、其它补充事宜

    中标(成交)供应商名称:武汉中地数码科技有限公司,评审总得分为93.95分。

    九、凡对本次公告内容提出询问,请按以下方式联系

    1.采购人信息

    名称:中国地质调查局自然资源综合调查指挥中心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红莲南路55号        

    联系方式:王老师,010-59305682      

    2.采购代理机构信息

    名称:中国通信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方庄甲56号通建大厦            

    联系方式:闫博,18901085605            

    3.项目联系方式

    项目联系人:乔宇航、刘倩

    电话:17740509424、13121168622

    中国地质调查局自然资源综合调查指挥中心地质信息集...

    1月25日晚饭时间,武汉市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光谷大道69号装备楼603办公室。中国地质调查局武汉地质调查中心北部非洲地质调查合作中心副主任吴发富结束一天的工作,关灯,准备离开,犹豫片刻,他又把灯打开,因为晚饭后项目成员就会陆续回到这里,继续未完成的工作。

    这里是武汉地质调查中心援摩洛哥十幅地球化学填图项目组集中办公的地方。项目刚刚完成成果阶段性评审,后续需要对照标准进行完善。

    今夜,这里的灯又会亮到很晚。

    地质矿产组讨论完善地质图

    2014年,中国地质调查局武汉地质调查中心首次承担中国政府对摩洛哥的地质调查援助项目,主体为区域性中-大比例尺的地质/地球化学调查工作。

    2016年5月,摩洛哥国王穆罕默德六世访华,双方发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摩洛哥王国关于建立两国战略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此后,双方合作加强。

    援摩洛哥十幅地球化学填图项目是中摩两国政府间的合作协议项目,是我国对外地质类技术援助项目之一,由中国地质调查局武汉地质调查中心境外团队实施,为摩洛哥农业、工程、环境、灾害等工作提供地学依据。

    2022年,作为项目负责人,吴发富和项目组50位成员一起在疫情肆虐下远赴摩洛哥,面对境外陌生严酷的自然环境、简陋艰苦的生活条件,连续开展了长达10个月的野外工作,在仅相当于国内同等项目工期一半的有限时间内高质量完成全部野外工作内容。

    全员平安回国后,工作由野外转入室内,项目工作也转入攻坚阶段——开展项目全面综合研究。

    “任务艰巨是肯定的。留给大家的工作时间还不足11个月,其间还要赴摩洛哥完成野外工作质量检查。”在2023年初的项目工作会上,时任中国地质调查局武汉地质调查中心副总工程师牛志军表示。

    为提高工作效率、确保高质量完成任务,项目组全体地质和矿产调查人员在武汉地质调查中心装备楼603办公室集中办公。

    “系统梳理工作任务,每项任务落实到人,一个组员一颗钉,牢牢地把项目这部大机器钉在一起,就能高效有序运转,完成任务。”尽管任务艰巨,但武汉地质调查中心北部非洲地质调查合作中心主任胡鹏始终坚定信心。

    自此,项目组全体成员开启了不分昼夜、没有节假日的工作模式。603办公室也亮起了长明灯。

    在这间办公室,项目组完成了28000余件化探样品及3400余件岩矿样品的送样测试、各类数据的处理分析、1000余张化探图件的绘制、20本地球化学图说明书和地球化学图集的编写、10个地球化学填图数据库的制作、6幅1∶10万区域地质图、6本地质图说明书、6个区域地质填图数据库、1幅1∶50万摩洛哥东阿拉斯山地区矿产地质图、1本1∶50万矿产地质图说明书……武汉地质调查中心境外团队以“高精尖”的业务水平、扎实的工作成果,推广我国地球化学调查技术标准和规范,开创了中摩地学领域合作的新局面,获得了合作国认可,增进了两国互信和友谊。

    “装备楼603办公室是武汉地质调查中心最繁忙的办公室!”这里是武汉地质调查中心领导“盯”上了的地方,是团结协作敢闯敢拼的地方,也是他们最欣慰又心疼的地方。

    对摩洛哥的地质调查援助项目还在继续,603办公室的灯光仍将照亮武汉地质调查中心境外团队前行的路。

    新春走基层 | 603办公室的长明灯

    项目名称:中国地质调查局武汉地质调查中心电梯购置及安装项目
    一、竞争性谈判内容名称及预算

    中国地质调查局武汉地质调查中心电梯购置及安装。

    预算金额:人民币49.6万元
    二、竞争性谈判内容简要说明

    中国地质调查局武汉地质调查中心电梯购置及安装。

    电梯基本参数要求:

     


     三、竞争性谈判申请人资质要求

    (一)参与竞争性谈判的供应商必须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第二十二条的要求;

    1.具有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能力;

    2.具有良好的商业信誉和健全的财务会计制度;

    3.具有履行合同所必需的货物和专业技术能力;

    4.参加政府采购活动前三年内,在经营活动中没有重大违法记录;

    5.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二)竞争性谈判申请人必须是所投产品的制造商或者是取得制造商授权的代理商;

    (三)竞争性谈判申请人必须具备中华人民共和国技监部门颁发的电梯安装许可证;

    (四)竞争性谈判申请人具备质监部门颁发的安装、维修 A 级及以上资质、特种设备制造许可证、特种设备安装改造维修许可证、供应商驻当地维保单位证明材料等证件。

    (五)本项目不接受联合体。
    四、信息发布

    (一)公告发布

    竞争性谈判公告在中国地质调查局网站(http://www.cgs.gov.cn/)、中国地质调查局武汉地质调查中心网站(http://www.yichang.cgs.gov.cn/ )发布。

    (二)竞争性谈判文件领取

    领取地点:中国地质调查局武汉地质调查中心,东湖高新区光谷大道69号511室。

    领取时间:2016年10月12日上午8:00—2016年10月18日下午17:00。

    登记并领取竞争性谈判文件时,领取人必须同时提交下列有关文件:

    1.领取人身份证复印件(核对原件)。

    2.竞争性谈判申请人授权委托书。

    3.竞争性谈判申请人营业执照复印件。

    未按上述规定领取竞争性谈判文件并登记的其他潜在竞争性谈判申请人无权参加本项目谈判。
    五、保证金与竞争性谈判申请人的法律责任

    本次竞争性谈判不收取保证金。

    竞争性谈判申请人在竞争性谈判过程中任何不实材料以及违规作假行为,一经查实将被解除竞争性谈判申请人参加资格,并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六、竞价文件接收信息

    竞价文件接收单位:中国地质调查局武汉地质调查中心。

    竞价文件递交时间:截至时间2016年10月20日17:00。(节假日除外)

    竞价文件递交方式与地点:由申请人自行递交到武汉地质调查中心。

    竞争性谈判申请人应按上述规定委派专人递交竞价文件。以其他方式(例如:邮寄、传真或电子邮件等)递交的竞价文件将被拒收并视为无效。
    七、竞争性谈判时间及地点

    时间和地点:2016年10月21日上午9:00,中国地质调查局武汉地质调查中心,办公楼三楼会议室。
    八、联系方式

    采购人:中国地质调查局武汉地质调查中心

    采购人与联系方式:   李鑫鑫   027-81381860

    中国地质调查局武汉地质调查中心
    2016年10月13日
     

    中国地质调查局武汉地质调查中心电梯购置及安装采购...

