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保护修复、调查监测与时空信息“五系协同”的自然资源科技创新战略。从自然资源卫星体系建设到“松科二井”深地探索,从珠峰测量到“蛟龙”号载人深潜,自然资源科技“上天入地”“登峰下海”,立足融合、汇聚合力,形成了“从山顶到海洋”的创新发展格局,为自然资源事业高质......
代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海洋石油981”,在我国南海海域首钻成功;“海洋六号”科考船实现中国太平洋国际海底矿产勘查零突破;中国“蛟龙”号载人潜水器首次突破7000米,创造了中国载人深潜最新纪录;西藏罗布莎科学钻探竣工,首次取芯钻进1853米,创造了世界屋脊钻探孔深最新纪......
源,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为主题,包括科普讲座、科普知识宣传、VR体验和立体影片等多种形式。在现场,海洋地质虚拟现实科普系统VR体验与蛟龙入海立体电影受到观众追捧,让他们真切感受到海洋地质调查的工作环境,近距离观察真实的海底地形地貌与海洋生物,提升了公众对珍惜海洋资......
了6个热液区,其中3个属于正在发生热液成矿作用的活动热液区,有繁茂的热液生态系统和林立的海底黑烟囱;另有3个属于已经休眠的热液区。携“蛟龙号”首次对卧蚕1号、卧蚕2号、天休与大糦热液区进行了近距离观察和精细的调查采样,对热液活动的特征、热液流体的温盐和成分等物理化学参......
由近海迈向深远海,海洋基础科学和应用技术研究能力大幅提高。海上油气勘探开发技术装备取得重大突破,海上风电、太阳能发展成效显著。“蛟龙号”载人深潜器下潜至7062米,标志着我国具备了载人到达全球99%以上海洋深处进行作业的能力。 海洋生态环境监测预报能力大幅提高。构......
带地质调查和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编制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质和能源分布资料图集。大陆深钻科学探测、青藏高原地质理论联合攻关、“蛟龙号”载人深潜、“海马号”非载人遥控深潜、南海陆坡天然气水合物勘查等取得了重大进展。“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的实施,成为我国勘查投入最......
资源、海洋环境等调查任务。连续5 年承担大洋科学考察任务,连续3 年承担深海资源调查任务,为我国在国际海域资源调查作出贡献。两次为“蛟龙”号海试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支撑及警戒护航任务,保障了“蛟龙”号海试的顺利成功。连续多年承担天然气水合物资源勘查任务,并两次在重点靶......
4500米级深海无人遥控潜水器作业系统,是迄今为止自主研发的下潜深度最大、国产化率最高的无人遥控潜水器系统,国产化率达到90%,是继“蛟龙”号之后我国深海技术装备领域取得的又一标志性成果。 据介绍,“海马”号无人遥控潜水器(ROV)是“十一五”国家863计划海洋技术领域......
海里,共分三个航段。全体科考队员经受了8个热带气旋的袭扰,克服了作业海区海况差、远离祖国大陆等困难,出色完成了为中国载人潜水器“蛟龙”号7000米级海试的技术保障和警戒护航、特定海区海山富钴结壳和富钴结核资源调查及调查区环境与生物资源调查等三大任务。 中国大洋科......
来自中国地质调查局、国家海洋局、厦门大学等9家单位共73人参加。整个航次工作时间约120天,分三个航段进行,主要承担中国载人深潜器“蛟龙”号7000米海试技术保障任务;开展西太平洋海山区富钴结壳资源调查;开展调查区环境调查与评价以及相关科学研究,了解环境基线自然变化范......