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以隐患识别和风险评价为重点,以支撑地方政府实施地质灾害风险管控、减轻灾害风险为目标,围绕各项目工作区,部署开展1:5万-1:1万高精度地质灾害调查。充分利用综合遥感和无人机等技术,辅以地面调查手段,查明工作区孕灾条件、隐患结构及成灾规律,对受地质灾害威胁严重的城镇开展1:1万高精度调查与风险区划,科学评估地质灾害风险。 进一步针对城镇规划建设、重大工程规划建设等,提出科学的地质灾害防治方案;针对城镇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制,提出地质灾害风险源头管控建议。

聚焦预警核心功能,推进普适型监测预警仪器的研发与定型,强化试用和预警模型研究。按照部普适型监测预警仪器试用统一工作部署,选择群测群防难度大、变形失稳较明显、成灾风险相对高的典型滑坡体,科学选择关键易感部位,布设监测预警仪器,做好试用总结,合力推进监测预警仪器的产品化。

结合不同地区实际,强化孕灾机理和控灾机制研究,探索形成地质灾害隐患识别的指标体系和判识方法,研究构建地质灾害风险评价指标和评价模型,着力提升地质灾害成灾机理认知水平。加大滑坡活动和成灾前兆机理研究,分析研判滑坡发生的临界条件和预警阀值,与普适型监测预警仪器研发紧密结合,提升对地质灾害“何时发生”的科学预判能力。

加大地质灾害在线化调查系统推广应用,强化数据标准建设,信息平台功能,着力提升数据质量和共享服务能力,为地质灾害调查、监测等提供地质灾害隐患点动态信息、地质灾害治理信息,为社会公众提供地质安全服务信息。加强地质灾害大数据挖掘与综合分析, 为自然资源部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公报等提供信息支撑。

围绕地质灾害隐患遥感识别、地质灾害风险调查与评价、滑坡灾害监测预警、地质灾害监测预警通讯、滑坡InSAR调查、切坡建房点地质灾害评估等急需领域,边实践边研究,促进技术方法成形、成熟。以引导行业规范化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为目标, 强化技术指南、实验规范、技术要求等标准制定。

加强科普科学家培养和科普团队建设,提高地质灾害科普产品研发水平。编制图册、绘本、视频等形式多样的地质灾害防治科普产品,通过网络、新媒体、讲坛等平台加大宣传教育力度。联合地方有关单位,通过进学校、进社区、进乡村等,普及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利用地球日、防灾减灾日、世界环境日等主题时段,组织开展以地质灾害防治为主题的科普宣传活动,为增强社会公共防灾减灾意识和避险自救能力提供公共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