    2020年7月1日上午,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武汉地质调查中心举办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9周年暨“七一”表彰大会,重温党的光辉历程和丰功伟绩,表彰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涌现出的先进基层党组织(先进集体)、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志愿者,动员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共产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团结拼搏、担当作为,以优异的成绩向建党100周年献礼。

    会议在庄严的国歌声中拉开序幕。会议为2名新党员举行了庄重的入党宣誓仪式,参会党员集体重温了入党誓词。会议宣读了《中共中国地质调查局武汉地质调查中心委员会关于表彰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基层党组织(先进集体)、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志愿者的决定》。中共湖北省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部李诗夏教授作了《中国共产党的辉煌历史》辅导讲座。

    武汉地调中心相关负责人在纪念大会上发表讲话,并代表中心党委向受到表彰的9个先进基层党组织(先进集体)、79名优秀共产党员、13名优秀志愿者表示祝贺,向中心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致以节日的问候。同时指出,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中心党委积极响应党中央、湖北省委、部局党组号召,组建下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曙光社区、江夏区沿湖社区、宜昌学堂湾社区3个工作组(队),负责10个小区的疫情防控工作,115名党员职工就近就地下沉社区参加疫情防控工作。疫情期间,坚持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业务工作,16个野外项目组93名技术人员克服困难奔赴一线开展野外工作。他们不惧危险,冲锋在前,用实际行动证明了“我是党员我先上”不是一句口号,用舍身忘我的具体行动和无私奉献诠释了担当作为,让党旗在抗疫一线高高飘扬,让新时代地质文化在抗“疫”战场上绽放出别样的风采。中心广大职工以坚定的信念和必胜的信心,团结奋战、众志成城,共克时艰,严格落实疫情防控措施,严格遵守纪律规矩,取得疫情防控638名职工“零疑似、零确诊”的重大成果。

    会议要求,一是广大党员要在政治建设上担当作为,把“讲政治”落到实处,正确理解其丰富内涵,把旗帜鲜明讲政治贯穿地质调查工作全过程,以业务工作新成效检验政治建设成果;二是要在坚守初心使命上久久为功,着力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持续深化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作为加强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常抓不懈;三是要在基层组织建设上持续用力,着力推进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压紧压实工作责任,加强“四强”党支部建设,着力解决责任传导“下冷”问题;四是要在廉政风险防控上慎终如始,持续开展各类专项整治活动,对标局六方面专项检查要求,深化巡视发现问题整改和专项整治自查工作,开展内部审计、党支部巡察,做实日常监督,抓牢重点监督,不断营造风清气正的干事创业氛围。

    武汉地调中心全体在职党员、离退休支部书记及支委200余人参加会议。

    新党员宣誓、集体重温入党誓词

     

    为疫情防控工作先进集体、优秀个人颁奖

    武汉地调中心举办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9周年暨“七一...

    2019年6月27日,为切实增强全员“防风险、除隐患、遏事故”安全防范意识,提高减灾防灾能力,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武汉地质调查中心按照“安全生产月”活动部署安排,举办了安全生产公开课暨消防知识培训活动。

    活动分为讲授安全生产公开课、观看安全生产宣教片、消防知识讲座、疏散演练和灭火演练等环节。公开课上,分管安全生产的中心领导作了题为《践行总体国家安全观人人有责》的主题宣讲。在深入分析国际国内安全环境新形势新变化,深刻阐述全面践行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重大意义的基础上,重点解读了新的《国家安全法》的主要内容和“五大要素”“五对关系”“五个坚持”的核心要义,认真查找了武汉地调中心在安全生产及保密安全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与问题隐患,实事求是地分析了原因,提出了坚决整改的措施。随后,组织观看了“安全生产月”主题宣教片《生命红线——狠抓风险防控责任落实》。

    作为2019年“安全生产月”活动的重头戏,为提升全员消防知识实际运用和消防器材操作能力,本次活动特邀武汉市消防支队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消防大队高新中队的教官,形象生动地为干部职工讲解了火灾的危害、火灾的预防、火灾报警、初期火灾的扑救、火场自救与逃生等消防知识。室内培训结束后,模拟火灾紧急疏散演练正式开始。随着办公楼内自动消防系统警报铃声的骤然响起,楼内全体干部职工迅速行动,纷纷按照消防应急预案有序撤离到楼外安全区域。紧接着,在消防中队教官的组织和指挥下,干部职工现场学习使用了灭火器材,进一步提升了实践动手能力,进一步增强了安全生产意识。

    此次活动内容丰富、层次分明、组织有序,既有理论学习,又有实际操作,113名干部职工积极参与,统一行动,取得了实效,为2019年“安全生产月”活动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讲授公开课

     

    观看安全生产月主题宣教片

     

    消防知识讲座 

    疏散演练

    灭火演练

    武汉地调中心举办安全生产公开课暨消防知识培训活动

     201919日,为了使每位职工充分了解新个人所得税法内容,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武汉地质调查中心邀请武汉市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税务局九峰税务所干部,为单位职工举办个人所得税知识专题讲座。

    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税务局干部结合大量案例,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围绕2019年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政策的主要内容、办理途径、条件和标准等,详细讲解了个人所得税征收政策的新变化新要求,特别强调了计算个人所得税时的注意事项,并对纳税人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进行了解答。

    通过本次讲座学习,广大职工对个人所得税知识有了系统深入了解,进一步增强了全体职工的法律意识和纳税意识,有利于进一步规范财务纳税行为,为地调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保驾护航。

    武汉地调中心举办个人所得税知识讲座

    12月26日,为响应党的十九大关于“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号召,纪念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诞辰124周年,湖北省直机关在武汉秀美的东湖之滨举办第十一届“崇尚人人体育,共创美好生活”迎新年全民健身活动。此次全民健身活动分为竞速组和普通组,共有129家省直单位参赛。地调局武汉地调中心竞速组代表队队员齐心协力,奋力拼搏,总成绩排名第58位,获团体竞速三等奖。

    据悉,在近700名竞速跑队员中,武汉地调中心队员邓爱云获女子组个人排名第18名,吴发富获男子组个人排名第99名。

     

    全体队员合影

    竞速组队员合影

     image005

    获奖证书

    武汉地调中心参加湖北省直机关第十一届迎新年全民健...
      中国地质调查局武汉地质调查中心根据《国土资源部政府采购管理办法》(国土资发〔2015〕164号)、《中国地质调查局关于加强地质调查项目委托业务政府采购工作的通知》(中地调函〔2016〕87号)和2016年地质调查项目计划以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委托湖北设备工程招标有限公司就“2016年度地质调查作业项目”进行公开招标。欢迎对本项目有意的潜在投标人参与投标。
      一、项目概况
      1、采 购 人:中国地质调查局武汉地质调查中心
      2、项目名称:2016年度地质调查作业项目
      3、采购编号:ZYTZ20168001
      4、标段数量:   54个    
      5、资金来源:中央财政资金
      二、项目需求一览表



      注:
      1.本次招标共分为54个标段,一个投标人可以对一个或者多个标段进行投标,在同类项目(标段)的中标项目(标段)原则上不得超过3个,投标人应在《投标一览表》中注明优选标段的排序。若投标人同时参加多个标段的投标,且有三个及以上标段的投标推荐排序第一时,按投标人所声明优选标段号的排序,确定其中标标段。
      2.投标报价不得超过该标段2016年预算金额,否则为无效投标,开标、评标、中标以标段为单位。
      
      三、投标人资格要求
      1.投标人必须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第二十二条规定:
       1.1具有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能力;
       1.2具有良好的商业信誉和健全的财务会计制度;
       1.3具有履行合同所必需的设备和专业技术能力;
       1.4有依法缴纳税收和社会保障资金的良好记录;
       1.5参加政府采购活动前三年内,在经营活动中没有违法记录;
       1.6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2.投标人应具有相应专业资质(详见“二、项目需求一览表”)。
      3.投标人须通过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4.投标人近三年承担过同类项目。
      5.投标人如果为联合体参与投标的,联合体各方必须为独立法人,任何一方需具备至少一项满足投标人资格条件的相应专业资质。联合体各方必须签订协议,明确各方的工作任务及预算金额,并指明牵头负责单位。
      6.除岩矿测试外,其他工作不允许转包。
      
      四、报名领取招标文件时间
      有意向的投标人可以在2016年5月 6日起至2016年5月13日止(工作时间)携带报名表及相关资格证明材料到湖北设备工程招标有限公司(武汉市武昌中北路108号兴业银行大厦5楼)5009室购买招标文件。招标文件售价300元,售后不退。
      
      五、报名时需提交以下资料
      报名资料可邮寄或以电子邮件形式提交,邮箱地址:532380445@qq.com。
      1.法人代表授权委托书(格式附后)及本人身份证复印件加盖公章;
      2.《报名表》原件;
      3.营业执照(事业单位法人证书)、税务登记证、组织机构代码证、资质证书(具体要求详见“二、项目需求一览表”)、类似业绩合同、ISO证书复印件加盖公章;
      4.联合体协议书原件(如为联合体投标的)。
      
      六、投标截止时间及开标时间
      投标截止时间:2016年5月28日10:00时(北京时间),逾期递交的投标文件将不予接受。
      开标时间:2016年5月28日10:00时(北京时间)。
      
      七、接收投标文件地点及开标地点
      接收投标文件地点及开标地点:武汉市武昌中北路108号兴业银行大厦五楼一号会议室。
      地  址:武汉市武昌中北路108号兴业银行大厦5楼。
      
      八、联系方式
      采 购 人:中国地质调查局武汉地质调查中心
      地    址:湖北省武汉市东湖高新区光谷大道69号
      联 系 人:吴珊珊
      电    话:027-81381815   传真:027-81381809
      政府采购代理机构:湖北设备工程招标有限公司
      办公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中北路(周家大湾)108号兴业银行大厦5层
      联 系 人:宋成伟、孙 伟、陈 瑜
      电    话:027-83763018
      传    真:027-87360813
      
      九、信息发布媒体
      本招标公告同时在国土资源部网站(http://www.mlr.gov.cn/)、中国地质调查局网站(http://www.cgs.gov.cn)、中国地质调查局武汉地质调查中心网站(http://www.wuhan.cgs.gov.cn)、中国政府采购网(http://www.ccgp.gov.cn)、中国采购与招标网(http://www.chinabidding.com.cn) 上发布。
      
      十、采购代理机构账户信息及投标保证金缴纳账户
      户    名:湖北设备工程招标有限公司
      开 户 行:招商银行水果湖支行
      行    号:881098
      账    号:12790 54338 10603
      
      附件一:法定代表人授权书格式.docx
      附件二:中国地质调查局武汉中心调查中心政府采购项目报名表.docx
      
      

    中国地质调查局武汉地质调查中心2016年度地质调查项...
      (一)南疆地区大型资源基地调查工程

      工程牵头单位: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

      

      工程首席专家:滕家欣,研究员,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矿产勘查方向。

      通讯地址:西安市友谊东路438号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邮编:710054;E-mail: 353080235@qq.com

      工程目标:以锰、铅锌、铁、铜为重点,围绕玛尔坎苏锰矿、黑恰-岔路口铅锌矿、塔什库尔干铁矿等整装勘查区、重点勘查区及重要找矿远景区,系统部署1∶5万区域地质(矿产)调查、1∶5万地质矿产综合调查,初步查明沉积型锰矿、层控热液型铅锌矿、沉积-变质型铁矿等主要矿床类型的找矿潜力、找矿方向等,为商业性矿产勘查提供理论指导和基础地质支撑。实现找矿重要新发现,新发现一批具有进一步找矿价值的矿(化)点和物化探异常,圈定找矿靶区60处,为形成新的大型资源基地奠定坚实基础。对制约找矿突破的关键问题进行综合研究,总结重要类型矿床找矿技术方法组合,形成一批创新性地质科技成果。分层次培养卓越地质人才、杰出地质人才及优秀地质人才。

      工程任务:围绕玛尔坎苏锰矿、黑恰-岔路口铅锌矿、塔什库尔干铁矿等整装勘查区、重点勘查区及重要找矿远景区,开展1∶5万区域地质调查、1∶5矿产地质调查工作。加强异常查证,选择重要地区开展矿产检查和工程验证,新圈定一批找矿靶区。

      工作部署:2016-2018年安排西昆仑铁铅锌资源基地调查与勘查示范、西南天山成矿带霍什布拉克-乌拉根地质矿产调查、东昆仑成矿带木孜塔格铅锌铜金多金属矿调查评价区地质矿产调查、塔里木盆地西南缘锰多金属矿产地质调查、阿尔金成矿带柳沟-拉配泉地区地质矿产调查。

      (二)西北主要成矿带地质矿产调查工程

      工程牵头单位: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

      

      工程首席专家:计文化,研究员,区域地质调查研究方向。

      通讯地址:西安市友谊东路438号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邮编:710054;E-mail: jiwenhua1968@126.com

      工程目标:以东昆仑、天山-北山、祁连、秦岭、阿尔泰5个重点成矿区带为单元,围绕17个整装勘查区、32个找矿远景区及周边地区为重点,开展1:5万地质矿产综合调查,初步摸清5个重点成矿区带的地质背景、成矿条件、成矿规律和资源潜力,圈定新的成矿远景区与整装勘查区,对重要的找矿靶区,安排少量的大比例尺地质、物探、化探工作等开展概略查证工作。为商业性矿产勘查提供基础信息资料服务。圈定500余处找矿靶区,促进大型资源基地的建设。培养卓越人才1名、杰出人才4名、优秀人才20名。国土资源部岩浆作用成矿与找矿重点实验室通过验收,建强中国地质调查局造山带地质研究中心。

      工程任务:在卡拉先格尔、小热泉子-卡拉塔格、昆仑河-开荒北、卡瓦、崖湾-大桥等重要成矿远景区以及成矿有利地段开展区域地质调查、矿产地质调查。以营毛沱、祁漫塔格、滩间山、同仁-合作等重点勘查区和整装勘查区为重点,开展异常查证、矿产调查评价。开展典型矿区和浅覆盖区找矿技术方法示范。对已完成1:5万地质矿产调查地区的成果资料进行系统总结。

      工作部署:2016-2018年安排阿尔泰成矿带喀纳斯和东准地区地质矿产调查、准噶尔成矿带浅覆盖区铜多金属地质矿产调查、天山-北山成矿带那拉提-营毛沱地区地质矿产调查、东天山景峡地区地质矿产调查、祁连成矿带肃南-大柴旦地区地质矿产调查、东昆仑铜镍多金属资源基地调查、秦岭成矿带文康-凤太地区地质矿产调查。

      (三)东特提斯成矿带大型资源基地调查工程

      工程牵头单位: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调查中心

      

      工程首席专家:王立全,研究员,区域构造与成矿研究方向。

      通讯地址:四川省成都市一环路北三段2号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调查中心。邮编:610081;E-mail: cdwliquan@163.com

      工程目标:以铜、金、钨、锑、铅锌、铬、锂等为主攻矿产,以斑岩型、矽卡岩型铜多金属矿床为主要成矿类型。围绕东特提斯成矿带内的整装勘查区、重点勘查区和找矿远景区,开展1:5万地质矿产调查,提交60-80处可供进一步开展矿产勘查的找矿靶区,提交15-20处新发现矿产地。加快推进地质找矿工作,引导商业性勘查,助推形成3~5个大型重要矿产资源战略接续基地,为国家宏观决策服务。推动西藏地质找矿新机制,拉动基金跟进和商业性勘查投入,进一步实现藏中、藏南找矿工作新突破。坚持“公益性地质工作更加主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基本要求,充分发挥公益性地质工作的先行作用,加强地方需求、地方优势资源和公益性地质工作的紧密结合,为乌蒙山特殊困难地区的区域经济发展与扶贫攻坚提供资源基础和地质信息服务。形成青藏高原地质找矿和罗平生物群研究2个国内一流团队,培养卓越人才1名、杰出人才3~5名、优秀人才20~25名。建成青藏高原地球科学研究中心和罗平生物群野外科学观测研究基地。

      工程任务:在冈底斯-喜马拉雅、西南三江、南盘江-右江、乌蒙山等地区,围绕整装勘查区、重点勘查区和找矿远景区,综合部署开展1:5万地质矿产综合调查,开展综合异常和矿(化)点的查证工作,提交一批可供进一步开展勘查工作的找矿靶区和新发现矿产地。在乌蒙山区开展岩溶石山地区1:5万区域地质调查和特色农业区土地环境地质调查评价,助推形成特色农业产业基地。建设罗平生物群野外科学观测研究基地。

      工作部署:2016-2018年安排冈底斯-喜马拉雅铜矿资源基地调查、西南三江有色金属资源基地调查、龙门山-滇中成矿带通安和宁蒗地区地质矿产调查、武陵山成矿带酉阳-天柱地区、乌蒙山区地质矿产综合调查、南盘江成矿区贞丰和富宁地区地质矿产调查、川(滇)藏铁路沿线地质矿产调查。

      (四)青藏高原能源资源综合调查工程

      工程牵头单位: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工程首席专家:许志琴,院士/研究员,构造地质学研究方向。

      通讯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大街26号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邮编:100037;E-mail: xuzhiqin@gmail.com

      工程目标:以大陆动力学理论为指导,以建立羌塘、伦坡拉等重要油气盆地和班公湖-怒江、冈底斯等重点成矿带的构造格架、指导和服务重要盆地油气调查和重点成矿带找矿突破为主要目标,以东特提斯演化和青藏高原生长研究为主线,以贯穿东特提斯和青藏高原的科技长廊的精细地质调查为基础,以多学科综合研究和高技术为手段,开展特提斯-青藏高原主要油气盆地和成矿带的构造-沉积-岩浆-成矿(油)综合调查。培养卓越人才2名、杰出人才5人,培养一批国际型的特提斯-青藏高原优秀团队。建立具有国际影响的与国家需求紧密结合的特提斯-青藏高原创新平台。

      工程任务:贯穿祁连-阿尔金-昆仑、羌塘、冈底斯、喜马拉雅4个地体及始特提斯缝合带、古特提斯缝合带、新特提斯缝合带开展地质长廊地质调查,对冈底斯地体和班公湖-怒江等大型成矿带开展构造-沉积-岩浆-成矿综合调查。开展2条冈底斯地震反射剖面调查工作。在班公湖-怒江成矿带中西段重要矿集区及其周边开展区域地质和矿产地质调查;开展铁格龙南、多不杂、商旭、尕尔穷等矿区外围矿产调查评价。选择柴达木盆地西部工作程度较高的南翼山储油构造为主攻靶区,调查正在施工的油田钻孔并取水样分析;调查青藏高原不同类型的盐湖5个;开展西藏碳酸盐型盐湖(杜佳里、朋彦错、班戈湖等)卤水室外自然蒸发实验;完备西藏扎布耶盐湖、当雄错盐湖、班戈湖观测站的观测项目,实现监测数据的实时传输。以蛇绿岩型铬铁矿为主攻矿床类型,在充分收集和分析评价区内已有的地质矿产、物探成果资料的基础上,对丁青蛇绿岩体及外围超基性岩体开展1:5万矿产地质调查、地面高精度磁法测量和重力测量等基础工作。在普兰岩体的地表矿体周边布置20个20~30米孔深的浅钻,以查明矿体的延伸和矿体周围岩性的变化。

      工作部署:2016-2018年安排特提斯-青藏高原科技长廊和主要成矿带构造背景综合地质调查、西藏雅江与班怒成矿带铬铁矿综合调查、冈底斯-三江成矿带与中特提斯巨型成矿带综合对比调查、青藏高原北部盐湖锂等新能源资源综合调查、班公湖-怒江成矿带铜多金属矿资源基地调查、青藏高原拉萨-羌塘地块构造热年代学填图和矿产调查、青藏高原上中下地壳物性结构和变形带成像。 

      (五)扬子陆块及周缘地质矿产调查工程

      工程牵头单位:中国地质调查局武汉地质调查中心

      

      工程首席专家:牛志军,研究员,区域地质和地层古生物学方向。

      通讯地址:武汉市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光谷大道69号中国地质调查局武汉地质调查中心。邮编:430205;E-mail: nzhijun@qq.com

      工程目标:一是以锡、锰、铅锌、铜、金等矿种为重点,围绕南岭、湘鄂西-黔东南、桂东-粤西及武当-桐柏-大别成矿区带,以整装勘查区、重点勘查区和找矿远景区为工作重心,部署1∶5万地质矿产综合调查,提高基础地质、矿产地质工作程度,摸清资源潜力,圈定成矿远景区和找矿靶区,为实现“358”目标,形成亿吨级的环扬子铅锌远景区带以及花垣千万吨级铅锌基地提供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撑,为商业性矿产勘查提供基础信息资料服务。二是培养卓越人才1名,杰出人才3名,优秀人才10~15名。三是建强中国地质调查局古生物与生命-环境协同演化重点实验室、花岗岩成岩成矿地质研究中心。

      工程任务:基本完成南岭、湘鄂西-黔东南、桂东-粤西及武当-桐柏-大别成矿带内整装勘查区、重点勘查区1:5万地质矿产调查工作。开展华夏陆块地质演化与成矿、钦杭结合带的形成和演化及其与成矿、秦岭-大别造山带构造演化与成矿、扬子陆块前泥盆系盆地演化与成矿等研究。

      工作部署:2016-2018年安排湘西-鄂西成矿带神农架-花垣地区地质矿产调查、武当-桐柏-大别成矿带武当-随枣地区地质矿产调查、鄂东-湘东北地区地质矿产调查、湘西-滇东地区矿产地质调查、南岭成矿带中西段地质矿产调查、右江成矿区桂西地区地质矿产调查、桂东-粤西成矿带云开-抱板地区地质矿产调查。

      (六)江南陆块及周缘地质矿产调查工程

      工程牵头单位:中国地质调查局南京地质调查中心

      

      工程首席专家:邢光福,研究员,区域地质、中生代火山地质与矿产研究方向。

      通讯地址:南京中山东路534号中国地质调查局南京地质调查中心。邮编:210016;E-mail: njxgfu@163.com

      工程目标:一是以铜、金、银、铁为主攻矿种,兼顾铅锌、锂、铌钽、铀等金属矿产和萤石、晶质石墨等非金属矿产,以长江中下游成矿带、钦杭成矿带(东段)和武夷山成矿带为单元,以整装勘查区及重点勘查区、找矿远景区为重点工作区,通过1∶5万区域地质调查和矿产地质调查,为开拓长江中下游第二找矿空间、再造一个德兴铜矿和再造一个紫金山铜金矿提供基础。二是培养卓越人才1名、杰出人才2名、优秀人才20名。三是建实火山地质矿产研究优秀团队。

      工程任务:重点在东乡-德兴铜金矿整装勘查区、紫金山铜金矿整装勘查区等整装勘查区以及重点勘查区和找矿远景区,围绕成矿带主攻矿种和主要矿床类型,开展1:5万区域地质调查和矿产地质调查。围绕华夏造山系、钦杭结合带(东段)、江南造山带(东段)构造演化等制约区域找矿突破的重大地质问题,开展政和-龙泉-诸暨构造混杂岩带、樟树墩—伏川蛇绿混杂岩带大比例尺专题填图,开展浙江1:5万陈蔡幅关键地质问题区填图方法试点示范。

      工作部署:2016-2018年安排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安庆-盱眙地区地质矿产调查、武夷山成矿带龙泉-上杭地区地质矿产调查、钦杭成矿带德兴-歙县地区地质矿产调查。

      (七)华北陆块及周缘地质矿产调查工程

      工程牵头单位:中国地质调查局天津地质调查中心

      

      工程首席专家:赵凤清,研究员,前寒武纪地质、岩石地球化学研究方向

      通讯地址:天津市河东区大直沽八号路4号中国地质调查局天津地质调查中心。邮编:300170;E-mail: fqzhao789@163.com

      工程目标:一是以华北陆块及周缘铁、铝、金、铜、稀土、有色金属等优势矿产资源的地质矿产调查调查为重点,依次围绕大兴安岭、阴山、燕山-太行、中条-熊耳山以及胶东地区开展地质矿产调查,以重点成矿区带为单元,以整装勘查区、重点勘查区、找矿远景区为抓手,开展1:5万地质矿产调查,基本摸清重点成矿区带的地质背景、成矿条件、成矿规律和资源潜力,圈定新的找矿靶区和找矿远景区,引导地方和商业投入,逐步形成中型-大型后备矿产资源基地,有力支撑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为国家能源资源战略和规划制定提供科学依据,为商业性矿产勘查提供基础信息资料服务。二是培养卓越人才1名、杰出人才2~3名、优秀人才5~7名。三是打造华北前寒武纪地质研究、兴蒙造山带显生宙地壳增生和成矿作用研究团队,建强中国地质调查局天津地质调查中心前寒武纪研究中心。

      工程任务:开展不同层次的调研,开展重大区域重大地质矿产问题的研讨。开展大兴安岭南段、豫西和晋冀成矿(区)带地质矿产综合研究,编制成矿带1:50万地质矿产图、构造建造图、系列物化探图件,梳理重大地质矿产问题,总结阶段成果。开展1:5万地质矿产调查工作。

      工作部署:2016-2018年安排阴山成矿带小狐狸山和雅布赖地区地质矿产调查、内蒙古黑鹰山地区矿产地质调查、二连-东乌旗成矿带西乌旗和白乃庙地区地质矿产调查、燕山-太行成矿带丰宁和天镇地区地质矿产调查、中条-熊耳山成矿区地质矿产调查、胶东成矿区栖霞-牟平地区地质矿产调查、内蒙古集宁浅覆盖区矿产地质调查、永定河冲积平原区域地质调查。

      (八)东北老工业基地资源环境综合调查工程

      工程牵头单位:中国地质调查局沈阳地质调查中心

      

      工程首席专家:朱群,研究员,区域地质与成矿规律研究方向

      通讯地址:沈阳皇姑区黄河北大街280号中国地质调查局沈阳地质调查中心。邮编:110000;E-mail: syzqun@sohu.com

      工程目标:一是争取至2020年完成大兴安岭、辽东-吉南重要找矿远景区的地质矿产综合调查工作,基本摸清重点成矿区带的地质背景、成矿条件、成矿规律和资源潜力。二是主攻金、铜、铅锌银、硼、石墨等优势重要矿产,优先部署整装勘查区、重点勘查区和重要找矿远景区的地质矿产综合调查工作,圈定新的找矿远景区和靶区,为商业性矿产勘查提供基础资料信息服务。三是重要经济区和城市群地质环境调查工作,紧密围绕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重大资源环境问题,以经济区为单元编制1:25万地质环境系列图件,疏理资料,提高认识,为经济区规划服务;在重点地区开展1:5万地质环境综合补充调查,对重大的环境地质问题开展专题研究,建立地质环境综合信息数据库。四是培养杰出人才4人、优秀人才15~20人,形成一支高素质的专业队伍。五是支撑建设中国-东北亚地学研究中心。

      工程任务:大兴安岭成矿带以铜、锡、银、铅锌为主攻矿种,开展满洲里-新巴尔虎右旗、阿荣旗-大杨树、扎赉特-大石寨、扎鲁特-霍林郭勒和大板-翁牛特等5个重点地区1:5万地质矿产综合调查工作和多宝山-大新屯整装勘查区内重要矿产地找矿攻关示范及勘查区外围深部找矿远景调查。在辽东-吉南成矿带以金、银、铜、铅锌、硼、石墨为主攻矿种,开展宽甸-集安金铜铅锌硼石墨矿远景区、营口-岫岩-青城子金多金属找矿远景区、抚顺-辉南铜金铁铅锌矿远景区、松辽盆地南缘油气砂岩铀矿远景区、机房沟-采秀洞构造混杂岩带、辽吉古裂谷岩石地层对比等开展1:5万区域地质矿产调查。在辽中南城市群沈阳-抚顺重工业基地、鞍山-本溪钢铁产业基地、辽宁沿海经济带和东部丘陵山地开展1:25万环境地质补充调查和1:10万环境地质调查。在长吉经济圈重点地区以长吉都市区、长吉北线工业新区、中线生态旅游产业带和长吉南线特色小镇和中新食品城为重点,开展1:5万水工环综合调查2220平方千米。提交成矿带提交1:5万区域地质、矿产地质分幅图及说明书224幅,找矿靶区60处,成矿带1:50万建造构造图;提交辽中南城市群重点地区地质环境系列图件和专题研究成果报告5份;提交长吉经济圈专题研究报告及相关图件。

      工作部署:2016-2018年安排大兴安岭成矿带漠河-扎兰屯地区地质矿产调查、大兴安岭成矿带突泉-翁牛特地区地质矿产调查、辽东-吉南成矿带永吉-凤城地区地质矿产调查、长吉经济圈地质环境综合调查、辽中南城市群地质环境综合调查等5个二级项目。

      (九)整装勘查区基础地质调查与潜力评价工程

      工程牵头单位: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

      

      工程首席专家:吕志成,研究员,矿产资源勘查方向

      通讯地址:北京西城区黄寺大街24号院21号楼中国地质调查发展研究中心,邮编:100120;E-mail: zhichenglv@163.com

      工程目标:一是优选一批找矿靶区。围绕找矿突破战略行动“358”找矿目标任务,在整装勘查区和重要矿集区优选成矿条件好,资源潜力大的地区,开展1∶5万矿产地质调查和矿田构造调查,全面评价整装勘查区和重要矿集区资源潜力,圈定可供社会资金选择和进入的找矿靶区465处,为商业性矿产勘查提供资料和信息服务。二是支撑引领整装勘查区和重要矿集区实现找矿突破。在整装勘查区及矿集区中优选360处重点勘查区开展找矿预测,预测矿体赋存位置,提交工程验证方案,引导企业进行增储勘查,新发现大中型矿产地50处,支撑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第三阶段目标任务的完成。三是建立科技创新引领找矿突破的工作模式,把科技创新贯穿于地质找矿的每一个环节,全面提升整装勘查区及矿集区找矿的科技水平。围绕矿集区、整装勘查区地质找矿工作对物探的技术需求和物探技术本身面临的强干扰等技术难题,以“精细设计、精细施工和精细解释”为指导,开展整装勘查区、矿集区特殊景观、地貌勘查技术方法的示范与推广,解决勘查过程中的勘查技术难题,推广示范一批实用找矿勘查新技术。四是完善勘查区“三位一体”找矿预测理论及技术方法体系,建立整装勘查区1:5万矿产资源潜力调查评价、矿产地质专项填图及矿田构造填图技术方法体系。五是培养卓越人才1名、杰出人才3名、优秀人才10-15名。建立1-2个野外实验示范基地。

      工程任务:编制各类基础系列图件。在整装勘查区和19个典型矿集区优选重点地区开展1:5万矿产地质调查。在整装勘查区及矿集区中优选360处重点勘查区开展找矿预测,预测矿体赋存位置,提交工程验证方案,引导企业进行增储勘查。完善勘查区“三位一体”找矿预测理论及技术方法体系,示范与推广有效物化探技术,开展找矿预测理论与方法技术培训。开展“358”第二、三阶段(五年和八年)目标任务评估,完成《找矿战略行动总体方案》修编,完成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成果总结,开展整装勘查区进展跟踪与部署研究,提出调整和完善整装勘查工作部署建议,组织开展专家巡回技术指导。完成典型整装勘查区实物资料采集、集成、应用与服务工作,总结形成整装勘查区实物资料应用与服务的技术方法,为整装勘查区地质找矿提供资料服务。开展整装勘查区矿产勘查激励制度创新研究,建立重要矿产资源基地评价指标体系,提出重要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布局调整和优化建议,为重塑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格局提供决策依据。

      工作部署:2016-2018年安排整装勘查区找矿预测与技术应用示范、整装勘查区1:5万矿产地质调查实物资料应用与服务、全国重要矿集区找矿预测、中东部典型金多金属矿集区矿田构造调查。

      (十)大宗急缺矿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矿产调查工程

      工程牵头单位: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

      

      工程首席专家:王登红,研究员,成矿规律与矿产资源评价研究方向

      通讯地址:北京西城区百万庄大街26号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邮编:100037;E-mail: wangdenghong@sina.com

      工程目标:一是对钾盐、铬铁矿、铁锰等大宗急缺矿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所需的锂、铍、铌、钽、锆、铪、稀土、晶质石墨等重要矿产开展调查评价,新发现一批矿产地,引导社会投资开展后续商业性勘查。二是创新理论与技术,取得一批示范性成果,为提高我国大宗急缺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矿产资源保障程度,发挥基础支撑和科技引领作用。三是培养卓越人才2名,杰出人才2名,优秀人才3-5名。四是加强盐湖科学工程研究中心建设。

      工程任务:开展柴达木西部新近系-下第四系深层卤水钾盐评价;开展海相盐盆地固液相钾盐异常查证;开展新疆罗布泊地区钾盐盐湖调查评价;开拓新时代、新地区盐盆地找钾调查;开展杂卤石和深埋型可溶性钾盐开采和深层钾盐溶采技术研究。全面梳理、总结“三稀”项目的成果,按时提交,争取及时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开展湘中和桂中锰矿、新疆西天山铁锰矿、准噶尔周缘和西昆仑蛇绿岩型铬铁矿调查评价,圈定找矿靶区。在湖北利川盆地开展钾盐资源调查,在内蒙古阿拉善左旗恩格勒、辽宁阜蒙务欢池—哈尔套、内蒙古额尔古纳市上库力开展萤石矿资源调查,在福建武夷山桃棋-建阳岭根墙地区开展晶质石墨矿资源调查,圈定找矿靶区,提交矿产地并探求资源量。在四川攀枝花、河北张家口、新疆奇台及甘肃肃北等地区进行石墨资源调查评价,在山东临沂和安徽大别山地区开展脉石英资源调查评价,在山东沂源地区开展金刚石调查评价工作,圈出找矿靶区。对安徽栏杆地区含金刚石母岩开展研究,对其含矿性作出评价;开展苏皖地区金刚石靶区优选,提出苏皖地区金刚石找矿部署建议;开展鄂尔多斯陕北斜坡基性—超基性岩研究,对区内金刚石出土点产出赋存、空间分布规律开展综合研究,提出具有找矿潜力的远景区;对重点区开展评价,提交可供进一步勘查的靶区。

      工作部署:2016-2018年安排西部地区钾盐矿产远景调查评价、川西甲基卡大型锂矿资源基地综合调查评价、华南重点矿集区稀有稀散和稀土矿产调查、东部地区硼磷萤石等重要非金属矿产调查、中西部地区晶质石墨等特种非金属矿产调查、华北和扬子地区金刚石矿产调查。

      (十一)特殊地区地质填图工程

      工程牵头单位: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工程首席专家:胡健民,研究员,构造地质学与区域地质学方向

      通讯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民族大学南路11号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邮编:100081;E-mail: jianminhu@vip.sina.com

      工程目标:针对浅覆盖区(森林覆盖区、戈壁荒漠区)、平原区、岩溶区、南方强风化层覆盖区、高山峡谷区、活动构造区等特殊地质地貌区开展1:5万填图试点,探索适合这些区域开展1:5万基础地质调查的技术方法,总结针对不同类型特殊地质地貌区的填图技术方法,为特殊地质地貌区地质填图指南积累资料。培养卓越人才1名、杰出人才2名、优秀人才10名。

      工程任务:完成“覆盖区1:5万区域地质调查工作指南”、“特殊地质地貌区填图试点项目”工作技术要求(试行),完成平原区、浅覆盖区及高山峡谷区填图工作指南。积极推进西部戈壁荒漠区、东北森林覆盖区、东部平原区、西南岩溶区、西部高山峡谷区及新构造-活动构造区等特殊地质地貌区的填图试点示范工作。

      工作部署:2016-2018年安排特殊地质地貌区填图试点、西南岩溶区1:5万地质填图试点、内蒙古中东部荒漠草原浅覆盖区1:5万填图试点、长三角覆盖区1:5万填图试点、珠三角阳江-珠海地区海岸带1:5万填图试点。

      (十二)重要油气盆地和成矿区带航空物探与遥感调查工程

      工程牵头单位:中国地质调查局国土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

      

      工程首席专家:熊盛青,研究员,应用地球物理研究方向

      通讯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1号航遥中心。邮编:100083;E-mail: xsq@agrs.cn

      工程目标:紧密围绕保障能源矿产资源、支撑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等工作需求,采用先进的航天-航空-地面一体化技术与方法,通过开展高精度、高分辨率航空物探遥感综合调查与评价,为油气和矿产资源勘查、区域地质调查、基础地学研究,以及国家重要经济区、重大工程和国家扶贫开发建设等快速提供地球物理遥感基础资料和解释研究成果。以基础地质调查为依托,以服务能源、重要矿产资源勘查为重点,按照超前规划、统一和连片部署、急需优先的原则进行工作部署,采用高新技术支撑和引领、勘查科研一体化、航空物探遥感综合勘查的思路组织实施,形成标准化的系列基础图件产品、按需定制的专题图件产品和综合集成的重大调查研究成果,并及时提供应用和服务,实现遥感资料的统一采集、统一初步解译和统一分发利用。到2020年底,基本完成重点成矿区带和同期地质填图规划区的1∶5万航空物探遥感综合调查,1∶5万高精度航磁国土覆盖率达60%。与此同时,通过加强实用新技术研究和应用示范,建立较为完善的航空物探遥感技术体系,保障航空、物探、遥感技术的可持续发展。培养卓越人才1~2名、杰出人才2~3名、优秀人才3~5名。建成国产卫星数据处理及服务基础软硬件平台。

      工程任务:在塔里木盆地东部、准噶尔盆地中西部开展航空重、磁调查,在西北重点油气盆地开展无人机航磁调查示范应用,开展基于航磁资料银额-河西走廊盆地群油气远景评价研究,开展塔里木中北部地区航空重力调查综合研究工作。在西南三江成矿带等成矿带开展航空物探调查,开展无人机航磁和航磁/放、航空时间域电磁、以及整装勘查区高分辨率航空物探勘查等试生产和应用示范。在典型景观区开展国产卫星数据的全要素遥感地质解译,开展基于北斗和多通讯技术的地质调查安全保障应用研发,建立整合地质、环境、社会公共资源的地质调查安全保障数据平台。在班怒成矿带、东昆仑成矿带、阿尔金成矿带开展高分辨率遥感调查,在新疆北山、营毛沱整装勘查区开展高光谱遥感调查。开展星载全极化SAR数据地质矿产应用技术研究与示范、基于遥感地质试验场的地质应用技术方法开发研究等应用示范工作。

      工作部署:2016-2018年安排羌塘及塔里木等盆地航空物探调查、秦岭及天山等重点成矿区带航空物探调查、国产卫星数据质量改进与地质矿产综合应用示范、天山-北山重要成矿区带遥感调查、西北地区重要盆地和成矿带无人机航空物探资源调查。

      (十三)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调查工程

      工程牵头单位:中国地质科学院郑州矿产综合利用研究所

      

      工程首席专家:冯安生,研究员,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研究、技术推广和标准化建设研究方向。

      通讯地址:河南省郑州市陇海路328号中国地质科学院郑州矿产综合利用研究所。邮编:450006;E-mail: sinomines@163.com

      工程目标:调查获取22种重要矿产节约集约利用基础数据,包括开采回采率、选矿回收率和综合利用率指标,制修订相关矿种“三率”指标要求,调查我国尾矿利用现状、评价尾矿减量化和资源化潜力,开展相关数据的综合评价,支撑政府发布相关年度报告,服务矿产资源管理决策。开展4个矿产资源集中区资源环境综合地质调查,在资源潜力、矿产可利用性、技术经济、环境效应综合调查评价的基础上提交大型资源基地对策战略建议,服务矿产资源中心工作。培养杰出人才1人,优秀人才1-2人。建设完善非金属矿综合利用技术研究中心和钒钛磁铁矿综合利用实验室。

      工程任务:第一,围绕“基本查清地质矿产基本国情,夯实国家宏观决策基础”目标,部署开展内蒙、四川、青海、新疆等四省四个重要矿集区1:5万资源环境综合调查,预测矿集区地质环境发展趋势,提出矿区地质环境保护和治理对策,形成矿集区典型矿石综合利用技术,确定矿集区资源的开发顺序、规模,提出矿产资源勘探开发规划建议;开展重要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三率”等数据调查,查明矿产资源综合利用“三率”与尾矿等国情、矿情数据。

      第二,围绕“支撑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服务国土资源中心工作”目标,部署开展重要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调查,工作重点是查清矿产资源利用现状,挖掘二次资源潜力,科学评价战略新型材料产业发展所需矿物原料的资源情况和可利用特征;部署开展大型资源基地资源环境综合调查与技术经济评价,建立一套可推广的矿产资源基地资源环境多目标调查技术体系。

      工作部署:2016-2018年安排22种重要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调查、新疆东天山中段有色金属基地综合地质调查、内蒙古赤峰有色金属基地综合地质调查、青海祁漫塔格金属矿集区综合地质调查、川西稀有金属矿集区综合地质调查。

      (十四)沿边地区基础地质调查工程

      工程牵头单位: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黄金指挥部

      

      工程首席专家:李高生,研究员,区域地质勘查方向。

      通讯地址:北京红莲南路55号。邮编:100055;E-mail: 18514777966@qq.com

      工程目标:以服务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和国土资源中心工作为导向,围绕夯实沿边地区公益性地质工作基础和服务沿边重点经济区建设,部署各项工作。以10个重点成矿区带为单元,围绕3个整装勘查区(内蒙古哈达门沟金矿整装勘查区、甘肃岷县寨上-马坞金矿整装勘查区、甘肃文县阳山金矿整装勘查区)、15个找矿远景区,开展1:5万地质矿产综合调查,主要部署在整装勘查区、重点勘查区、找矿远景区及其周边地区。初步摸清10个重点成矿区带的地质背景、成矿条件、成矿规律和资源潜力,为国家能源资源战略和规划制定提供科学依据;圈定找矿靶区,新发现一批矿产地,引领拉动商业勘查,为提交金等重要矿产新增资源储量和打造资源基地提供基础支撑和科技引领;通过选区试点、系统对比和总结,初步形成不同地质地理景观区的地质调查和找矿勘查方法技术组合;集成全国金矿勘查和科研成果,这国家金矿资源战略制定提供支撑。培养金矿地质研究与勘查创新团队、军事地质信息工程创新团队,杰出人才5~10人,优秀人才20~30名。推动军事地质学科建设,建立军事地质重点实验室。

      工程任务:在大兴安岭成矿带漠河-塔河找矿远景区开展1∶5万地质矿产综合调查,在东马扎尔-老沟地区开展金多金属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工作,在北山成矿带额济纳旗、辽东-吉南成矿带吉南地区开展1∶5万地质矿产综合调查。在西秦岭成矿带甘肃文县阳山、岷县寨上-马坞整装勘查区和北巴颜喀拉成矿带玛多-班玛找矿远景区开展1∶5万地质矿产综合调查,在甘肃文县阳山金矿整装勘查区,进行异常查证,探获新增金资源储量。在东昆仑及北巴颜喀拉成矿带开展资源潜力评价,在冈底斯-喜马拉雅成矿带南段措美-隆子找矿远景区开展1∶5万地质矿产综合调查和矿产资源评价,在西南三江成矿带甘孜-理塘找矿远景区开展1∶5万地质矿产综合调查,在环上扬子成矿带西南缘(乌蒙山连片扶贫区)东川-罗平找矿远景区开展1∶5万地质矿产综合调查和矿产资源评价。在河北五台-太行,安徽江南古陆,新疆西南天山、阿尔泰,广西钦杭等成矿带开展1:5万地质矿产综合调查和矿产资源评价。。

      工作部署:2016-2018年安排东北内蒙古沿边及特殊地区地质矿产调查、西北沿边及特殊地区地质矿产调查、西南沿边及特殊地区地质矿产调查、沿边及重点地区军事地质调查。


     
    工作部署

      10月27日上午,由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和湖北省人民政府合作开展的《湖北省江汉流域经济区农业地质调查》项目签字仪式在武汉东湖宾馆举行。国土资源部副部长兼中国地质调查局局长寿嘉华、湖北省副省长刘友凡分别代表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和湖北省人民政府出席签字仪式并作重要讲话,中国地质调查局副局长张洪涛、省政府副秘书长李元江、省国土资源厅厅长杜云生、地矿局局长曹安俊和省财政厅、科技厅、农业厅、水利厅、环保局、林业局、测绘局等有关部门负责人以及局领导贺方红、徐菊明、宋悦明、陈书田出席了该签字仪式。此项协议的签署,标志着湖北省江汉流域经济区农业地质调查项目即将全面实施。

    主席台

    签字现场

    会场一角

    寿嘉华与刘友凡亲切握手祝贺协议签署成功

    自湖北省地质矿产开发局网

    湖北省江汉流域经济区农业地质调查项目正式启动

    近期,湖北省陆续出现输入性新冠肺炎关联病例,疫情防控形势复杂、任务艰巨,面对再次严峻的疫情防控工作,中国地质调查局武汉地质调查中心坚决贯彻落实全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会议精神,闻令而动、迅速响应,主要负责同志靠前指挥、精心组织,第一时间组建2支突击队全力协助单位对口联系的江夏区沿湖社区和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曙光社区做好核酸检测工作。

    8月5日上午,由中心主要负责人等领导带领的突击队率先到达沿湖社区,参与社区核酸检测帐篷搭建、人员信息登记、现场秩序维护和医疗设备搬运等工作。20余名党员克服炎热酷暑,保持昂扬斗志,奔赴2个社区分别参加信息采集组、秩序维护组,协助工作人员开展扫码登记、体温测量、心理疏导、秩序维护等工作,以实际行动践行党员初心,确保核酸检测工作顺利开展,得到了社区群众一致好评。

    8月5日下午,中心党委书记赴沿湖社区参加核酸检测志愿服务活动,并看望下沉社区党员,详细询问社区核酸检测点布设情况,了解社区疫情防控现状,向社区表达中心对对口联系社区疫情防控的重视和关心,并向检测点送去了矿泉水,号召全体党员积极行动起来,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主动协助社区开展防疫工作,完成核酸检测集中采样,筑牢联防联控安全防线。

    疫情面前显担当,越是困难越向前。中心广大党员就近下沉社区,积极参与核酸检测工作,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下一步,武汉地调中心将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实践活动,继续协助沿湖社区、曙光社区开展人员筛查、体温监测、核酸检测、物资配送、环境消杀等工作,研究解决疫情防控工作的重点难点问题,及时根据疫情防控形势动态调整工作举措,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武汉地调中心组建党员突击队下沉社区协助开展核酸检...

    蜿蜒的赣江,自南向北穿城而过,犹如一条有力的臂膀,挽起南昌的老城与新城。从偏居一隅的滨江老城,直至今天的“一江两岸”双城耸峙,南昌城正在展现出大江大城的城市风貌。为支撑服务“一江两岸”的城市空间布局,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将南昌市列为全国多要素城市地质调查首批示范城市之一——

    南昌市东湖区八一大桥连接起赣江两岸。

    项目组开展地下水动态监测网建设。

    近年来,江西省南昌市围绕大都市圈建设,依托“西进、东拓、南延、北控”的城市空间发展战略,形成“以赣江为主轴,一江两岸,南北两城,双核拥江,组团式、网络状发展”的总体空间格局,重点打造九龙湖新城、儒乐湖新城、瑶湖新城、南昌东站高铁新区。而南昌市地质条件复杂,以往地质工作精度远不能满足现代规划建设需要。为支撑南昌市科学发展布局,2018年,南昌市被列为全国多要素城市地质调查首批示范城市之一,由中国地质调查局南京地质调查中心、江西省国土资源厅(现江西省自然资源厅)、南昌市人民政府三方共同部署实施。

    为城市发展找到可利用的优势地质资源,指明应关注的地质环境问题

    “查明三维地质结构与地下空间开发条件,探明重要地质资源和重大环境地质问题,构建城市地质信息服务平台,是我们这次城市地质调查工作的三大主要目标,为的是服务城市规划、建设、运营、管理的全过程。”南昌多要素城市地质调查项目负责人贾军元说。

    项目于2018年启动,南京地质调查中心牵头组织实施,江西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江西省地质调查研究院、江西省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和东华理工大学等相关单位参加,率先对南昌市工程建设、地下空间开发和生态环境保护需要防范的重大环境地质问题,以及需要统筹保护的地质资源进行了首次全面系统梳理,并提出了防范或开发利用建议。

    调查发现,目前南昌市地下空间开发主要集中在0~15米,主要用于地铁、地下商场和停车场等建设。项目组认为,在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时应关注可能诱发不均匀沉降等工程地质问题的人工填土、淤泥质软土等地质体的空间分布状况;而南昌市地下15米~30米空间内的地质条件总体较好,目前利用率不高,开发潜力较大,可作为近期地下空间利用的首选层位。

    项目组还指出,南昌市赣抚平原区第四系松散层具有较好的渗透、蓄滞、疏导雨水的能力,是良好的天然海绵体,主城区以及红谷滩新区等平原区地下有充足的储水空间,并且径流条件较好,具备建设海绵城市的良好地质条件。

    对地质资源的调查分析结果显示,南昌市地下水资源丰富,并发现了具备开发价值的矿泉水点;地热及浅层地温能资源潜力巨大;土地质量总体较好,绿色无公害土壤、富硒土壤分布范围较广。同时,值得关注的资源环境问题主要有:平原区松散层普遍存在易发生渗透变形的富水松散砂卵砾石层,局部浅层地下水水质较差。

    在此基础上,项目实施单位共同编制完成了《支撑服务南昌市绿色、安全和可持续发展地质环境图集》,并提交给南昌市自然资源局等有关政府部门使用。

    为地铁工程建设区查明地质安全隐患,提出防范建议

    地质条件复杂,是南昌城市规划建设面临的一大难题。

    据贾军元介绍,南昌市地处滨湖冲积平原,城区位于赣江抚河尾闾,东北濒临鄱阳湖。受河流和湖泊共同的地质作用,区内第四纪松散沉积物岩性岩相和厚度变化较大,且呈叠瓦状分布,导致地下地质条件极其复杂。更需重视的是,南昌市地下广泛分布有易发生渗透变形的富水松散砂卵砾石层,以及软土、红层软岩等不良岩土体,且这些不良岩土体往往以复合形式出现,稳定性较差。这些都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带来较大难度。其中,富水砂卵砾石层渗透变形引发的流砂、管涌,是影响区内工程建设和地下空间开发的最主要工程地质问题。

    项目组对地铁建设适宜性进行了评价,并锁定了局部地区影响地铁建设与安全运营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一是南昌地区强降雨条件下地下水位动态变幅大,在工程建设施工过程中可能引发基坑失稳、坑道突涌、地下构建筑物上浮破坏等;二是稳定性较差的不良岩土体,在不利工况条件下可能发生变形破坏,从而引发地面塌陷等危险。

    项目组重点对地铁4号线龙岗大道-洪城路段进行了工程建设安全隐患调查分析。结果显示,该段穿越平原区及岗地地区,其中,平原区的地铁隧道及站点施工多位于富水松散砂卵砾石层中。这种地层富水性强,地下水位极易受降水影响,地铁建设施工过程中可能引发流砂、管涌事故。而岗地地区的地铁隧道及站点施工主体层以红层软岩为主,该层具有明显的流变特性,且其中常夹杂着工程力学性质更差的钙质泥岩,导致地铁建设施工过程中可能产生围岩失稳、拱顶冒顶破坏等问题。为此,项目组提出建议:增加布设地下水位监测点,为工程基坑降水施工设计和工程施工设防水位的确定提供依据,防范突水、涌水事故;加强对砂卵砾石层、软土、红层软岩等不良岩土体探查,防范施工中不良岩土体变形破坏引起的地面塌陷、基坑失稳等事故。

    这一研究成果以专报的形式提交南昌市政府后,引起高度重视,及时转交南昌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应用,防范化解地质安全风险。

    为城市构建“一库、一网、一模”,带动地方政府投入开展专项调查

    “聚焦南昌市城市建设对地质调查工作的迫切需求,着眼于空间、资源、环境、灾害、生态,我们开展了第四纪地质调查、工程地质调查、水文地质调查、地质资源调查等,取得了一系列精细化地质调查成果,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一库、一网、一模’信息化成果。”贾军元说。

    “一库”,即城市地质大数据库。项目组利用收集的各类地质调查报告和大量工程地质钻孔资料,以及本次实施的1∶5万综合地质调查、1∶2.5万工程地质调查、1∶5万土地质量调查等获取的成果和数据,建设完成包含60万条属性数据的南昌城市地质大数据库,实现了海量城市地质数据地面、地上、地下二维三维数据一体化存储管理、查询统计、综合分析、二次开发利用及信息共享等。

    “一网”,即地下水动态监测网。项目组全面整合区内国家级和省级地下水监测井,通过加密布控市级监测井,基本建成了由82个监测点组成的地下水监测预警网络平台,提高了南昌市地下水监测精度。同时还建设了南昌市地下水监测工程信息平台,实时掌握地下水水位等动态变化情况。

    “一模”,即三维地质模型。聚焦南昌市城市建设对地质调查工作的迫切需求,项目组以主城区(700平方千米)作为重点建模区,筛选利用3500个典型钻孔,构建了高精度多属性三维地质结构模型,实现了地层空间分布三维展示、钻孔属性数据查询、地下地质条件和地质数据查询等功能。

    “随着‘一库、一网、一模’的构建,地质调查成果服务城市规划建设与运行管理的水平和效率大大提升了。”贾军元说,多要素城市地质调查工作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在城市发展中的基础性作用日益显现,带动了地方政府对城市地质调查的投入。2020年,南昌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总院专门委托南京地质调查中心开展中心城区地下空间开发地质环境适宜性评价,为《南昌中心城区地下空间专项规划(2019~2035年)》的编制提供支撑;2021年,南昌市政府投入专门经费,委托南京地质调查中心系统开展南昌市地下空间资源调查评价,为南昌市“双评价”和国土空间规划提供持续支撑。

    如今,南昌的城市规划发展更具时代特色:建成“城水相融、人水相亲”的滨江海绵城市,推进美丽中国“江西样板”先行区建设,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山水名城、生态都市。新形势、新目标下,项目组将继续推进多方出资、统筹实施、专项支持的城市地质工作格局,充分发挥地质工作在城市规划建设中的基础支撑作用,为南昌城市发展持续提供地学解决方案。

     
    探路“一江两岸”城市新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